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關於徐誌摩 “再別康橋” 的幾點困惑
關於徐誌摩 “再別康橋” 的幾點困惑
幾天前, 讀了一篇關於林徽因生平的文章. 文中提到, 徐誌摩遇難後, 林徽因悲慟欲絕, 迫切想看一看徐誌摩當年的那首 再別康橋>的遺稿. 但是托管的人百般刁難, 最後通過疏通, 才得見一麵. 但發現詩中描述她的部分被刪除了. 如果這個記載屬實的話, 本人感到有下幾點困惑:第一: 難道林徽因沒有保存一份 再別康橋>的真跡? 這首詩顯然是寫給林徽因的 (見附件). 徐誌摩應該贈給林徽因一份真跡. 難道 “情聖” 徐誌摩連這點 common sense 都不懂? 合乎邏輯的解釋是: 林徽因可能把徐給她的那一份真跡保存不當, 丟失了.
第二: 詩中哪一部分是描述林徽因的? 如果我們現在所見的再別康橋> 版本是完整的話, 隻有這兩句有點是像: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第三: 詩中描述林徽因的部分被刪除了, 為什麽要刪? 是誰幹的? 是徐誌摩還是托管的人? 托管的人恐怕有這個賊心也沒這個賊膽. 合乎情理的解釋是: 林徽因的負心讓徐誌摩太痛心了, 一氣之下, 徐誌摩自己把那部分刪了.
附件:
再別康橋
作者: 徐誌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Thank you!
QinHwang
July 16, 2007
QinHw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慧慧的評論:
看來你也是徐誌摩的粉絲了? 覺得你長地有點象陸小曼,沒有貶義啊。
QinHw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riverside的評論:
同意你的看法。 古往今來,文人寫景皆為寫情。
QinHw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羅曼的評論:
有一位網友讀了這篇帖子後又加了一條可能性: 有可能是陸小曼出於嫉妒而幹的。
QinHw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presidentlovemaomao的評論:
估計是因為時過境遷吧。 原貌也許和你現在見到的相去甚遠。如果你能貼一些康河的照片,一定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會喜歡。
presidentlovemaomao 發表評論於
徐誌摩真是才華橫溢。他和林微茵也可稱作一對浪漫的“才子
佳人”,可惜造化弄人。
不過,去了劍橋大學,無論如何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康河”,
隻在幾個學院的周圍,有一條寬度不過10幾米,長度看樣子也
不會超過一公裏(不敢肯定,沒有走到頭)的類似國內“護城河”
的溝渠(可以在裏麵劃船),不盡大失所望。
盡管所謂的“康河”周邊風景如畫,但四周都是建築,眼界不是
很開闊,似乎是既沒有看到金“柳”,青“荇”,也不見西天的雲彩,隻能望水興歎。最終不得不佩服大師“情聖”的豐富的想象力。
riverside 發表評論於
原來還有這麽個故事,以前隻知道這首詩有味道,以為就是講告別康橋呢。
光留戀康橋哪有那麽情身意切的,隻有涉及了人才能寫成這樣。
羅曼 發表評論於
有道理!
慧慧 發表評論於
再讀一次,好喜歡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