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吉光片羽:29. 隨筆·紫竹調
吉光片羽:29. 隨筆·紫竹調
2007-04-19 07:36:18
一根紫竹直苗苗 送給寶寶做管簫 簫兒對準口 口兒對準簫 簫中吹出新時調 小寶寶依的依的學會了 小寶寶依的依的學會了 啊 啊 啊 作為江南人,說起紫竹調來,應該是熟悉得耳朵裏麵都聽出老繭了。而我卻心儀於這首名為《紫竹調》,由台灣老一代歌手鳳飛飛演唱的民謠。這位帽子天後的歌聲溫柔又感性,讓我從少年開始就念念難忘。 還在念小學時,不知從哪裏得來一盤鳳飛飛的原聲帶,裏麵收有一些經典老歌:漁光曲、十八姑娘一朵花、紫竹調、聞笛 ...... 即便過去那麽多年,想起來依舊如數家珍一般。 當年,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早已 “ 潤物細無聲 ” 般地突破重圍成為一種地下時尚,然而對於我這個尚不懂情為何物的小毛孩來說,鳳飛飛的民謠世界要比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簡單明亮得多。 即便她曾唱過眾多優美的瓊瑤電影的插曲,而我依舊喜歡最初聽過的那盤帶子,喜歡《紫竹調》和《聞笛》。夏豔耶耶耶風光多麽美 夏豔耶耶耶無限的滋味 人群啊真多陽傘也真多 清涼的鮮果真正多 魚兒啊真多貝殼也真多 螃蟹的左手哢哢哢! 風帆啊真多賽船的好手 澎湃浪波澎澎澎! 繽紛的燈火輕盈的節奏 夏豔的感受真正多 夏天的時候和朋友聊天,因為澳洲的陽光明豔之極,下意識,忍不住哼起《夏豔》來,這依舊是鳳飛飛的歌曲。問朋友聽過她的歌嗎?朋友說,可惜,我不熟悉她的歌。那時就覺得自己想寫些什麽。可是,回頭事兒一多,筆頭一懶,就擱下了。 轉眼秋天已至,仍舊是在和朋友說話的時候,不知講到什麽,突然就想起了《紫竹調》來。這一想,當真就覺著非要塗兩筆感覺下來不可,否則倒是辜負了這多年來一片少年之心。 那晚《紫竹調》的思緒似乎是從簫開始的。 本人多年來一直對民樂不感冒,除去幾個極好聽的古曲之外,喜歡西洋音樂遠甚於民族音樂。這是個事實,倒也不怕承認在這點上崇洋。民族樂器裏麵,讓我動心的惟有簫。所以,那日在杭州經過一個笛莊的時候,拐進去拿起管簫,才試了一下,便走不動路。當然,這管簫現在已經和我一起飛越重洋,在我 downunder 的家裏好好地掛著。 這是我擁有過的第二管簫。 學生時代玩的那根應該早不知去向了吧。老家一拆,我的好些寶貝都留不住,讓我隻能望洋興歎,鞭長莫及。人生至此,越來越覺得生命裏有很多物體、場景甚至人,都留不住。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 “ 好花不長開,好景不長在 ” 吧,無端感慨一下。 說到簫便會想起《紫竹調》,對我來說可能是再正常不過了。小時候被這首歌曲感染時,天知道這管竹簫是用了什麽樣的魔法就變成了我下意識的東東。 或許,就是因為鳳飛飛的聲音吧。溫柔且雅致,那些小曲和民謠經由她的演繹,聽來熨帖異常。 誰家吹笛畫樓中 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 清和冷月到濂籠 興來三弄有恒子 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 餘音嘹亮尚飄空
塗鴉這篇文章時,又心臨福至地想起那盤帶子裏《聞笛》這首歌來。歌詞記不全,便 google 來全部。一讀之下,微笑,有種恍然大悟般的愉悅。奇怪自己緣何對簫情有獨鍾,想來這歌詞裏似乎已經給出答案。 笛簫本一家,而桓伊和馬融更是簫的祖師爺。從小哼到大的歌曲,與今日寫這篇小文時,才完完整整體味到了此間的韻味。鳳飛飛,當真是喜歡對了。
南方的風 發表評論於
2007-04-27 03:55:52
楚天:說起敲揚琴,hihi,我剛上中學時還學過,高音弦敲斷了好幾次,後來還是沒學會敲首完整的曲子.民樂是國粹,江南絲竹鬱揚頓挫,聽起來就舒服.
楚天碧靄 發表評論於
2007-04-24 21:23:22
蘇鄉,你不說還沒有意識到,一說倒是真的記起小時候做火車快進上海站時,好像就放這個音樂的,嗬嗬。
用紫竹調做市歌的建議倒是挺好玩的,咱不評論它合適否,至少說明這曲調太有名。揚琴一敲,胡琴一拉,月牙琴一撥,再配上些三弦、竹笛什麽的,鄉情濃得就要滴下來了。
南方兄:看來喜歡她的人可不少哦,握手握手。我沒有去過牛莊路淘盒帶,那時還很小。全是家裏大人給我的,嘿嘿。我是小人聽老歌。那時鄧麗君的歌也聽,但是鳳飛飛的民謠讓小孩子更能有共鳴啊,:)) 我那時還聽張俐敏的歌呢,也很好聽的。都是原版的,天知道家裏人是哪裏弄來的。
南方的風 發表評論於
2007-04-24 21:06:02
說起鳳飛飛,其歌風行時差不多和鄧麗君同一個年代的吧. 那時的歌都錄在磁帶(cassette)上的,TDK,SONY 有日本原裝和新加坡組裝兩種. 牛莊路上擺滿了兩位的歌曲卡帶,帽子歌後還時常來獅城做慈善唱歌,喜歡她的歌...
蘇鄉門地 發表評論於
2007-04-24 07:50:23
曾有人提議把《紫竹調》定為上海的市樂,但好像沒成功。
我的《紫竹調》情結,是回家的感覺,大概是小辰光坐火車坐多了的緣故吧。:))
年輕的時候,不太懂得欣賞民樂。 年歲漸長和在外漂流過久之後,對民樂的感受已經大為不同。 正如蓮花所言,過去我們並沒有真正地了解它們。 而現在聽民樂,個人來說,是重新認識了解祖國的這些優秀音樂,畢竟那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和愛情的向往和祝願,何況是多年來的積澱呢。 哈哈,再說下去就成十足的高腔了。 ^_~
把我最近在聽的《浪漫中國》推薦個大家。 40首經典民歌民樂。 是上海音像公司於1996年發行的。
楚天,我這幾天正研究《新時代結婚》呢。嘿嘿。 梅婷怎麽總撿這麽苦的角色呢。 把她自己也整成小苦瓜了。
楚天碧靄 發表評論於
2007-04-23 04:50:14
我近來越來越喜歡民樂。人的興趣會改變,很有意思。
少數民族的歌舞細胞好像是天生的一樣,民風淳樸使然吧。用歌舞來表達心聲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像小孩子往往喜歡用歌聲,手足舞蹈來表達快樂一樣。
graceusa 發表評論於
2007-04-22 13:09:23
一直搞不懂,為什麽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
民樂,大多好聽的;有些太高亢的我接受不了,比如,陝北的高腔。
楚天碧靄 發表評論於
2007-04-20 06:28:08
grace, 蓮花:我也喜歡蔡琴啊。那些歌啊,聽著就讓人心醉。還有費玉清,嘿嘿。
蓮花:你給的鏈接我收藏了,慢慢看。多謝啦,:)我以前去內蒙的時候,那兒的蒙族朋友唱起祝酒歌來,真是好聽。聽著聽著,就把白酒送到肚子裏去了,:)))
清靜蓮花 發表評論於
2007-04-19 21:07:26
http://ent.cctv.com/special/C16544/01/index.shtml
這個節目做得不錯,有時間看看。
清靜蓮花 發表評論於
2007-04-19 18:52:59
鳳飛飛、蔡琴也是我欣賞的,嗬嗬,看來我們都差不多老:))
中國的民間音樂還是有不少非常好的,可惜整理的不夠好,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它。其中的內涵古樸、悠遠、真摯,能夠打動人心。
我又一次去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看見他們正在送客。賓主都是一手拿酒杯,一手拿酒瓶,一邊走,一邊喝酒還一邊唱,沒有絲毫表演的成分,歌唱就是他們的生活。雖然不懂他們的語言,聲音也沒有專業演員那麽清澈、嘹亮,但是那個場景卻充滿依依惜別的味道,賓主盡興,其樂融融。。。
graceusa 發表評論於
2007-04-19 18:01:08
前幾天在台灣一檔娛樂節目看到鳳飛飛,20多年過去了,遠看的話,她真的沒有變化!身材依舊歌聲依舊笑顏依舊......
你說的那盤,我也有,我得空就在實驗室放,曾引起同室男生抗議。台灣老牌女歌手,我還欣賞蔡琴,也是棵常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