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我來說比較陌生,就去過一次。在國內時沒有上海朋友。以前親耳聽朋友抱怨過:去上海出差,上海同事連幾分錢的公共汽車票都要AA製。上海人議論外地人,外地人也議論上海人。同理,北京人議論外地人,外地人也議論北京。按地域論來講,上海人以外的人既是“鄉巴佬”;外地的省長聽起來都不如北京大街上的北京清潔工。來了美國,沒有了戶口情結和戶口管製,優越感是不是來源於家庭住址了- 你住的是哪個 town ?
在美國很意外地交了個上海朋友。 幾個月前,因為所住的公寓臨時有了問題,要把我們安排進 Holiday Inn 住幾天。我認為不方便,就跟這個朋友說,到你們家臨時住一星期吧。當時跟她是朋友,但還有點距離,我也想借機混得更熟一些。按“美國人”的思維,拿出100美元來給她,笑著說:"這是打擾費”。她很驚訝得看著我和桌上的錢,說了幾句客氣話,後來還是接受了。這一個星期裏,我們過得很開心,她和他勞工比我回來得晚,我就做好了飯等他們回來,說說笑笑地一起吃。後來我因為戀戀不舍好時光,比預定時間晚了兩天搬回公寓。再見麵時,她拿出一百塊錢,放在桌上,推給我,說:“我當時收下了你的錢,是怕你在我家住得不舒服,把自己當客人。我當時隻好收了你的錢。現在還給你”。這回當然是我瞪大了眼睛看著她。真地好感動,心想,這個朋友交定了。所以,我就有了一個上海來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