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遭遇的製度陷阱和資本陰謀----捍衛中醫之五

獅王傳說 (2006-12-09 14:34:14) 評論 (2)



現實的危局:西醫對中醫藥生存權的製度化剝奪

小薇

 

  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部一直是西醫的一統天下,中醫是沒有行政領導權的。經過55年的“統治”,西醫在衛生部的領導下,實現了醫藥行業的壟斷,造成醫藥費不斷高漲。據媒體報道,“從1996年以來,政府已經16次出台降低藥價的措施,然而藥價高漲之勢卻依然得不到扼製,看不起病,吃不起藥已經普遍成為國民之痛”。各種文章列舉了許多原因,但未從壟斷的角度去看。

 

  由於西醫在醫藥行業的壟斷地位和其本身掌握著行政大權,中醫的生存權遭到鉗製。單從人數上的變化,就已說明問題。西醫人數從1950年的2萬人到2004年的157萬人,增長了70多倍;而中醫則從1950年的27~30萬人到2004年的27萬人,實現了“零增長”。70∶0——這是一個多麽偉大的比例啊!如果沒有衛生部門通過行政意誌而造成的西醫統治和其為西醫實現了行業壟斷,這種人數增長的變化是誰也無法做到的。況且,現在中醫27萬人的醫療水平是無法與55年前的27萬人相比的。

 

  由於西醫在醫藥行政上獨攬大權(1986年成立的中醫藥管理局由衛生部代管)和在醫藥行業的壟斷地位,對中醫在許多方麵都實行了限製和打壓:

 

  1.衛生部及中醫藥管理局一直大力宣傳中醫藥現代化、科學化,用“現代化”概念來偷換醫學的目的,成了洛克菲勒的應聲蟲。如2002年出台的《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2002年至2010年)》,將中藥的開發、研製完全置於西醫方法和標準之下,實行醫藥分家,尤其是將中藥飲片改換成顆粒飲片,就是對中藥的極大破壞。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那副“標尺”的詭秘。本來,醫學的目的是治病救人,講的是療效。任何醫學,隻要能治病救人,有療效,不管它在現代還是在古代,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一樣的會受到人們的認同。就是說,醫學的治病療效與現代化沒有絕對的關係。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令人們感到現代化的優越性,似乎什麽事情隻要一說是現代化的,就是科學的、進步的。其實,將現代化與醫學尤其是中醫學相提並論,是一個悖論。因為它將物質文明發展與人類自身進化即生物進化混淆起來了。——現代人類與一萬年前的人類在生理上有何本質變化?據人類學觀點,一萬年以內的人類或生物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那麽,作為醫學是為醫治人類疾病而形成的學科,隻要人類本身以及生物沒有大的變化,這個學科的對象也就不會有大的變化,就是有了變化,也不會是在本質上的。這跟文明的變遷是兩碼事。人類與生物進化是同步的,既然一萬年至今生物進化基本上沒有變化,那麽,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醫學在治療人類疾病上也不會有大的變化,一種藥入什麽經、治什麽病,也同樣不會有大的變化。中醫與人類同時進入現代,這本身就說明中醫具備有超時代的內涵,它並沒有因為進入了現代而不能治病,相反,許多西醫無法治愈的疾病,中醫往往能將它治愈。中醫將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地融為一體,隻要大自然適合人類和萬物生存與存在,中醫學就永遠能醫治人類的疾病,這與現代化與否沒有關係。物質文明則與現代化有直接的關係,古代人們出行乘的是轎子、馬車,現代則是汽車、飛機,這才是現代化的內涵,而不是生物進化的內涵。用現代化來混淆物質文明與生物進化的內涵,讓中醫藥現代化、科學化,是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為要消滅中醫進而達到西醫壟斷中國醫藥行業而設計的陰謀。這個命題本身就倒置了醫學的目的是治病救人、重在療效的原則。西化的中國人“相信”所謂的中醫藥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洛克菲勒陰謀的馬前卒。他們掌握著衛生行政大權,積極對中醫實行現代化,無形中成為替洛氏達到了用中國人來消滅中醫目的的中國人。這樣就使美國的西醫藥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進入中國,進而壟斷中國的醫藥市場。如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局成立以來,每年都批準數百種甚至上千種西藥進入我國,嚴重打壓了我國醫藥工商企業的發展。洛氏對中醫的治病能力和治病效果是非常清楚的,西醫如果在平等條件下與中醫競爭並不具有當然的優勢。因此,洛氏投資設立教育基金會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讓中國人厭棄“安全、有效、廉價”的中醫,用科學化、現代化來回避中醫“安全、有效、廉價”的優勢,利用中國人近百年來被西方人征服而形成的民族自卑感,用科學化、現代化的幌子來蒙蔽中國人,進而強化中國人的這種自卑感,使他們自覺地幫助洛氏來消滅中醫。事實證明,洛氏是成功的,少數中國人已經將中醫推到了滅亡的境地。

 

  2.1980年及1982年衛生部在中醫及中西醫會議和衡陽會議上兩次提出“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發展,長期並存的方針”,並得到中央同意。這是中醫為爭取獨立行政權的一件大事,是破除西醫壟斷的有利武器。三支力量方針的提出,使中醫應該享有獨立行政權有了依據,加之以呂炳奎為首的中醫界的力爭,才使國務院在1986年同意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這本應是對中醫發展有利的大好事,然而國務院雖明確規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是國務院直屬機構,但是卻由衛生部代管。這一代管,便使得中醫為爭取獨立行政權的努力前功盡棄,使得破除西醫壟斷的戰略功虧一簣,致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形同虛設,反而形成了衛生部機構的重疊設置,如局和部都有“醫政司”、“科技司”、“外事司”、“辦公廳”等等。中醫藥管理局根本沒有去行使也沒有權力去行使中醫的行政權。

 

  3.曆史上有名的反對中醫者餘雲岫,除了指責中醫不科學外,還有具體消滅中醫的措施,醫藥分家就是其中之一。衛生部將藥政局和醫療器械局合並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後又改名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該機構成立後即大肆推行美國FDA管理模式,讓中藥同美國的西藥一樣進行FDA標準管理,在行業內推行GAP、GSP、GMP等管理,花了國家數目驚人的人民幣,搞得不少工商企業負債累累,無法進行運轉。特別是中藥,現在是農民種藥要GAP,工廠生產要GMP,商業經銷要GSP。致使中藥成本大增,吃中藥比西藥還貴,人們吃不起中藥。中藥的生產出現了嚴重危機。醫藥管理分家後,對中醫的管理更加西化,中醫不能獨自配製中藥製劑了,要配製劑必須申請,將組方上報藥監局審批。這個中醫自古傳承至今的配藥製劑行為,是中醫將有效的藥方配製出一種有針對性的普遍可用的通方藥劑,以方便同類患者,也是擴大醫治患者人群的方法。中醫自古以來都是以醫管藥,即“用藥如用兵”,藥物的用法完全是由醫生控製監製的。不像西醫,藥物是由藥物研究機構控製監製的,西醫生根本不懂製藥。限製中醫獨立製劑,也就束縛了中醫的手腳,同樣,也是對患者一種限製。這就實現了曆史上反對中醫、並要廢止中醫的餘雲岫提案中醫藥分家的條款。中醫不能配製製劑,本身就是在扼殺中醫;組方上報審批,則是蔑視中醫的知識產權,是對知識產權法的公然踐踏。而且,如果中醫配製製劑未上報,或未被批準,就以製售假藥論罪,全國不知有多少中醫因此而坐罪犯典。中醫秘方得不到保護,中醫人格遭受侮辱。

 

  4.在中醫高等教育方麵,強化西醫的教授,將中醫四部經典改為選修課,中醫大學生甚至碩士生、博士生沒有通讀過《黃帝內經》的大有人在;中醫藥大學畢業生考上西醫研究生的也不在少數。忽視中醫臨床的教育,而把西醫的小白鼠實驗搬來教授中醫碩士生和博士生。這種西化教育被中醫大學教授自嘲為他們在培養中醫的“掘墓人”。這種教育方法是1950年衛生部所辦中醫進修學校(實為以西醫改造中醫消滅中醫)的翻版和擴大。據《中國中醫藥報》2004年5月12日《中醫院校西醫課程教改取得成果》一文報道:“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圍繞中醫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業務要求,以嶄新的思路開展西醫基礎與橋梁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改革的探索性研究。他們首先對中醫院校目前設置的西醫學基礎課程主要知識點在中醫人才知識結構中的相對重要程度開展了大規模的谘詢調查。在此基礎上,對傳統設置的人體解剖、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10多門西醫學基礎課與橋梁課教學知識點進行了分解和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課程群,構築了包括《人體形態學》、《人體機能學》、《病原生物學》、《西醫診療學基礎》、《應用藥理學》和《預防醫學概論》等新的綜合性西醫基礎課程體係,編寫出相應的改革教材,並同步進行了綜合性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第四,項目在實驗教學方麵更重視對中醫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及科研設計能力的培養,把以往單一驗證性的實驗課傳統模式,改革為綜合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更有利於培養中醫學生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研究發展中醫學的意識與能力。”從這篇對中醫學課程改革及安排的報道看,現今中醫的教育,已經全然西化,其培養目標就是不培養真正的中醫師。

 

  以上報道證明,中醫現今的教育,仍然在走50多年前被撤職的衛生部賀誠副部長所推行的消滅中醫的教育路線。賀誠當年解釋中醫進修學校如何施教時說:“所謂進修,就是學習現代科學醫學的基本知識,學習預防醫學的基本知識,用礦物學醫學的基本知識去解釋問題,以代替唯心的方法。中醫比起西醫是落後一些,這一點應當承認,否則便會阻礙進步,而進步得少或慢,就不能滿足客觀的要求。……如果辦中醫進修學校還教中醫理論,對中醫的前途並不有利。……世界上隻有一個醫學,中國也隻有一個醫學……中醫對於這個醫學貢獻得越多越好,但卻沒有可能長期存在,這個前途必須認清。”賀誠消滅中醫的路線實行三年後被中央發現,當即被毛主席取締,他本人也被撤職,但是他的這條消滅中醫的路線,又在上世紀80年代逐步複活。進入21世紀,中醫麵臨即將被消滅的境地。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關鍵是中國文化的複興。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因此,這條消滅中醫的路線是一定要糾正的!不糾正,中華民族將失去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心力和體力。

 

  5.同樣在教育上,貶低中醫師帶徒的優越性,取消了師帶徒這個中醫傳承的法寶。為了混淆視聽,又以行政手段指派一定學曆、一定職稱的中醫去向有職稱的名老中醫拜師。這在形式上看似師帶徒,本質上已背離了中醫自古傳承的師帶徒內涵。真正的師帶徒,帶的是從未學過或剛剛入門的弟子。如果已經學成或行醫多年,這種拜師或學徒與師帶徒的本質有著天壤之別,結果是這種師帶徒根本無法將老中醫的全部學問和醫療思想繼承下來。這種指定或指派的師帶徒形式完全是以現今《執業醫師法》的框架設計的,而《執業醫師法》恰恰把民間的名老中醫及民間醫師給排除掉了,所以,至少要把“指派”與民間的師帶徒並舉,才能保證中醫得以有效傳承。

?/P>

  6.由於否定了師帶徒的傳承,大量學徒出身的中醫師被排除在中醫隊伍之外。1999年出台的《執業醫師法》使許多中醫師尤其是學徒出身的中醫師沒有得到醫師執業證,無法公開行醫,成為賀誠在50年前檢討中所說的“政府取締,人民批準”的“地下醫生”。與50多年前不同的是,現在的這種“地下醫生”一旦被發現是要以非法行醫論罪的。由於許多民間中醫沒有執業醫師證,而《執業醫師法》對這些無證的中醫師的行醫行為可以進行取締、罰款甚至判罪。據報載,2004年5萬餘無證行醫戶被取締;2005年7月前又有3.4萬非法行醫戶被取締。當然這8萬餘人中肯定有一些騙子,但是其中肯定也有一部分應是未得到中醫師執業證的民間醫師。認定8萬人都是行騙,卻還有患者相信,這是沒有說服力的。從這些數字可以證明,《執業醫師法》又一次造就了大量的“政府取締,人民批準”的“地下醫生”。例如,2005年4月27日《福州晚報》劉磊撰文《百餘居民為“遊醫”求情說明什麽?》——文中將所謂“遊醫”能將“感冒在大醫院花一兩百元都看不好,在這裏七八元就可以治愈”的現實與無證行醫的矛盾列舉出來,文中所提及的“遊醫”,應是未得到執業證的民間醫生。

?/P>

  否定了師帶徒教育形式的另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就是2003年衛生部全麵撤銷民辦中醫院校,甚至包括國家自學考試中的中醫藥專業。大量中醫藥學子被迫改專業和改行,或終止學業。

 

  7.在衛生行政管理上,也出現了怪事。由衛生部代管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1986年成立至今已近20年,可是其在各省市的下設機關卻根本沒有配套成一完整的管理體係。據《中國中醫藥報》報道:“全國36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中,成立地廳級中醫藥管理局的有7個,處級局有13個,中醫處有1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不為中醫說話,是中醫界眾所皆知的事,因此其機構的不完善,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這也是對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的一個諷刺。《條例》規定:“國務院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中醫藥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藥管理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的中醫藥管理工作。”全國有三千餘縣基本上沒有中醫管理機構,也可以說是由於衛生部代管、中醫藥管理局不管造成的。

 

  8.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對中醫進行了更加嚴厲的打擊。呂炳奎生前呼籲對中醫重新立法,就是因為現今的醫藥法規對中醫是不平等的,許多法規根本就沒有把中醫放在眼裏。例如《傳染病防治法》。根據此法,中醫根本就接觸不到傳染病人,更何況治療了。但在“非典”流行期間,中醫治療的優越性超過了西醫,這一點是令西化人士備感尷尬的。

 

  2005年6月,中醫立法起草小組已經成立,但是誰在主持、成員是誰等等信息都是不透明的。應該增加透明度,不能讓反中醫的和西化中醫的人主持,但願中醫的立法別又是主張消滅中醫的人在起草。要讓中醫藥法規真正起到促進中醫藥發展的作用。

 

  中醫在中國,為什麽被西醫這樣打壓,並且恨之入骨,甚至有對中醫置之死地而後快的行為和做法,這是有其深刻的曆史原因和國際背景的。當我們了解了這些曆史和國際背景後,困惑我們中國人的中醫情結和為什麽中國人學了西醫就反對中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五、選中醫之中堅分子行使中醫之獨立行政權,是中醫起死回生的首要條件

 

  當今,應當清楚地認識到洛克菲勒資本陰謀的陰險性和隱蔽性,真正將中國文化複興起來。這有一係列的工作要做。這個工作,宏觀地說就是21世紀中國人自主文化立場的覺醒和民族文化複興的工程。中醫作為中國文化核心構成的一部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中醫行將滅亡的製度環境:給中醫起死回生的機會;給中醫獨立行政權;按中醫傳承和發展規律製訂法律;承認並資助中醫師帶徒;改變中醫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等等。

 

  被譽為新中國中醫事業奠基人的呂炳奎生前曾多次因中醫問題向中央報告,希望能給中醫與西醫平等的政策,進而解決中醫瀕危的境地。他為中醫奮鬥了一生,現在看來,這本質上仍然是在與洛克菲勒資本陰謀進行的鬥爭。他生前對中醫藥爭取獨立行政權寄予深厚希望,並曾提名駱詩文同誌擔任第一任“中醫藥部”部長。他在給溫總理的信中說:“讓駱詩文同誌擔任中醫藥部第一任部長。他是中醫界難得的人才。……如果中醫藥部再讓西醫以及反對中醫的人掌權,將使對中醫藥學的挽救功虧一簣,將使設立中醫藥部的決定形同虛設!”為了能保證中醫起死回生的大事,他對中醫藥幹部的選拔還提出了超齡和破格並用的建議,因為擔當中醫藥事業起死回生的重任,沒有豐富的經驗和對中醫藥現實情況的深刻了解以及對中醫藥事業的無限熱愛,是無法勝任的。

 

  總之,中醫的命運岌岌可危,檢討曆史隻是為了厘清認識,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要盡快將中醫藥搶救回來。因此,設立“中醫藥部”,讓真正熱愛中醫又具有豐富經驗的中醫藥幹部來領導中醫藥,是真正能使中醫藥起死回生的前提,再拖延不決、優柔寡斷,中醫就完了,——這一代人都將成為曆史罪人。

 

  一個民族文化的興衰,製度起著關鍵性作用。挽救中醫藥,一切將取決於中央的決心。中華民族的真正複興,中國文化是其靈魂,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脊梁。中國政府在了解了衛生部長期以來因為製度偏差而實際上不斷在消滅中醫、致使中醫藥已經到了滅亡境地的情況之後,搶救中醫藥、搶救中國文化,自然就成為當屆政府的首要任務。這實際上是對中華民族靈魂的搶救。一個民族沒有了自己的文化,這個民族就會魂不附體,就會成為其他民族或是帝國主義的附庸。所以,搶救中醫藥不隻是中醫藥界的事情,也是中華民族的事情。

 

  為了對近百年來中醫的危局以及這危局的症結有個更清醒的認識,讓我們走進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