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中性格難以琢磨卻細膩多情的羅切斯特先生該是邱嶽峰配音生涯的巔峰之作了吧?然而他的傑作並不僅於此。《警察與小偷》中機智靈活而又不失幽默的與警察周旋的小偷、《白夜》中那個成全了別人的愛情的夢想者、《凡爾杜先生》中為生活所迫而以殺人為生卻終於良心未泯的凡爾杜先生、《第四十一》中死在愛人槍口下的白軍中尉,還有《大獨裁者》《巴黎聖母院》《孤星血淚》《化身博士》……一長串的電影一長串的人物,當歲月將它們凝固成為中國譯製電影曆史中的一頁,是聲音讓它們重又鮮活起來,即使隻是個小角色。但是很遺憾的是,這裏提到的所有電影中,我從頭到尾完整地看過的,隻有《簡·愛》。而其他幾部電影我之所以知道,全是因著一盒叫作《邱嶽峰絕版》的磁帶以及蘇秀所著《我的配音生涯》隨書附送的一張CD。前者是我的一個老同學送給我的,到現在也有十多年前了吧。 也就是在那盒磁帶的封套上,我第一次看到了邱嶽峰的樣子。丹青先生曾寫道,“當我在美國看到《簡·愛》和《凡爾杜先生》,那原版的真聲聽來竟像是假的,我無助地(條件反射般地)想念邱嶽峰,在一句句英文台詞中發生‘重聽’”。而對我來說,當我第一次看到邱嶽峰的樣子,我竟有些茫然了:那真的就是他嗎?曾經以為,他應該有著一張喬治·斯科特的臉…… 但是他的臉上他的笑裏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東西。也許這可以歸因於他那二分之一的白俄血統,然而我卻更願意相信,人的長相會受益於氣質,而邱嶽峰的氣質來自他對西方經典乃至與之相關的整個西方世界的解讀。當他深陷於其中,一次次揣摩一次次把玩,那些角色大約也融進了他的生命。每一次配音的過程也就因之成為一種生命體驗了吧?他用聲音托起了一個個性格鮮明豐滿的人物,卻把一些東西沉澱下來,沉澱在骨子裏,那種東西就叫作氣質,那種氣質就叫作高貴。而邱嶽峰就是這樣一個精神的貴族,是一個真正的貴族。我們,則因為他的存在而富有。無論是在那段除了精神幾乎一無所有的歲月,抑或是在這個除了精神幾乎樣樣俱全的年代。
這樣的妄自揣測又一次讓我迷惑了。因為我幾乎無法想像,當他操著這樣的嗓音在上海的小菜場裏逛來逛去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邱嶽峰畢竟也是一個普通人,一個上海居民,這,我明白,卻依然迷惑。但,另一件曾讓我迷惑的事卻在這樣的妄自揣測中尋得了一個模糊的答案:是什麽讓他如此決絕地放棄了生命,在二十六年前的那個春天? 大約也是因著氣質中那種叫作“高貴”的東西了吧。 死於高貴。 斯人已逝,至今二十六年矣。 同樣的城市,同樣的春天,同樣的濕潤的空氣。坐在上海邊上的一間小小的宿舍裏,我在電腦裏翻來覆去地放著電影《簡·愛》,閉目聆聽。二十六年前,他放棄了他的生命,他舍棄了這個世界;二十六年後,我坐在這個被他舍棄了的世界裏,在他的聲音裏走近或走進他以他的生命體驗而呈現出來的表情——聲音的表情。一個二十六年前匆匆離去的人,便這樣醒轉過來,帶著我在一次次眼淚與微笑中張揚著人性的溫度,揮灑著一些關於愛或恨的激情。 那是羅切斯特嗎?還是他,邱嶽峰? 我不知道。 他是一個活在聲音裏的人——無論生前還是身後。而聲音永遠不會衰老,不會褪色。真正的經典,能穿越時光;真正的感動,關乎人性。這是他注定了的宿命嗎? 我不知道。
如果你也愛過他的聲音,點擊連接送上你的祝福吧.
http://qiuyuefeng.ne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