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送禮

冷眼之人 (2004-12-29 14:39:39) 評論 (2)

逢年過節, 總免不了要禮尚往來一番. 這個禮嘛, 有的是於情於理真心想送的, 有的是礙於麵子不得不送的, 也有的是有一搭沒一搭可送可不送的.

送禮的深度和廣度, 也是因人而異, 與時俱進.

想起了早年北京老百姓的習俗. 最常見的禮是送個點心匣子. 窩頭吃多了, 點心最能解饞. 那是一種比鞋盒窄點兒的紙盒. 讓售貨員把各樣點心裝滿, 上麵鋪塊紅紙, 用紙繩在周圈兒紮成十字. 當年最便宜的點心, 好像叫什麽"狀元紅", 圓圓的, 褐色, 皮兒厚.上麵印個紅圈兒. 沒個好牙口就要費點兒勁. 咬開了, 裏麵就是一陀攙了麵的紅糖.

要是去好喝倆口的人家兒, 別忘了提倆瓶二鍋頭, 用紙繩兒把兩個瓶子綁一塊兒, 在瓶口和瓶底各紮一圈兒, 再在倆瓶中間捆一道, 整得有點兒像個G String . 為的是好看好拿.

那年頭兒, 一手一樣拎著這兩大件兒, 走親串友就有了幾分底氣.

如今, 老百姓有點兒錢了, 就是不去貪官府上, 到普通朋友家串個門兒, 一匣子點心, 倆塊布料兒也怕是拿不出手了.

來到美國後, 發現洋人送禮的勁頭兒也挺邪乎. 這主要體現在送禮的廣度上. 聖誕前夕, 親戚朋友老板秘書老師同學鄰居同事之間, 各種包著彩紙的包包盒盒交來換去, 好不熱鬧. 人在江湖, 入鄉隨俗. 來而無往非禮也. 所以每到年關, 咱必得去湊熱鬧逛貿.

好不容易送出去一批, 又收回來一把. 雞肋眾多,禮滿為患, 於是節一過, 各商家的退貨櫃台前又排起了長龍.

您要是個會過日子的, 有時也會把收來的禮轉手. 一是為了省錢, 二是圖個方便. 要送禮了, 現買來不及, 手頭兒上正好有件別人送的, 看看挺合適, 就順水推舟, 借花獻佛了. 這事兒誰沒幹過? 隻要別人不知道, 自己就不用臉紅. 比如我, 聖誕前一天早上, 忽然想起郵差的那份兒還沒著落, 就在收來的貢品裏頭找了件價錢和尺寸差不多的, 另寫一張賀卡, 一塊兒塞郵箱裏了.

其實, 從社會學的角度, 接力棒式的送禮, 是最佳行為模式. 您想, 一份兒薄禮,若數度易手, 必施惠於數家. 物盡其用. 減少浪費. 一家破費聊解多家煩憂.  何樂而不為也.

不過, 能當作接力棒的禮物, 最好不要是易腐食品, 否則終點站上的那位吃壞了肚子,就不美了. 至於" 蘿卜回來了"的故事能否上演, 就看這蘿卜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