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65 歲及以上的女性都應該篩查骨質疏鬆。
65歲以下,如果有既往骨折,皮質激素治療,父母有髖部骨折史, 低體重,吸煙,類風濕關節炎,過早絕經、腸道吸收不良、慢性肝病,也需要篩查。
骨質疏鬆目前的標準的診斷使用 DXA測量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
DXA的報告上,一般有三個數據
T score,是WHO根據年輕成人的骨密度,來估算病人的風險, 低於 2.5 SD 或更多被定義為骨質疏鬆症,低於年輕成人平均值 1 至 2.5 SD 稱為低骨量(osteopenia)
Zscore是患者骨密度與年齡匹配人群的比較。如果 Z 值低於平均值 2 SD,說明除了年齡的問題,還可能有其他的問題,則應仔細檢查。
FRAX:十年骨折概率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診斷
- T-score ≤-2.5
- 或者病人已經發生骨折,尤其是脊柱、髖關節、腕關節、肱骨、肋骨和骨盆
- 或者FRAX 10 年計算骨折的概率≥20% 或 髖部骨折的概率≥3% 時,也應該做出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診斷並且進行治療
骨質疏鬆的骨折,是自發性或輕微創傷引起的骨折,例如從站立高度或更低的高度跌落。我有些病人長期不願意治療,最後打噴嚏,開窗,下床踩地,都會導致骨折。對生活造成嚴重困擾。
所以應該治療的就治療,減少骨質疏鬆骨折的幾率。
如果膳食平衡的絕經後婦女不需要額外服用鈣補充劑(1200 毫克/天)過量的鈣會引起腎結石風險增高,目前還有很多爭議認為鈣劑過量補充增加女性心血管風險。 大多數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絕經後婦女需要補充維生素 D,因為僅靠飲食很難達到目標。至少800單位每天,如果水平很低,需要醫生專門開高劑量
總體而言,運動對骨密度的有益影響很小。更多的是可能增加了肌肉力量和減少了摔跤風險,而並不是從真正意義上改善了骨質。所以鍛煉是有好處的,但是可能並不會改善骨質疏鬆.
如果已經確診骨質疏鬆,需要用藥物治療,口服藥物一周一次,如果老年人無法耐受,有每六個月一次的注射和一年一次的靜脈點滴,都是很好的選擇。最近還有一個月一次的注射,是目前療效最好的。具體要和主治醫生商量,因為每個病人的選擇性可能不同。
年齡大了,摔跤的風險大了,不是因為年紀本身,而是因為年齡大以後肌肉的流失和柔韌性變差。我們經常會踩到不平的路麵或者絆到什麽東西,但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馬上糾正過來,年紀大了就會摔跤。
三十歲以後肌肉就開始流失,六十五歲以後就很明顯了,每十年可以掉5%左右。如果三十歲後不鍛煉,不注意補充蛋白質,絕經期以後還一味追求減肥,那就掉的更多了。身體的重量,和fitness不是一個意義,最後真正決定幸福後半生的,不是多瘦,而是有多少肌肉。各位姐妹切記,不要進入減肥的誤區。
亞洲人皮膚深色,本身就容易缺vit D,光補充鈣是沒有用的,人體每天能夠吸收的鈣是有上限的。
骨質疏鬆本身是沒有症狀的,隻有骨折時候才會被發現,所以早期篩查是很重要的。
如果診斷了骨質疏鬆,不要諱疾忌醫,該吃藥就吃藥,因為骨質是無法彌補回來的,吃再多vit D,運動再多,也不會逆轉。whats done already done. 很多健康論壇裏的人經常問骨質疏鬆,然後問了又不聽,很無語。骨折對生活質量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已經有骨折以後,再次骨折的風險很高,所以一定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預防更多骨折。
平時家裏要有night light,去廁所的走廊上不要放小地毯之類容易絆倒的東西,浴缸底要有防滑的,年紀大了以後盡量用walk in shower
經常要做拉伸,保持下身的柔韌性,堅持力量訓練。如果吃高血壓藥物的起身不要太快,會引起頭暈和跌倒
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如同戰場上的一個馬蹄釘,會影響整場。
男性雄激素沒有一個跳崖式下降,所以骨質疏鬆發病率一般比女性晚十年左右,但是骨折關的死亡率要比女性高。可能和男性有更多的基礎疾病有關 。 和女性一樣,男性骨量低大部分由於沒有達到峰值骨量(遺傳決定的),但是男性的睾酮水平下降速度很慢,很多男性終生保持了正常的睾酮水平,所以總體發病率比女性要低。 性腺機能減退、糖皮質激素治療、胃腸道疾病、維生素 D 缺乏、抗癲癇藥物治療、高鈣尿症、糖尿病和酒精使用障礙是男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