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旅遊就是從自己待夠的地方到別人待夠的地方去。兩岸開放三十年,這當中聽了那麽多時事,看了那麽多綜藝,結交了那麽多台灣朋友,之前對台灣的神秘印象一層層地被剝去了。等真的有了機會去,好像就隻剩下吃吃喝喝了。
十月的台灣,天氣還很悶熱,需要開空調。我們剛離開北方的寒流、霧霾和醬香鹹香麻辣,出門在外,喝水不足,到哪吃東西都想找一些湯湯水水的。台灣小吃,食材新鮮,口味清淡,剛好符合當時的胃口。
台北車站二樓
又大又糯的日本白蠶豆
豬腳米線
涼拌苦瓜
幹燒豬腳(高雄機場必買的伴手禮)
油悶筍
印象中“廟”是善男信女參拜的聖地,進門後不可大聲喧嘩,不可隨意照相,佛前香霧繚繞,氣氛肅靜。但是我們在台灣,竟然看見小吃攤位擺在廟裏,熙熙攘攘,如此親民的“廟”會,不知是什麽傳統。?
金山老街
我們是直奔金山鴨子去的,到了之後,卻隻看見大家都自己拿菜,拿了就走,看不見有人收錢交錢。好像是露天自助餐,更好像是大戶人家在辦流水席。我們又回到街上,觀察了一會動向,決定隨大流,拿了再說。原來,大家都先去攤位上自取已經盛好的菜品,端到街對麵找空位坐好,等吃完了,自有人過來數盤子結賬,一點不會錯。
去過台灣的人,想必都享受過態度殷勤、誠懇的“台式服務”。其實不止是服務行業,即使是街上的民眾,也普遍的比較友好、熱情,沒有那麽重的戒心。在金山,一位跟我們一同等車的當地老伯主動向我們搭話,建議我們去漁港吃海鮮,便宜又大碗,“台北來的都不會吃啊,你們北京來的一定找不到的啦。”他很可惜我們的時間太趕,他不能親自帶我們去。上了車以後,他又特意跟司機師傅用當地話打了招呼,到時提醒我們下車。
鱸魚湯
烤魷魚
銅鑼燒
在台北,鼎泰豐是一定要去的。我本身對小籠包沒有什麽特殊喜愛,隨大流就是了。可是,來到這,才體會到,鼎泰豐不止是有小籠包呀。隻要上了它的菜單,就道道是精品。不愧於米其林一星評價。
光看這家名店的點菜單就以為是街口普通一家外賣店的,特別樸實直觀。大家還在門口等位,就開始勾勾畫畫了。
數一數有沒有十八褶?
絲瓜蝦仁餡
雖然說這種口感更清淡,但是沒有會燙嘴的湯汁就不像吃小籠包了。
最家常的蛋炒飯也能上大雅之堂。
元盅雞湯
不得不說,這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雞湯,當然,我媽做的除外。招牌產品就是不一樣。據說此湯是用精選土雞加薑片和慢火一百分鍾熬製。味道鮮甜濃鬱卻不膩、不鹹,尤其難得的是雞肉,軟嫩,不幹澀。
紹興醉雞
雪菜毛豆百葉
我驚歎這家店能把普普通通的菜色做得如此精致出彩,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調料,繁複的做法,昂貴的食材,故弄玄虛的菜名,就這樣簡簡單單地把菜的原味帶給你。很感動。
鼎泰豐溫柔、細致、貼心的服務也是一流的。
我們幾個經常討論,為什麽台灣人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對人非常友善,好像沒有什麽防備心?往小了說是人情味濃,往大了說是國民素質高。歸功於國學教育?儒家思想?我覺得不完全是。素質不是教育出來的,也不是規章製度定出來的。大陸高級酒店的服務生也會客客氣氣,但頂多算是他的職業素養不錯,不覺得親切。在台灣的酒店,從前台,到行李員,甚至負責清潔房間的大嬸,每個人同你打招呼,都覺得他/她真心在意你。即使我們隻是他們接觸過的千萬個旅客之一,我們還是能體會到每一聲問候中的尊重和溫暖。
離開台灣之前,我們戀戀不舍。雖然肚子總是飽飽的,但還是覺得有滿腹遺憾,有太多的美味吃不下了。
鴨血粉絲湯
蚵仔煎,魚丸湯,小青菜,豬血湯
豬血糕,上麵撒的是花生粉
也許台灣人自己並不認為台灣有我們“到此一遊”得來的印象那麽好,台灣當然有自己的問題。但是至少我們作為遊客,看到了台灣人發自內心的信任和友善,感覺台灣民眾心中沒有那麽多的憂慮和怨氣,更多的是平和和感恩。他們對台灣這個家,有安全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