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篇討論北約是否向俄國承認不會東擴的文章: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221b9f0c9cfc4230b1bc406?from=latestPostSidePanel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北約沒有向俄國做出過不會東擴的承諾,甚至根本沒有討論過東歐國家是否可以加入北約的問題(因此上貼簡稱為“北約無辜論”)。
本貼就從這裏開始。
先說俺這幾天略讀過的兩段文章(基辛格的和喬姆斯基的)的印象:俄國反應激烈,北約有責任(姑且這麽說,俺沒細讀,也沒記住,也懶得再查證)。
再看到上麵這篇文章。
兩者對比。
拋除戈氏與普京基辛格等人的分歧,假設說北約東擴有條約記錄的人都錯了,隻有本貼引文中的戈氏是對的,事實是唯一的,準確的。那麽,北約與俄烏之戰是不是完全沒有關係呢?
隻看北約無辜論,從政治、曆史、地理、語言幾方麵來看。
政治上,北約是什麽意思?武裝同盟。
在曆史上,在有關東德的協議達成時,北約的武力存在到達東德已經是俄國能接受的上限。而且隻有德國的武力部署在東德才被接受。
地理上,後來加入北約的國家已經遠遠超過了東德。
在語言上:“隻有德國武裝力量可以部署東德”是什麽意思?是德國武力可以部署到東德,而其他國家可以前出到東德更東的部分?-----這種理解相當於說你不能拿刀在他家院子外頭站著,但是可以持刀進到院子裏。如果玩兒語言遊戲,愛怎麽說都行。如果讀到裏邊的政治考量,就會清楚:
俄國為什麽不許別國武力部署到東德?北約為什麽同意別國武力與核武不部署到東德?因為東德是雙方同意的邊界。
根據“北約無辜論”,協議沒有說到華約國家加入北約的情況。假設真的如此,為什麽沒討論?不知道。也許當時誰也沒想到。也許有人想到了,但就是不想挑明。
但無論挑明與否,有無承諾,隻看公認協議部分,就可以明白:北約與俄雙方都清楚他們說的是什麽,為什麽這麽說,又為什麽達成這個協議。也就是說,雙方同意,北約最東線與俄國之間,至少隔兩層國家。
東德以東怎麽算?語言解讀空間很大。但僅從“北約無辜論”中提到的正式協議內容來看,當時雙方把北約邊界定在東德最東這種共識是不能抹殺的。否則,雙方當時不可能把邊界定得這麽明確,這麽細致。
現在有人歸罪於北約,又有人拿協議替北約開脫說北約沒有正式承諾。“北約無辜論”也是這個調子。
俺沒有看過總統才能看的原始材料,不知道當時有沒有任何形式的承諾。
所以,如果有人拿語言做文章,那麽在假設“北約無辜論”的事實全部準確而且唯一準確的前提下,北約確實不必承擔違反書麵承諾的罪名。
但這是語言遊戲的規則,不是政治遊戲的規則。
如上所說,從可知的正式協議中關於東德武力部署的條款來看,在政治上,雙方達成的勢力分界共識就是北約東線止於東德。
“北約無辜論”引戈氏采訪記錄說,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問題“沒有被討論”。
無辜論的觀點似乎是“沒有被討論”那麽北約當然可以隨意接收這些國家。
這又是語言遊戲,而且是一廂情願的語言遊戲。
因為依同樣的“沒有被討論”北約東擴就合理的邏輯,俄國後來明確提出的不要再東擴也是合理的。
這兩個合理的訴求衝突了,為什麽一定是北約的訴求是正當的?
(這裏可能有同學說,東歐主權國家自主要求加入,不關北約。但是對不起,在俄國和北約的水平上來說,這些國家都不過是交易籌碼。收與不收,還是北約做主。烏國申請的情況就說明一切)
再退一百步:語言遊戲是鐵則,協約簽了,且解釋的權力全歸北約。
是不是俄國違約,北約就沒有責任了呢?
那就從政治+曆史來看。大國政治,從來都是力量平衡。任何協議,都隻是在力量失衡時用來撕毀的。從古到今,從來沒有變過。
也就是說,協議語言如果是鐵則,實力與野心則是火則。鐵則遇到火則就沒有用了。
這一點,北約清楚,俄國也清楚,任何有過兩百年以上曆史的國家的政治人物都清楚。
平民想遵守書麵協議盡管想,盡管遵守。
而政治人物之所以成為政治人物,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想法跟平民不一樣。實力變化,任何協議都擋不住野心變化。
這是政治規則。
明白這個政治規則,北約東擴,無論有沒有協議,都可以理解。
同樣地,俄國反對,無論有沒有協議,也一樣都可以理解。
注意,俺說的是可以理解。俺不支持北約東擴,也不支持俄國發動戰爭。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明白它是怎麽回事。
如果你不想談政治,隻想談法理,談情懷,談語言遊戲,談烏國百姓,那麽俄國確實壞透了。
但如果你想談政治,那麽俄國的反應就與北約的行為密切相關。
再注意,俺並不是說“俄國應該侵略”,而是說規律如此。比如你生病了,俺說這很自然與天氣相關。這不是俺支持你生病或者應該生病;也不是說天氣不應該這樣,而是說互相作用,規律如此。
北約是本能,俄國也是本能。
如果說到這兒還不清楚,那就再換一個說法:俄烏之戰,俺不認為俄國正義,也不認為北約無辜。
* 地圖取自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72871022)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