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通過GRACE– 與玄野兄探討

來源: yfz9465 2012-08-13 13:23: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79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fz9465 ] 在 2012-08-13 19:10:3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通過GRACE與玄野兄探討

在給玄野兄“奧運中的人性光輝與冠軍智巧一文的回帖探討中,筆者建議“即使自己具備完整的德行後,最好還是不要求別人也擁有德行玄野兄回帖中提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儒家名言,並從思辨的角度提出他自己的看法,那些都很好。然而它並不完整,因為“立人”和“達人的方式不完全是思辨的。筆者更注重通過GRACE 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玄野兄問GRACE是否等同,並建議作些說明。這的確是個有意義的話題,通常筆者願意寫一些心有所動的文章。這個話題涉及範圍非常之大,它不僅僅關係到GRACE恩“的定義,它更關係到如何使得人類走向道德並避免道德這把雙刃劍的負麵,它也關係到如何克服哲學的理性局限使其真正成為人類精神和思想的橋梁。從這個角度,筆者的確心有所動,並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探討。

讓我們先探討GRACE是否等同”。 “”是基督教的術語,指基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為人類的罪所做的救贖而產生的“願力”。按照基督教教義,每個人隻要相信,並把基督作為唯一救贖,就可以在死後得到“” 願力的接引而進天堂獲永生。通常人們用“因信稱義”來表示這個基督教的精髓。顯然,“”是GRACE,但GRACE不等同”。為什麽?首先“”是一個思辨的概念,雖然指向GRACE,但它畢竟不是GRACE。第二,GRACE不屬於思辨的範疇,而是屬於體驗,或感應的範疇。為了解GRACE,讓我們回到佛陀和基督的時代來探討這個問題。佛陀和基督在道成肉身後有很多追隨者,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僅和佛陀或基督說了一句話,就放下一切追隨其終身。是什麽使得他們做出這樣的人生選擇,那就是佛陀和基督身上的那種GRACE,那種使人感到親和的魅力。那麽如何定義GRACE呢?筆者認為它大概可描述為:道的大氣,正氣所含有的那種和諧與包容,那種水到渠成的變化與通達;它顯現生命之“心寬於無邊,深於無限;它時刻就在我們身邊。基督教隻不過給“道”加了個人格化的名相 上帝。人們平常不容易感受到道法自然中的GRACE,然而當有先聖道成肉身時,GRACE在他們身上顯現使得人們能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這是GRACE的外在層次。而GRACE的內在層次就是每個人的”;隻有”能知“道”,而腦是無法知“道”的。佛教有時將其稱為佛性,而基督教將其說成“屬靈”。筆者認為用“心”來代替佛性或“屬靈”最好。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就是GRACE的一部分。通過”我們認知自身與存在的GRACE;通過”我們明白“道”從而契入永恒。這就是“心物不二”,或“天人合一”。慧能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來說明“”本體的靜潔和GRACE;它是人類精神道路上的方向,也是我們和先聖溝通,感應的渠道。說到這裏,一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既然每個人的“”也是GRACE的一部分,那麽為什麽我們總是不能與“道”GRACE契合呢;反而覺得“道”或上帝離我們那麽的遙遠?回答這個問題自然就引出人內在的另一層次“識”。

當探討“識”時我們不得不借助佛教來描述它,因為它是人類在此探索上最深入的理論。佛教要求實踐者通過觀察存在及自身內在來發現真理。佛教經典隻是記錄那些觀察到的境與界,並給予係統化。在浩瀚如海的佛教經典裏,實際上隻有兩個主題;就是對“識”與“的認知;從而產生兩大理論派別,即“唯識”“中觀”;同時它們也聯係著修行方法的“漸”“頓”;形成自慧能以來如來禪和祖師禪的分別。不僅如此,對“識” 與“的認知也是人性惡還是人性善問題的源頭,是說明基督教所說的的“原罪”或佛教所說的“業”的根據。如果我們對“識”與“”有清楚的認識,那些宗教基本問題就不難懂了。那麽什麽是“識”?“識”是佛教語言,具有其特殊含義。由於現代科學探討沒有達到意識的如此深處,所以沒有相應的概念。筆者在此將“識”用現代語言解釋一下。“識”是指人在與外境接觸時,采用了不同於”出發的另一種認知途徑。聖經將此寓意為“吃智慧果”,佛教稱此為偏離“本源”。這種認知途徑的最終結果就是邏輯思維。從人類文明與精神發展上來看,邏輯思維的方法應當是輔助手段,而還本歸源才是正道。但是筆者這裏討論的“識”是指概念,名相形成前的潛意識部分;佛教“唯識”有大量的著作,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的主要都是“唯識” 經典。例如,成唯識論,瑜伽師論,解深密經等等。讓我們避開複雜的佛教概念與名相,直入“唯識”最本質的定義。“唯識”理論將“識”分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阿賴耶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了別外界對象;意識對外界現象起想象、思考等統覺作用;末那識為潛在的自我意識,起分別,愛憎,取舍,是氣之處;阿賴耶識是前七識作用結果的藏處;這樣“識”的運作過程造成“自我意識”的增強。而正是這種“識”的形成使得人遠離了”,遠離了道的GRACE。受唯物主義的影響,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指意識,而現代心理學的潛意識僅僅涉及末那識的直覺部分。類似於奇經八脈,“識”與“”沒有解剖學的物質基礎。但它們像生命之水流動不息,隻能在動中被觀察,而不能在靜中被把握。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在深禪定中被觀察到。而佛教修行就是觀察和參與這生命之水使之回歸本源。“識”與“”依附在一起,都與覺知(Awareness)有關。它們之間,即使在佛教經典裏也沒有很清楚的定義。筆者認為“”偏於覺,而“識” 偏於知。而“識”與“ 的差別關聯著人性的惡與善。”是清淨的,而“識”是受染的。清除受染的“識”必然是“漸修”的過程,而契入“心” 隻能是“頓悟”的瞬間。這其中,影響修行者“頓悟”的恰恰是受染的“識”。所以,重“頓悟”而輕“漸修”是不合適的。沒有“漸修” ,那有“頓悟” 。“漸修”的過程就是恢複GRACE的過程,盡管那還不能算是真正的GRACE。人們有時將這種不完全的GRACE形容為氣質,而它卻是人類道德的主要載體。

在探討了”,GRACE,“識”,及它們的相互關係後,讓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即為什麽更應當通過GRACE 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呢。於古代不同,西方文明引領的現代社會物質環境使得“識”的功能完全占據主導地位,它促使人類意識深處的自我得以膨脹。盡管西方哲學也強調理性,但是局限於思辨的理性仍然是“識”的奴隸。在不明白“識”的作用下,人們自以為學問越多,離真理越近;卻不知自我也越大,從而離”(GRACE)也越遠。知識的積累,競爭的加劇,生活的艱難和生存的壓力使得人越來越浮躁。筆者曾將這種現象稱為“理性的浮躁”。那樣人們很容易將自身認可的理性概念加以普遍化,並訴諸於他人。認為真理就在那些概念之中,卻不知真理隻在“”中,並通過GRACE傳遞道與德。無論多麽合理的道德觀念,當認可和宣揚時我們應當歸於自身,而應當避免訴諸他人。每個宗教曆史上醜陋的產生都與訴諸理念有關,而每個合理的政治理念被拋棄,也是與其被濫用於訴諸有關。因為訴諸的本身就帶有“暴力”性,它與GRACE格格不入。這種訴諸理念的結果往往造成他人“識”的反彈,而不是”的通達。筆者在“為什麽有些中國人如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一文探討過中華傳統道德如果隻停留在思辨上,那它很容易成為訴諸外在的理念形成內鬥文化,從而成為宣揚道德的負麵。筆者也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探討 一文中提到,中華文明不在那些傳統道德理念上,它隻存在於我們gracefully做事與做人的每一瞬間。實際上,從玄野兄文章的例子中,我們也能明白GRACE所起到的道德作用;陳一冰的表情與涵養及燦爛的笑容優雅的舉止正是GRACE的氣質,它影響許多觀眾乃至西方人。這才是道德傳遞的真正途徑。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通過GRACE– 與玄野兄探討
  • 強調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 走向“愛”的道路 – 對miat42講愛的補充
  • 基督“我就是道”的另一種解釋
  •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探討
  • 所有跟帖: 

    看看自己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沒有,不然何談通過啥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6:53:15

    好文,學習了,拜謝了...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388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01:47

    好回複,也學習了,也拜謝了...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309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16:08

    :)) yfz9465 兄是在討論宗教,道德及修行...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125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24:05

    跟得金牌一回事了,都是要達到高水平,一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 :-))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33:06

    兄台,這世界有出世,也有入世,古代有,今天和明天都有,看世界的角度可以很不同的。 :))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49:05

    明白。 :-))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299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24:34

    世界上是需要道德這東西的,她能讓我們晚上睡覺不用頭枕刀兵,時時提防,所以值得提倡和追求,每個人都有弱小和年老的階段。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214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41:09

    道德這東西不能讓我們晚上睡覺不用頭枕刀兵,時時提防,所以值得提倡和追求,每個人都有弱小和年老的階段。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17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46:42

    如果人人講道德呢? 如陌生人絕跡的小鄉村,大家都友善,夜可不閉戶。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49:36

    夜可不閉戶?那是因為你家沒美女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183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56:07

    我說女sMan ,美女也是財耶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03:06

    上麵兩位,如果人人不講道德,晚上你們閉了戶,親人間可能也是互相算計的,睡能安乎?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07:24

    “如果人人不講道德”跟“如果人人講道德”的結果是一樣滴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166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19:40

    ”講道德“和”不講道德“不是陰陽關係...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248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38:04

    男人愛美女不是人的本性嗎?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761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13:14

    我的理解是,美啊,財啊,都是人的欲望,真正的本性是如佛家所說的無善無惡的透明純淨,追求道德的美和善是通向本性的道路,不講道德或叫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265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34:42

    無善無惡的透明純淨或天堂是更大的欲望,比美啊財啊的欲望還要大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431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3:03:19

    感覺在你口裏,你認識我,知道“我”是一個先用各種手段擁有美色和巨大財富後,而後又想長生不老的人,對了”我“是“秦始皇“。祝周日愉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177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3:10:14

    請注意我的原話是:隻不過你的對美啊財啊的欲望已經滿足了。我說巨大了嗎?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192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5:54:58

    你說的很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本身是思辨的,也是體驗的。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16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40:16

    前幾天看古風推薦的台灣曾仕強教授的易經講座,感覺儒字就是“人”己行之而後教化如春“雨”。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8:54:53

    筆者此文並非批評玄野兄。玄野兄做的沒錯,要求別人就是要求自己。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274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22:25

    自己還沒做到,當然有權力去宣揚認可的道德,問題是效果如何 -綠袖兒- 給 綠袖兒 發送悄悄話 綠袖兒 的博客首頁 (197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09:34:17

    朝聞道,夕死可也。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20044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0:38:15

    "心"不是人的感情思辯和直覺等共同形成的統覺。"心"已經完全脫離思辯和妄覺。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856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26:46

    好像隻有滌除一切雜念和分別的時刻才能體會"心"的存在。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18563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46:32

    對基督和基督教的認識和區別,我比較認同米大的看法,教庭有意或無意地改了基督的精神,米大的看法開啟了我對基督教的新思考。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125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52:05

    米大的確開啟人的智慧,但是,他在心物方麵可能也有些不平衡。他啟發我考慮心的領域,但是,我直覺他走得有些過。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1:56:32

    “滌除一切雜念和分別的時刻才能體會"心"的存在”,這話對了一半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513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06:32

    在天主教的修道院裏,精神探討者讓上帝進入自己內心的做法,實際上也是在嚐試“無努力” -- 能談詳細點嗎? 謝謝。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124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10:49

    天主教和基督教從理論上就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上天堂隻能靠上帝拯救。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269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26:34

    上麵的“為努力”應當是“無努力”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41:47

    我覺得疑問,這種天主教的頓悟是所有修道的教徒都可行的嗎?...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16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42:17

    在沒有清晰的覺知時,頓悟是非常困難的。真正的頓悟發生,都有很深厚的修為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57:47

    您提到的“修為”從何而來 ? 和己身的功德積累有關嗎?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3:01:56

    “修為”總是包括兩部分;覺察力和願力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218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3:25:47

    不必要老是背著不悟的包袱。事實是,你已經悟了,但你被自己不悟的幻覺拖累。 -miat42- 給 miat42 發送悄悄話 miat42 的博客首頁 (418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5:12:24

    完全同意,現在的基督教已經走歪了。強調INTELLECT,忘了INTUITION。 -miat42- 給 miat42 發送悄悄話 miat4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5:04:50

    當然,這是六祖那個著名的偈子了。不講努力而歸本,如果我們注重那一刻的狀態,也就可以不去討論滌除還是本有的差異了。老子有"複歸於嬰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205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18:04

    我覺得“頓悟”的那一瞬間,應該是厚積薄發引起的,厚在自己的功德,厚在從容力行,厚在心無旁鷺。 -人在異鄉為異客- 給 人在異鄉為異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26:11

    “努力”和“無努力”是求道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264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2:40:07

    其實就是練功時的"勿忘勿助"。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2 postreply 03:10:21

    是啊,人的本質就是GRACE,沒有努力的努力可以去除遮眼的烏雲,讓GRACE的陽光自然照耀出來。 -miat42- 給 miat42 發送悄悄話 miat42 的博客首頁 (135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4:50:41

    說的有道理。中國文明不是理論,而是實踐。所謂的知行合一是有了真知,自然就有行。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43 bytes) () 08/13/2012 postreply 18:58:08

    人父總結的好:知行合一是有了真知,自然就有行。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2 postreply 04:31:56

    知行不對立。真知了就是真行。一個定心, 就是一個最大能量的行動,雖然外人看不出行動。 -miat42- 給 miat42 發送悄悄話 miat4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2 postreply 06:54:48

    非常讚同,尤其是從唯識角度的分析 -squirrel_6- 給 squirrel_6 發送悄悄話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頁 (745 bytes) () 08/14/2012 postreply 07:17:20

    說得好!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2 postreply 07:20: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