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之腦洞1:4000多年前,大禹美國見聞之雷尼爾山

來源: 華說曆史 2021-03-11 20:23: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4378 bytes)

華說中國的上古時代,留下一本奇書,奇就奇在,這是一本小孩一看就懂,學者一看就吵的書。


看了多少年,就吵了多少年,因為,沒人真正知道,這本書,究竟是一本怪力亂神的荒誕故事書,還是一本嚴肅的地理風俗勘察筆記
 
關鍵,這本歸檔不明的古書,居然還引來了其他國家的競猜愛好者。
 
今天,咱們不說別的,單說《山海經》裏的《東山經》部分。為什麽呢?
 
因為,50年代的美國,曾任專利律師二戰密碼破譯員亨麗埃·女士,就為我們在《山海經》裏開了一個洋腦洞大禹到過美國
 
真的假的?這是開腦洞,還是開玩笑
 
關鍵,莫茲為了這個“信口雌黃”,真的用腳,一步一步地實地勘察,驗證她的猜想。就連中國科學院士、考古學家和第四紀地質學家賈蘭坡,也為莫茲女士因此出版的《淡淡的墨痕》,作了序言。
 
莫茲依照《山海經》中的指示,向東向西地行進,不但對應了書中描述的山脈走勢,河水流向,就連路程長度都幾乎吻合。
 
如此驚人的巧合,讓我不得不懷疑,上古的文明或許超過我們的想象。人類的腳步,或許遠過我們能找到的蹤跡。
 

大禹治水圖
 
說到大禹,我們都知道他的重要功績-治水。為了治理水患,大禹走過千山萬水,從西向東,淌河過川,勘察地形,規劃水道。
 
論衡·別通篇》說:禹、益並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聞見,作《山海經》。
 
會不會真的有可能,大禹和他的搭檔,也是他堂兄弟的益,一邊勘察,一邊記錄,一不小心就走到了美國呢?
 
 
可是,隔著汪洋大海,4000多年前的大禹,怎樣才能到達美國的呢?
 
遺憾的是,莫茲女士並未給出解釋。我隻好根據前人的學術理論,給大禹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試試白令海峽。
 
早在1590年,法國學者阿科斯塔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亞洲遷徙而去的。他們有可能就是從俄國西伯利亞向東出發,穿過白令海峽,到達美國最西邊的阿拉斯加。然後再向南遷徙擴散。
 
Pawnee印第安人的遷徙 by Alfred Jacob Miller
 
1萬多年前的末次冰期裏,白令海峽的海水下降,形成陸橋。海峽最寬時達到86公裏,最窄時為35公裏。
 
到了4000多年前,白令海峽是否還存在著陸橋,抑或,是否有法子可渡過海峽?沒人說得清。但機會未必就不在。
 

 
第二方案,等東渡的殷人“葉落歸根”,返回華夏大地時,再獲取美洲的地理知識。
 
早在19世紀,梅德赫斯特提出一個假說。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後,殷商敗軍東渡,很可能在大風暴中漂流到達中美洲。
 
美國學者邁克爾·寇依在《美洲的第一個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奧爾梅克文明可能來自殷商。
 
《山海經》的海外部分,如果不是大禹和益親自出國考察撰寫的,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就在成書前,4000多年到2100年前,中國與美洲之間,剛好出現了意外的交流和溝通?
 
盡管無法合理解釋大禹他們如何到達美國的,莫茲女士還是堅信,她能夠在美國找到《山海經-東山經》中記錄的山川河流。
 
她仔細地進行比對和篩選,最後確認了美國西部和中部的四列山脈群共46座山。

 

 
今天,咱們就從西岸的山脈說起。根據莫茲女士,西岸的山脈對應的,正是《山海經》裏《東山經》中記錄的第四列山脈群。
 
書中這樣記載:
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臨於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單如豚,名曰猲狙( xiē jū),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列山脈群是喀斯喀特山脈(Cascade Range)。它貫穿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州,全長1100公裏,縱橫南北,隔斷東西。
 
山的北麵,有一條與太平洋相通的海峽-胡安·德富卡海峽。這應該就是書中提到的“北海”
 

胡安·德富卡海峽
 
那麽,“北號之山”會是喀斯喀特山脈群裏哪一座山呢?
 
雷尼爾山。
 
隻能是雷尼爾雪山。因為,它是美國最高的火山,海拔4391米,也是華州內最雄偉的,最具有傳奇和神秘色彩的雪山。

更重要的,隻有它滿足“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的條件。
 
在雷尼爾的山中,有一條來自冰川雪水形成的”白水河“。這條河正是向東北方向流出,最後向西注入普吉特海裏。
 

雷尼爾山的水係流向
 
再說這座”北號之山“的雷尼爾山,一開始並不叫雷尼爾。它的得名,和另一個“大禹”有關

這個“大禹”是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喬治·溫哥華。他因在太平洋海岸的勘測活動而聞名。
 
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區多處地方,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譬如溫哥華島
 
雷尼爾山的得名,正是喬治·溫哥華為了紀念他的海軍少將朋友彼得·雷尼爾而命名的。

 

 

 

8500年前,這裏就居住著美洲原住民。他們把這座山叫做塔科馬(Tacoma)或塔霍馬(Tahoma),意思是"水之母",或"高於貝克山"之意(貝克山海拔3,286公尺)。或者,他們把它直接稱作上帝之山 。

 

在喀斯喀特山脈眾多巨峰中,雷尼爾山巍峨且醒目。26條活冰川從山頂垂下,壯麗無比。

 

除了阿拉斯加,如此眾多的冰川數目,和最大的單一冰河體係,讓雷尼爾秒殺本土上其他州的任何高山險峰。

 

雷尼爾日出湖 (by Scott Meis)

 

雷尼爾不僅有著雄偉的山峰,在1500米以下的山坡河穀裏,還隱藏了千般姿色,萬種風情。

 

雷尼爾山的北邊,有一個叫“日出”的觀景地。在這裏,看山看水,如置畫中。

 

                                                 禿鷹

 

如果置身美景中的記錄員說:大哥,快看,天上那隻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怕是會吃人的怪物吧?” 

 

你千萬不要笑人家孤陋寡聞。因為這種鳥主要生活在太平洋東岸,而且,現在也屬於瀕危物種

 

它們靠食用動物的屍體及腐肉生存。如果大禹他們看到這隻巨型大鳥在吃人,估計它們吃的隻是屍體而已。

 

這隻長著白頭的大禿鷹可能就是口中會吃人的“鬿()雀”。

 

雷尼爾天堂山穀

 

雷尼爾山另一個出名的觀景點是1500米海拔處的“天堂”。這裏觀山山秀麗,看水水多姿,待到山花爛漫時,家人叢中笑。

 

 

 

土著的印第安人把雷尼爾山當作神山,當地的居民以此為自己的榮幸。如果你剛好向南行駛在5號高速路上,無論怎樣兜兜轉轉,它就在你的前麵,不離不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真的開了腦洞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2/2021 postreply 07:39: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