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語言的語法也難以表達複雜的語法關係,西文中的一句話往往要用幾句漢語話來表達,即使經過西語改造的現代漢語也如此。
所有跟帖:
•
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打印的文件中,中文文件是最薄的。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與西班牙語。
-郭大平-
♂
(0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1:03:34
•
換句話說,如果文本搞得一樣厚,那肯定漢語最精確。哈
-401.king-
♂
(0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3:49:41
•
文本薄,說明語言的抽象概括力不弱。至於文本中是不是存在言不及義,模糊多歧義處,則須另當別論。
-郭大平-
♂
(0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4:15:23
•
漢語濃縮表達的最好的例子是成語典故。西語也有啊,比如某某滑鐵盧。你知道為什麽當年的黑科技怪獸坦克叫水箱(tank)嗎?
-十具-
♂
(0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4:08:08
•
漢語最嚴重的問題是邏輯。晚飯咋解決?吃食堂。語義太依賴語境,心境和群體約定。學生把煎黃的餅子好吃表達成黃餅子好吃
-十具-
♂
(75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4:12:53
•
“晚飯咋解決?吃食堂。”這裏邏輯有問題嗎?如果把“吃食堂”,理解為“從食堂買飯吃”的話?(而這樣理解,是約定俗成的)
-郭大平-
♂
(0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4:21:09
•
這種普遍語言現象,潛移默化地模糊了主、客觀界限。於是就有”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中國隊大勝美國隊“,這種外人看起來的
-十具-
♂
(24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4:32:00
•
哪來的歧義?I got it,我懂了,當it=知識;我搞定了,當it=任務;我拿到了,當it=物件, 等等。大勝=大敗,
-十具-
♂
(36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9:40:02
•
哪來的不同含義?都是acquisition of it,不管it代指什麽,具體還是抽象,物、事還是知識。
-十具-
♂
(0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22:04:15
•
I missed the train 和 I missed her 中的miss都是regret for absence
-十具-
♂
(53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19:47:35
•
還不懂,我再試一次。I miss her 中的miss是指這種心理感受,I feel sorry/sad for her
-十具-
♂
(74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21:17:24
•
從物理上的miss(不在),到心理上的miss(思念),是顯然的因果導致的引申,就像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用法,哪來
-十具-
♂
(21 bytes)
()
05/28/2024 postreply
2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