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無法模仿的朱旭
辛夷楣
2000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在悉尼家中看了澳大利亞民族電視台播放的中國電影《變臉》。片中的男主角朱旭是北京人藝的老演員。他的臉把我一下子帶回萬裏之外的故土,帶回幾十年前的往昔,帶回給我的童年、少年增添了無限樂趣的北京人藝。
我第一次感受到記憶的潮水竟是如此洶湧,如此頑強,無論我怎樣掙紮,它們也揮之不去。我決定把它們寫出來。後來,我在我任職的澳洲中文周報《東華時報》上寫了長篇連載“記憶深處的老人藝”。再後來,我又與母親商議,采取母親口述,我執筆的方式寫一本老人藝的故事,小弟張桐也寫了一篇。2009年,三聯書店決定出版此書,並且決定與人藝聯合在首都劇場搞一個盛大的首發式。
給人藝老藝術家們送書的任務,一部分是由我送上門去,大部分是請三聯寄出的。那時,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人藝趕排了一出話劇,朱旭、濮存昕等擔綱主演,很受觀眾歡迎。那一陣,這個戲正在首都劇場公演。人藝網站的網管張麗就建議我哪天上午把書給朱旭和濮存昕送到排演廳去。我很想見見朱旭。
但是,北京市如此之大,人藝的老藝術家們住得又分散,我的時間眼看來不及了。我隻得給張麗打電話,求她快把朱旭和濮存昕的書送到排演廳。首發式那天,張麗一看見我就說:“朱旭來找我,他說很謝謝你送書給他。他不能來參加今天上午的首發式,因為如果上午在會上發了言,晚上演戲就出不來聲了。他送給你一本書,是他妻子宋鳳儀寫他的。”沒能見到朱旭,我自然相當遺憾,但是我明白,晚上的戲太重要了,不能耽誤戲呀!那一年,朱旭已經79歲了。我理解為了晚上在台上精力充沛,白天他不能激動不能到會發言。
回到澳洲,我細細地讀宋鳳儀阿姨的書《夕陽紅中話朱旭》。宋鳳儀阿姨年輕時清秀文靜,不但會演戲,還是人藝演員中會寫文章的才女。她的書敘述生動詳盡,讀來親切感人。我仿佛又回到了北京燈市東口史家胡同56號的人藝大院,仿佛又生活在我熟悉的人藝叔叔阿姨們中間。
記得1957年冬的一天,排演廳前的黑板前貼了一張大紅紙,說是幾天後要在排演廳給三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婚禮儀式之後在食堂吃喜筵。這三對新人朱旭與宋鳳儀、董行佶與陳國榮、藍蔭海與張虹,除了藍蔭海與張虹,我們當時不太熟悉,那兩對都是演員,整天在院子裏,在排演廳,或者在台上看到他們。我們一群女孩對婚禮一向特別來勁,而人藝的婚禮總是別開生麵,表演一些搞笑節目,所以分外好玩。記得那幾年,我還參加了馮增祥、於誌寬等的婚禮。說參加不太恰當,我們其實隻是趕著去湊熱鬧而已。現在,要在排演廳舉行大型集體婚禮,那該多好玩啊!那天,我們這些女孩子早早就進了排演廳,生怕一會兒人多了擠不進來。三對新人打扮得非常漂亮。那天,我們可是高興壞了!
朱旭又高又瘦,不算英俊,而且聲音沙啞。可是他很會演戲,很出喜劇效果。那時,他屬於青年演員,隻演一些小角色,但是已經顯得比較突出了。他性格活潑,愛好廣泛,喜歡說笑,常常在院裏打籃球,晚間又常常在院裏下棋,非常的活躍。
《劉介梅》
1958年,人藝排演話劇《劉介梅》,由朱旭擔綱主演。這是朱旭在人藝第一次演主角,這年他28歲。在我家門口的排演廳裏,我天天看朱旭在台上一遍又一遍地排演。劉介梅是湖北黃岡的一位農民。他家解放前三代當長工做乞丐。解放後,他當上了農會主席和區土改工作組組長。他夢想發家致富,反對統購統銷,拒絕入社。黃岡地區把他作為“翻身忘本”的典型加以批判。後來,劉介梅幡然悔悟,他作為“忘本回頭”的典型在全國各地做報告,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甚至驚動了毛澤東。端木蕻良創作了章回小說《劉介梅》,全國各地也紛紛上演電影、話劇、戲曲《劉介梅》。
我記得這出戲情節起伏跌宕,矛盾尖銳,還是很有看頭的。朱旭演得也很好,台詞特別出彩。人藝一成立,就非常重視下廠下鄉體驗生活,每次下去都是和老鄉們同吃同住幾個月。朱旭是很熟悉農民的。他把劉介梅的自私貪心真實地演繹出來,也把劉介梅的能說會道表現得很充分。朱旭演戲很放得開,他在台上非常活泛,一點不拘謹。他的台詞說得比較慢,字字清楚,非常有戲劇效果,給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個戲沒有AB製,劉介梅一直由朱旭擔任。在首都劇場演了好一陣,又送戲下鄉,到北京郊區去演。這時,宋鳳儀快要生了,朱旭隻得托其他同事照顧。他們的兒子生下來,朱旭從大興坐長途汽車回來,到醫院看了一眼,又匆匆趕回大興去演出。
兒子滿月的時候,朱旭總算從鄉下回來了。同事們跑來慶賀,朱旭和宋鳳儀就忙著做些飯菜招待大家。那時,朱旭夫婦住在56號宿舍大樓裏的一個單間,朱旭母親住在大院裏,與金雅琴家為鄰。那天,午飯還沒做好,突然傳來噩耗,朱旭的母親煤氣中毒。朱旭和宋鳳儀來不及吃午餐,匆匆趕到醫院。但是,搶救無效,老人當天下午去世。老人和藹可親,她的突然辭世使奶奶和我們都若有所失。那年我12歲,第一次知道煤氣中毒如此可怕。朱旭在喪母之痛中掙紮了好久。
朱旭是一個很用功的演員。1951年,焦菊隱給人藝排演了《龍須溝》。朱旭非常欣賞於是之塑造的程瘋子。他仔細地閱讀於是之寫的文章,又不斷地與於是之交談、探討。於是之與朱旭是很好的酒友。他倆常常一起喝酒聊天,這使朱旭獲益匪淺。常與他倆一起喝酒的還有英若誠及童超、童第兄弟倆。這幾個酒友,數朱旭最年輕,其他幾位從藝的時間比他長,表演經驗比他豐富。而於是之、童超和英若誠都是人藝最擅長演戲的;英若誠還是人藝有名的“英大學問”。與這幾位酒友的經常接觸,對朱旭的藝術修養的提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朱旭非常欣賞舒繡文的演技,特別讚賞她演的虎妞。他發現舒繡文的台詞清楚準確,有韻味,尤其是快節奏的大段台詞一口氣說下來,不變調,不斷氣,字字底氣十足。一天,朱旭敲開舒繡文的家門,上門求教。舒繡文拿出《駱駝祥子》的劇本,仔細地給他講解。朱旭一看,舒繡文的劇本台詞下注滿了小字,還有不少符號。舒繡文告訴他:“我除了注上一些台詞的意思外,還把哪些地方該換氣,哪些地方要突出,哪些地方節奏要放緩,哪些地方節奏要加強都注上,然後反複練習。”朱旭聽了以後恍然大悟。舒繡文是借鑒曲藝的方法,對台詞進行藝術處理和加工。
朱旭平時有口吃的毛病。他發現,隻有把台詞記熟了,變成自己的語言,在台上才能流暢地說出來,而不會口吃。1957年,從舒繡文處取經之後,朱旭開始把台詞抄在小卡片上。一張小卡片不僅抄一小段台詞,還按舒繡文的方法加上注,哪裏換氣,哪裏加重。朱旭把這些小卡片裝在口袋裏,一有空就拿出來琢磨。
《女店員》與《三塊錢國幣》
1959年初,人藝把老舍的劇本《女店員》搬上舞台。梅阡、童第擔任導演。這是一部寫商業戰線的戲,演員們都到商店去體驗生活。朱旭在劇中飾演遊手好閑的舊知識分子魏默香。他戴著黑邊眼鏡,穿得整整齊齊,還帶著套袖,儼然是一名合格的售貨員。但是,當他在雜貨店包蘋果時,卻怎麽也捆不上,紙也散了,繩也跑了。最後,一個核桃蹦出來,砸在他的眼鏡上。朱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喜劇天分,把人物的手忙腳亂演得活靈活現。周總理看完戲,都好奇地問他:“你那核桃是怎麽出來的?”
《女店員》快要公演之時,導演夏淳決定把法國劇作家莫裏哀的喜劇《慳吝人》搬上舞台。此時,人藝建院七年,名劇演了不少,但是演喜劇卻是頭一遭。夏淳精心挑選演員。他發現田衝、董行佶、朱旭善於演喜劇,就安排田衝和董行佶演阿巴公的AB製,朱旭則扮演另一戲份較重的雅克。夏淳不僅請來研究法國戲劇的專家李健吾、趙少侯,還請來相聲大師侯寶林給演員們開講座。朱旭認真研讀莫裏哀的劇本與巴爾紮克、莫泊桑等法國作家的小說,深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夏淳的指導下,朱旭放手施展喜劇天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也是1959年,人藝將丁西林的三個小戲搬上舞台。丁西林是留學英國的物理學家,又是專寫喜劇的劇作家。人藝選擇了他最出色的三出小戲,組成一台。焦菊隱導演了《三塊錢國幣》。他是非常會選演員的。他選金雅琴演吳太太,黃宗洛演警察,而朱旭演大學生楊長雄。故事發生在抗戰中的四川。小保姆不小心打碎了吳太太的一個花瓶。吳太太大動幹戈,不僅要小保姆賠償三塊錢國幣,還把她辭退了。大學生楊長雄見義勇為,跟吳太太爭論起來。在激烈的爭吵中,楊長雄失手打碎了另一隻花瓶,同時遞上三塊錢國幣。焦菊隱抗戰時期在四川生活了好幾年。在排練過程中,他不斷給演員們講解當時的時代特點、人物的生活狀態,還有地方特色,幫助演員進入腳色。朱旭與金雅琴及黃宗洛的對手戲非常精彩,觀眾席響起陣陣喝彩聲。
十年動亂阻斷了朱旭的演藝生涯,他因為哥哥在台灣被整成“特嫌”,又因為與英若誠關係親密被造反派抓起來。但是,經曆了“文革”磨難之後,朱旭對人生對藝術的認識更為深刻,他迎來了藝術的成熟期井噴期。他從人藝一名比較普通的演員,成長為不可多得的台柱子。與他一樣,林連昆也是在“文革”之後,成為人藝最閃亮的明星的。朱旭身體好,從文革後的八十年代初一直演了三十多年,在人藝的舞台上,在影視上塑造了一係列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非常難得的,被稱為“不可模仿的”!
《鹹亨酒店》與《屠夫》
1981年,人藝決定排演由英若誠翻譯的莎士比亞的名劇《請君入甕》。為此,他們特別請來英國導演托比·羅伯森。英若誠擔任副導演與現場翻譯。於是之扮演公爵,朱旭扮演路奇歐。另外,林連昆、任寶賢等參與演出。這出戲非常成功,特別是於是之與朱旭的對手戲非常精彩。演出中途,於是之生病,朱旭又改為飾演公爵。此戲成為人藝的保留劇目,一演再演。
1981年,梅阡將魯迅小說改編成話劇《鹹亨酒店》。他認準了主角阿Q非朱旭莫屬。朱旭猶豫再三接下了這個角色。他大量閱讀魯迅的小說,深入地分析人物。他力戒臉譜化地勾畫人物,而是深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與自我感覺,刻畫阿Q不同的性格側麵,塑造了一個豐滿真實的阿Q,得到觀眾的好評。
1982年,人藝決定排演奧地利與德國劇作家的劇本《屠夫》。這個戲講述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維也納的故事,主角是屠夫伯克勒。田衝擔任導演,他決定挑選朱旭來演伯克勒。朱旭努力揣摩伯克勒這個小人物的內心世界,用智慧,用他獨特的方式來抵抗法西斯的獨裁統治。伯克勒被秘密警察頭子馮·拉姆審問的那場戲,他進門沒有按法西斯的規矩行舉手禮。當馮·拉姆厲聲質問時,伯克勒嬉笑著,把手舉到耳朵下麵,緊接著又一次往上一舉,但是仍然在耳朵下麵,然後很抱歉地搖搖頭,仿佛在說:“實在舉不上去了,沒法子給你敬禮了!”朱旭不放過每一個細小的情節和細微的動作,塑造人物的幽默、機智,表現普通百姓的反法西斯意誌。他在舞台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觀眾與劇評家給與了廣泛的好評。
二十三年之後的2005年,人藝的導演顧威決定重排《屠夫》。原來的角色幾乎都換了人,隻有主角伯克勒仍由朱旭扮演。此時,朱旭已經75歲了。2006年1月27日,北京晚報發表一篇報道:《朱旭演[屠夫]給台詞‘譜曲’》,其中導演顧威這樣談到朱旭:“他是一個太有創造力的演員了,遇到這樣的演員,對於導演來說太幸運了。他拿到劇本,會從頭到尾捋上一遍,把台詞會變成是自己的語言,讓自己和角色完全融為一體。那些台詞和細節的處理,即使是一撓頭,一轉身都有戲,都特有效果,真是把人物演活了。所以他塑造的角色是別人無法模仿的,這樣的演員真是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1984年,朱旭還在人藝的《紅白喜事》一劇中成功塑造了三叔一角。該劇榮獲文化部頒發的“演出一等獎”,朱旭獲得表演一等獎。
巔峰之作《嘩變》
1988年,朱旭在話劇《嘩變》中的表演,則是他的巔峰之作。美國著名作家赫爾曼·沃克的小說《凱恩號嘩變記》曾獲普利策獎。後來,他抽取法庭一段改編成話劇《嘩變》。1954年,由美國著名演員亨利·方達在紐約主演,大獲成功。此後,此劇一演再演,還拍了電影。劇本是由英若誠翻譯的。人藝請來赫赫有名的美國電影學院院長查爾頓·赫斯頓擔任導演。朱旭扮演主角魁格船長,一個有著類偏狂型人格的人。
在導演和英若誠的幫助下,朱旭深入地研究《嘩變》的小說、劇本和電影,並且對心理學作了充分研究。他在筆記上這樣寫道:“這個戲還從心理學的角度精湛的分析了魁格這個人物。他為追求完美無缺而終日焦慮,他很注意儀表,在他腦子裏修改了現實,因此他永遠是對的,錯誤永遠屬於別人。他善於爭辯,自尊心強,好激動,為了保全自己取得的地位,他不允許下級犯錯誤,對下級過分地嚴格。有這種人格的人傷害了別人自己並不知道,在心理學教科書上給這種偏執性人格(劇本翻譯成類偏狂型人格),列出了16條特點,條條都和魁格對得上號……”
這台戲的演員陣容很強,朱旭的表演尤其精彩,演出在北京引起轟動,一些外地觀眾不惜長途跋涉,專程來看《嘩變》,來看朱旭。作為人藝的保留劇目,此劇一再公演。
2006年,人藝網站的網管張麗輾轉找到我,說要全文發表我的文章“記憶深處的老人藝”,後來人藝的網站和院刊都發表了。不久後,我和丈夫蓋瑞回國探親,張麗和院刊的編輯請我們吃飯,還說要請我們看戲。我聽她們說,朱旭正在演《嘩變》,真是大喜過望。我八十年代去國,已經二十多年沒有看過人藝老藝術家們表演話劇!
那天,我和丈夫,還有小弟張桐夫婦一起走進首都劇場。丈夫蓋瑞是在澳洲居住多年的英國人,幾乎一句中文不懂,但他非要來看人藝的戲。我對他說:“我沒法給你翻譯,太影響旁邊的人了,而且這個戲盡是大段台詞,也很難翻譯。”沒想到,他爽快地說:“你不用給我翻譯,我看過好萊塢的電影,知道故事情節!”
那一晚,我和小弟真是如醉如癡。英若誠翻譯的台詞太精彩了,朱旭把台詞演繹發揮到了極致。特別是,魁格在法庭上那段長達七分鍾的獨白,朱旭處理得十分巧妙。雖然語無倫次,但是又亂中有序,序中又夾雜著亂。他一說完,劇場裏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那一年,朱旭已經76歲了,但他精神如此之好,在台上光彩奪目。那天晚上欣賞了朱旭演的《嘩變》,我深深理解了顧威的評價:“他塑造的角色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1991年,朱旭在肖伯納的名劇《芭巴拉少校》中飾演主角安德謝夫,已經展露頭角的年輕演員宋丹丹演他的大女兒芭巴拉少校。這是一部高水平的諷刺喜劇。劇本由英若誠翻譯濃縮,他又擔任導演。演出獲得極大成功,它的票價是其他劇目的兩倍多,仍是場場爆滿。胡喬木偕夫人來看戲,看後上台表示祝賀。他說:“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好,祝你們演出成功!”英若誠晚年在病床上對宋鳳儀說:“如果我不在了,再演這台戲的時候,除了朱旭能導演,別人很難排得好。因為通過這次演出,他對肖伯納的思想有所了解和研究,我相信他會導演得好。”
晚年浦儀
自八十年代開始,朱旭不斷被影視界導演選中,他先後主演了電視連續劇《獎金》、《末代皇帝》、《酒友》、《大地之子》和電影《小巷名流》、《心香》、《闕裏人家》、《紅衣少女》、《變臉》、《刮痧》、《洗澡》等等,而且獲得一係列國內國際獎項。影視界的人稱他為老爺子,說他是話劇的老兵、影壇的新秀、影壇的當家老生。
八十年代,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的著名導演周寰準備拍攝28集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青年和中年浦儀由陳道明扮演。後來,陳道明因此角一舉成名。周寰請求朱旭來演晚年浦儀。他的戲從綏芬河蘇聯戰犯所開始,到回國後又進了撫順戰犯管理所。用朱旭的話說:“人家都在皇宮享受完了,到了浦儀受罪的時候我來了。”老年浦儀的戲從22集到大結局的28集。周寰發現,這幾集的戲比較鬆散,朱旭就坐下來,與導演一起修改劇本。
第23集,溥儀被帶到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作證。朱旭扮演的溥儀在眾目睽睽之下,氣度昂然地坐在證人席上。他冷靜地回答檢察長的問題,然後又巧妙地駁回被告律師的誘供。這時,被告律師拿出浦儀寫給日本人的信件作為他想要複辟的罪證。溥儀極度緊張,他不時地咬著手指尖,極力控製著情緒,突然間他陡然起身,拿起那封信,大聲地說:“這是假的,印鑒是假的!鄭孝胥的簽名是假的!”被告律師目瞪口呆,日本戰犯們垂頭喪氣。最後,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以戰爭罪犯製造假證的罪名結束審判。溥儀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保護了自己。朱旭的表演跌宕起伏,天衣無縫,扣人心弦。
《末代皇帝》1991年在中國公演。那天晚上,第23集一播完,朱旭就接到好多電話,親朋好友都讚揚他演得好。一時中華大地掀起《末代皇帝》熱,大街小巷人人爭看《末代皇帝》,人人談論《末代皇帝》。朱旭去商店買東西,售貨員一看見他就說:“皇上來了,優惠!”朱旭去乘出租車,出租車司機說:“能給皇上開車,太榮幸了,不能收您的錢!”
《大地之子》
九十年代初,朱旭獲邀參與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大地之子》的拍攝。劇本是日方創作的,講述抗戰勝利之後,流落在東北的一個日本男孩被小學教師陸德誌收養。陸德誌夫婦千方百計將他養大,給他取名陸一心。養父母供養他在大連鋼鐵學院畢業。但是,十年動亂中,因為他的日本人身份,遭到誣陷,被送到內蒙進行勞動改造。陸一心向一位好心的日本華僑學習日文,又被牽連進勞改犯人逃跑事件,被判刑十五年。他的養父陸德誌不斷上訪,終於替陸一心洗清罪名,使他獲得釋放。中日建交後,陸一心回到鋼廠工作。他的日本生父來到上海的鋼廠工作。最後,日本生父找到了陸一心。但是,陸一心不願讓養父陸德誌傷心,他決定不回日本,留在中國的大地上工作。
這部電視連續劇演員陣容很強,朱旭扮演陸德誌,中方演員有鄭振瑤、蔣雯麗、呂中等,日方也盡是名演員。1995年,《大地之子》在日本開播,立即引起轟動,收視率超過了當年的《阿信》,成為近十年來評價最高的一部電視連續劇。而朱旭塑造的“中國父親”形象,在日本更是家喻戶曉。狂熱的日本影迷掀起了“朱旭熱”。日本遊客到北京旅遊,竟然增加了“與朱旭見麵”的內容。朱旭還獲得了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和NHK電視台的“銀河獎”。
朱旭和妻子宋鳳儀被邀請到日本訪問,在日本各地受到熱烈歡迎。不管是在街頭巷尾,還是酒店商店,人們總是很快就認出了“中國父親”,湧上來請求朱旭簽名。他們在千葉縣的酒店前麵正逢跳蚤市場日。朱旭夫婦到市場裏轉轉,賣貨的婦女爭相把工藝品送給他們。在千葉縣的一個文藝界宴會上,一位老太太趕了很遠的路,把自己做的特色小菜送來給朱旭品嚐。日本的許多青年人看了《大地之子》,很為“中國父親”的寬廣的人道主義胸懷感動。一些人主動參加了日中友好協會。
電影《變臉》
電影《變臉》的編劇是四川川劇院院長魏明倫,導演是當代中國著名導演吳天明。吳天明非常欣賞朱旭,凡是朱旭演的話劇,他總是爭取來看。這一次,他力邀朱旭來主演《變臉》。《變臉》的故事非常特別,地方特色濃鬱。
它講述四川一個小鎮上的賣藝人,綽號變臉王。他常年住在船上,養了一隻猴子作伴。名旦梁素蘭邀他入班,他一口回絕。梁素蘭囑他不要斷了香火,要有繼承人。他受到啟發,買了一個男孩狗娃。狗娃很得他的歡心。一次,變臉王偶然砍傷了腳,要用狗娃的童子尿敷藥。狗娃說出真情,她是女娃。變臉王在惱怒中要趕走狗娃。狗娃苦苦哀求,終於被留下養猴做飯。狗娃漸漸跟他練就一身功夫,與他一起賣藝,成了好幫手。狗娃想學會變臉,但是變臉王堅持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不肯教她。
一天,變臉王不在船上,狗娃戴上臉譜,在燭光下練習變臉。結果,燭光燒著了臉譜,木船起火了。狗娃嚇跑了,不想她被人販子闖見,又被抓回人販子的住所。在這裏,狗娃發現另一個男孩天賜。她知道變臉王盼望男孩心切,就帶著天賜逃出來,一起來到船上。變臉王一看天賜真是男孩,喜出望外。沒過幾天,變臉王被警察拘捕,天賜被送還家中。警察當局草菅人命,竟把縣裏所有丟失孩子的案件都算到變臉王身上,判他死刑。狗娃想盡一切辦法,冒死求梁素蘭和師長去救變臉王。變臉王得救後,到梁素蘭處感謝救命之恩,才知是狗娃的功勞。變臉王與狗娃和好。他破除傳統觀念,將變臉的絕技傳給狗娃。
朱旭並不熟悉貧苦藝人,他決心下一番苦功。他大量閱讀有關書籍材料,深入分析研究人物。他認為變臉王是很講義氣的江湖人。他性格強悍,脾氣倔強,為人善良。他與狗娃談心,他感歎生活,卻不是知識分子的多愁善感。朱旭學習劃船,學習耍猴,學習賣藝,學習變臉,學習唱川劇,努力接近人物。朱旭一直生活在北方。這一次,他在四川的小鎮上住了很長時間,細心地琢磨四川人的特點與習慣。朱旭把這個貧苦藝人演活了。他的身材瘦高,非常接近鄉下的貧苦藝人。他那一臉的皺紋,讓人一看就知道變臉王一生經曆了無數的苦難。朱旭把這個瘦高的貧苦的老藝人演繹得真實可愛。他與狗娃這一老一小的感情糾葛真實可信,他們之間的幾場戲催人淚下。
在這部電影裏,朱旭的表演達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度。電影一公演,立即得到廣泛好評,並且在國內國外多次獲獎:
獲中國合拍影片獎,
獲1996年大學生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獲1996年珠海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獲1996年第2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吳天明獲最佳導演獎,
朱旭獲1996年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和1996年第2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81歲演高老太爺
2007年12月12日,是朱旭和宋鳳儀的金婚紀念日。朱旭和孩子們早早就商量著要大辦。宋鳳儀本來不想大辦,說家裏人一起聚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朱旭不同意。他說:“我們健健康康一起生活了五十年,多不容易啊!我覺得值得好好慶賀一下!”宋鳳儀仔細一想,當年他們三對人集體結婚。現在,藍蔭海的妻子張虹距金婚還有一個月,不幸逝世了。而陳國榮的丈夫董行佶已經辭世多年。那一天,他們在娃哈哈酒樓的宴會廳與親戚朋友們歡聚一堂。朱旭興奮地喝了好多酒。
2011年3月12日,人藝院長張和平在人藝食堂“茶館廳”,宴請藍天野、狄辛夫婦和朱旭、宋鳳儀夫婦。在《我在北京人藝》一書的序言裏,張和平寫道:“那是次‘鴻門宴’。動筷之前,我開宗明義,亮明‘叵測’——請藍天野、朱旭二老參加四幕話劇《家》劇組,分飾馮樂山、高老太爺,並講了二十來分鍾偉大的現實意義及曆史意義……這是一次飯桌上的‘聯席會’,會開得務實而富有成效。我相信這頓飯連同後來的過程及結果,能寫一本書。《家》是咱們老院長曹禺的代表作之一。”
張和平是非常有能力有魄力的人。他2007年11月底,被北京市市長王岐山任命為人藝院長。他非常懂得,必須善用人藝老演員的資源,讓他們給中青年演員搞好傳幫帶。他挑選好劇本好導演,又親自出麵邀請人藝的老演員參與演出。藍天野和朱旭是人藝老演員中身體最好的,但是他們畢竟年事已高。2011年末,藍天野已經84歲,朱旭已經81歲。一個戲從排練到演出,要折騰幾個月,夠老爺子們累的。但是,他們兩人二話不說,答應下來。《家》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創造的形象永遠地留在了觀眾心中。他們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永遠地鼓舞著我們!
照片說明:1,電影《變臉》中,變臉王(朱旭飾)與狗娃(右)
2,朱旭在《女店員》中,飾魏默香(中)
3,朱旭在《三塊錢國幣》中飾大學生(右一)
4,朱旭在《嘩變》中飾主角船長
5,朱旭在電視劇《末代皇帝》中,飾晚年溥儀(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