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網上文章《在天安門城樓毛林互不理睬實況》,當時想同樣情況如果換成周恩來鄧小平會怎樣處理?
比較一下周鄧林三人對待毛澤東壓力的態度和方法可以看到三人的不同特點。
周恩來對於毛澤東是唯命是從的。不管他心裏是怎樣想的,想得通或想不通,從心裏讚成或並不讚成,隻要毛澤東下指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他是必定二話不說照辦的。周恩來一向被評價為賢相,但如果與曆史上的賢相比如魏徵狄仁傑等人比較,至少在敢於進諍言方麵是大為遜色的。魏徵當然是遇到了一個大明君,對於諍言求之不得,所以君臣一拍即合締造一段政治佳話。狄仁傑情況就很不同,武則天可不是什麽善茬,拂她逆鱗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狄仁傑就曾經差點被酷吏整死,但他還是敢於在武則天麵前進諍言,同樣也是一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但他這種敢於拂逆鱗的精神和勇氣周恩來是沒有的。毛澤東在與侄子毛遠新聊天時說到過周恩來這人沒有野心,組織紀律性強,誰當家聽誰的跟誰走。真是看得準。那確實是周恩來的一大特點。毛澤東對周恩來最耿耿於懷不能原諒的是當初抗日戰爭爆發後王明回國要一切通過統一戰線時周恩來是跟王明走的,毛澤東那時主張共產黨要獨立自主,其實是要保存實力,不被國民黨伺機吞並掉。但毛澤東當時幾乎是孤家寡人,除了張聞天,其他人都讚成“一切通過統一戰線”。但後來證明還是毛澤東高瞻遠矚,那以後毛澤東就確立了不可動搖的黨內權威。毛澤東後來經常用這一段曆史敲打周恩來,周恩來則不斷地檢討檢討再檢討,他對於毛澤東的“聖旨”完全沒有一點“抗旨”的勇氣和餘地了。高文謙在《晚年周恩來》裏提到,鄧小平複出後曾經對周恩來說重話,意思是周恩來的地位離主席隻有一步之遙,要注意不要有非份之想。據說那話很傷周恩來,但周恩來文革時還不是公然高呼打倒叛徒工賊劉少奇,他是劉少奇專案組負責人,心裏哪會不清楚劉少奇是哪門子“叛徒工賊”?然而那是毛澤東的意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他隻有執行。周恩來晚年自己被所謂“伍豪”事件糾纏,搞得身心疲憊焦頭爛額,心裏一定是五味雜陳不堪其苦的吧。
鄧小平比較“厚黑”,用毛澤東的話說是“綿裏藏針”。他不會事事聽毛澤東的,但他也絕不會硬頂蠻幹。像林彪那樣在天安門城樓上公然做臉子讓毛下不了台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幹。但他也不會像周恩來那樣唯唯諾諾“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一下地獄橋牌都沒得打了。需要的時候他可以信誓旦旦十二分誠懇地保證“永不翻案”,時過境遷毛澤東百年之後他立即可以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永不翻案”一筆勾銷。這個小個子大政治家能屈能伸,確如毛澤東所說人才難得。
林彪原本是個軍人——極為傑出的軍事家。鄧小平文革後期複出時寫給毛澤東的信裏都說林彪很會打仗。從許多與之關係密切或接近的人的回憶錄裏看他原本是個內向低調的人,也沒什麽愛好,就是一心琢磨打仗。高華教授認為林彪是個野心家,與許多人回憶錄的結論截然相反。我覺得林彪後來深度介入政治(尤其是廬山會議之後及文革中)與其說是他本人積極主動為之,不如說是形勢使然無法置身事外。當然下場很慘。林彪性格倔強,更有軍人本色而不像個“厚黑”功夫深厚的政治家或政客。他在文革中搞的那些“四個偉大”之類固然很肉麻,讓人反感。但他一旦與毛澤東翻臉,卻敢於死硬到底,絕不認錯。這在“我黨”曆史中真是絕無僅有。劉少奇彭德懷周恩來鄧小平朱德,還有從前的張國燾,有一個算一個,哪個敢於“頑抗到底”?當然“頑抗到底”隻有“死路一條”,林彪那麽精明的軍事家不可能不知道,明知道“死路一條”而寧折不彎,這份倔強和勇氣不是什麽人都有的。很多人事後牆倒眾人推給林彪潑很多髒水,實際恐怕未必是那麽回事。從為人方麵看,廬山會議時,毛澤東把長征時候林彪寫信提議撤換毛澤東的賬算在彭德懷頭上,林彪當場澄清是他自己寫的,不關彭的事兒,就很難能可貴。不是落井下石之人。而他上述長征中敢於以下犯上寫信要求撤換毛澤東也反映出他的軍人而非政客的行事風格(與彭德懷當初公然怒嗆李德“崽賣爺田不心疼”一樣)。
去年在海南曾經聽一個老幹部聊起毛劉周朱鄧林陳(雲)等人的事兒,那人是不折不扣的*****,說後麵那幾個領導人綁在一起也及不上毛。從黨內權威方麵說,當時確乎如此。好像毛是一列巨大列車一往無前,其他人綁在一起也不過如自行車刹車皮,要想平衡毛的列車完全是“蚍蜉撼大樹”。但在對待這個“大列車”的態度和方法上還是能夠盡顯個人不同特色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