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生的自述:抗癌的關鍵不是手術

一個醫生的自述:抗癌的關鍵不是手術


坐診40餘年,其實筆者也有害怕的事情,一是怕患者來的時候已經轉移,治療效果肯定是不如未轉移患者的,患者承受的壓力也更大;二是怕患者來了,一門心思想要手術。

 

 

似乎在很多人的認知裏,包括一部分醫生,如果不幸確診,那就應該盡快手術切除,以杜絕後患。

 


5月初的時候,一位患者因出現刺激性咳嗽,並伴有胸痛,在當地醫院拍片發現右上肺有一個占位性病變。當地醫院考慮惡性腫瘤,並強烈建議盡快手術!患者也被嚇得當天就想入院手術。因為這位患者的親戚長期在我這裏中藥調理,出於對我的信任,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聯係我,並帶著患者來到門診谘詢我的意見。

我仔細分析他們帶來的片子,並不能完全確認就是惡性病變,也有可能是良性的。遂建議他先用點消炎藥,並積極配合中藥措施改善。


8月底,患者帶著新片子來複診,占位已經明顯縮小,而且影像報告也否認了之前的診斷結論,患者咳嗽、胸痛的症狀也消失了,可以說已經基本安全了。

 

 

確實,手術無疑是治療癌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在沒有仔細分析病情前,就執著於過激的創傷性手術治療,並不是明智的選擇。所幸,這位患者最後聽從了我的建議,免受了刀割之苦。

 

但臨床上很多人都不懂這樣的道理,他們更傾向於“先手術”的抗癌模式,似乎手術就是抗癌的關鍵,缺少這一項,抗癌就沒有價值了。然而,實際上手術也無法將腫瘤“斬盡殺絕”,更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手術,勉強的“刀”隻會讓患者吃更多的苦,甚至得不償失。

 


去年8月,有位65歲的患者來門診找我,當時已經明確確診結腸癌,但是患者自身有多種慢性疾病,而且控製得並不是很好,身體狀況不適合進行手術。我便建議他先化療,配合中藥改善副作用,安全度過化療期,等身體養好了、能承受了再考慮手術的事情。他當時也接受了這個方案。

 

 

可是過了2個月,他兒子來門診找我,說患者術後恢複不順利,傷口難以愈合,反複化膿感染,人一直低燒,一點力氣都沒有,也吃不下飯,隻能在醫院吊消炎藥,問我還有什麽辦法。我當時有點生氣,不是確定了先化療嗎,怎麽就手術了?他兒子解釋,因為患者擔心腫瘤擴散,想先做了手術再慢慢化療。誰曾想,手術雖然成功,但術後並發症將患者推向了不可挽回之地。這位患者術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著實讓人可惜。

 


在筆者看來,抗癌的關鍵並不是手術,而是以患者的長期利益為重,讓患者活下來,而且要高質量地活下來!

 

但這並不代表就不需要進行手術了!

對於創傷性的治療手段,首先要考慮“因人製宜”,患者的身體條件能否承受?腫瘤的位置能否切除?腫瘤的性質是否需要立即下刀?權衡利弊後,該手術時就手術,同時還要避免過度手術。對於不能手術,或者太早手術可能白挨刀的患者而言,要舍得放棄,不要執著於手術,適時“換道超車”,嚐試他法,或許效果更好!

 

 

加拿大健康管理師博士龍點評

1,首先肯定這位醫生有醫德,有很強的責任感,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這在當下是很難得的;

2,再仔細想想,大多數醫生,大多數患者,遇到癌症,就是想到三件事:放化療、靶向治療、手術。少數人會想到中藥療法、幹細胞療法、免疫療法等等。當然,也有部分人選擇不治療的;

3,我想說的,是這位醫生高明,就在他基於自己的經驗而對病症的認識。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前麵所講的各種方法,或者說采取一個癌症治療的組合方案,需要因人而異;

4,癌症治療的組合方案,依據是:患者病情、患者家族史、患者的生活方式、醫生的經驗、醫生可以利用的資源等等;在這裏,患者病情的準確判斷是第一位的,因為現代醫學的誤診率超過50%,尤其是對癌症治療方案的誤判;

5,大多數癌症的死因,或預後生存率很低,都與過度治療有關;相當部分死因,與心理因素有關;很少有醫院願意對患者做心理康複治療;

6,癌症的健康管理,除了預防癌症的生命全周期全息營養管理之外,主要針對從一期到四期的患者,進行多方位的排毒、多方位的營養、多方位的免疫修複,以及多方位的心理按摩。而現代醫療方法,僅占三分之一,千萬不要讓現代醫療方法占據全部的治療方案。這才是基於天人合一理念的自然動態醫學核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