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體育人特別是從事過競技體育的人,是一個經過高度篩選過的人群(Selected)。這個人群裏性格類型為A的比例極高。生理上對應激反應強烈(fight or flight)也是競技體育所需要的。3棍子打不出一個P來,對比賽輸贏不大在乎的人進入這個圈子的機會較小。
具有以上特征的男性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比例遠遠大於普通人群。因此,這是男性體育人到中年時發生心腦急症猝死率較高的根本原因。性格分類與疾病的關係在這裏就不展開討論了。
競技體育人群的健康水平常常被大眾高估了。然而另一方麵,很多人想象中的運動訓練比賽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負麵效果也多數是沒有根據的。總體來說,從事運動訓練對身體健康的正麵作用是沒有疑問的。
眾所周知,與健康有直接關係的身體素質包括4個方麵:1. 心肺呼吸係統,2. 肌肉力量與肌肉耐力,3. 關節韌帶的靈活度,4.適當的BMI。體育運動項目繁多,每個專項對身體的要求差異巨大。即便是在運動生涯高峰,很多運動員也不具備平衡的,與健康有關的身體素質水平。
舉例說明,體育學院組織生理測試,不少學生心肺耐力水平低下,主要是集中在短時間爆發力運動項目上。如果這些人將來不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效的調整和修煉,比如堅持係統規範的鍛煉(有氧耐力等等),選擇相對保守和規律的飲食/作息方式,他們仍然屬於心腦血管以及某些消化係統疾病的高發人群,健康優勢在哪裏呢?
我在國內工作的最後兩個月是帶88級運動係的14名畢業生在一個省體校畢業實習。其中有一名舉重專業的學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當時名列56KG級全國比賽前茅。我組織全隊步行/慢跑到附近景點遊玩,包括這名同學在內的3人,氣喘籲籲,嘴唇變色,狼狽不堪。對此,我和這幾位學生認真交換了看法,希望他們記住了我的建議。
中國的體育人有相當多的是“吃糧當兵”不得已的職業選擇。退役或停止競賽以後不再常規鍛煉身體的人占有相當比例。我當年在國內外各地比賽,出差,見到體育圈子裏為健康而堅持鍛煉身體的人們並不多於一般人群。“練傷了心”是常見的心理狀態。
社會對體育工作者也沒有較高的期望。身體狀況糟糕,典個將軍肚的體育工作者比比皆是,他們自己也沒有危機感和為人師表的壓力。我年輕時前輩教授教導的“體育人要記住自己的本分”時時不敢忘懷。
有一年我在美國去看望一個中國國家運動隊。6名教練領隊中有5人吸煙,其中沒有一個人為健康有規律地鍛煉身體。他們開始也還注重形象,無奈時間一長擋不住煙癮,幾個人湊在一起吞雲吐霧。運動場上的人們都投來異樣的目光“刮目相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