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前,我所在的公司因從雙城周邊的一個衛星城搬入另一個衛星城。由於場地擴大很多,從此,我們公司有了大家盼望多年的健身房。健身房內設有跑步機,擺式走步機,啞鈴,各種肌肉鍛煉器材,單杠,彈力帶,健身球,半球 (Bosu Ball)等等。不但如此,公司還特地請了兩個專職的健身教練,每天開設不同的課程教大家鍛煉,什麽強化瑜伽,拉經瑜伽,力量鍛煉,核心部位鍛煉(Core Exercise),騎車,軍巡式鍛煉(Boot Camp), 間歇式鍛煉,下體鍛煉,上體鍛煉,靜坐,Barr (一種借助於芭蕾和舞蹈練功動作,以鍛煉小肌肉群為主的鍛煉方法), 等等等等。課程時間從短到十分鍾,長達四十五分鍾不等。
自從有了這個健身房,我幾乎每天都盡量抽時間去上鍛煉課。跟著教練鍛煉的好處是,教練每天所教的內容都不一樣。哪怕同樣是力量鍛煉,這一周可能側重於上半身,下周就可能是下半身。因為她們是專職教練,她們每次上課都有詳細的備課筆記和動作要領。還因為她們都是年輕人,所以會適當的Push我們, 給我們一些壓力或鼓勵,從而使我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我的自我感覺是,自從踏入健身房跟著健身教練鍛煉以來,自己的身體比以往強多了。
六年前,我開始感到在上樓梯時膝蓋有點不適,腰部也常感酸痛。記得五年前,太太和我還有大姨子夫婦一同遊覽加拿大的班芙,由於背部不適,我幾乎不能靠在駕座椅子上開車。結果大部分時間都是我的連襟來開。可見我當時腰背部問題的嚴重性。那段時期,我每逢回國,都去找中醫針灸、按摩、拔火罐等。可能由於治療時間短,好像沒見什麽療效。回到美國,請骨科醫生檢查,做了MRI也查不出什麽原因。醫生的結論是,由於年齡增大以後缺乏針對性的運動,肌肉部分對腰腿等部沒有起到支撐的作用。由於軟骨之間的骨膠原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流失,從而軟骨之間的間距減少。如果沒有肌肉的支持,軟骨之間的摩擦就會加劇,進而造成關節的酸痛。醫生建議我去做理療(Physical Therapy)。 一個療程七次。其實理療師(Physical Therapy)就是教你做一些針對性很強的、肢體鍛煉的動作。我學會了以後, 就堅持自己做。大約半年以後,我的腰部不適狀況大大的減輕了。膝蓋的不適也有所好轉。自從我參加公司裏的健身教練指導的健身,我的這些毛病基本都好了。
在此我要隆重推薦核心部位鍛煉(Core Exercise)。所謂核心部位,就是腰部和腹部包括左右兩側。有關的動作有 Crunch 上身緊縮鍛煉,Reverse Crunch 反身緊縮鍛煉,Swimmer遊泳式鍛煉,仰臥起坐,蝴蝶式仰臥起坐(Butterfly Crunch),Supperman 超人動作,Crossover 側身式上身緊縮,V-Sit V字型坐,Plank 平板式支撐鍛煉,雙手雙腳傳遞小球鍛煉,Penguins Crunch企鵝式緊縮鍛煉,Bridge橋式弓型鍛煉,單腿橋式鍛煉,等等。這些鍛煉對長期坐著工作或學習的人,尤其對碼工們特別有用。
我們的教練在輔導我們的時候,常常提醒我們的一句話是:“Listen to your body.” 就是聽從自己的身體。我認為話雖直白,道理卻很深刻。如果按此去做,鍛煉時出問題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反之亦反。舉個例子來說吧,十來年前,我認識一位來自北京的女教授。她是一位精力非常充沛,平時特注意飲食和鍛煉身體的人。四十來歲,看上去身體非常健壯。登山遊泳,跑步打球,樣樣都行。那排球打的,在我們業餘圈子裏可是頂呱呱的。我認識她是在排球場上。一天,她正在備戰下午的排球比賽、與幾個球友活躍在排球場上,忽然感到頸部不適。就在板凳上休息了一會兒。據後來了解此事的人說,她告訴球友, 感到好像後腦裏麵在隱隱流血。球友問她要不要去看醫生? 她說,希望再休息一下,等她的丈夫來了以後再說。後來非常可惜,這樣一個活鮮鮮的生命就此結束了。據說,她的身體平時沒有任何不詳征兆。家有高血壓遺傳史,但是她本人控製得很好,並沒有高血壓。我想問題可能出在她當時沒有好好聽從自己的身體,運動過度所致。人們常說,自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如是說,並不是建議人們不去看醫生;而是說,任何疾病或問題都會有前兆,如果我們能在兆頭剛開始時,就有所警惕,及早防範或者治療,就不會積勞成疾。這與聽從自己的身體的概念是吻合一致的。
朋友們在微信群裏經常發一些有關健康的帖子。例如某專家教你五分鍾解決困擾你多年的腿痛,某老中醫教你按幾個穴位就能治你的腰痛,五十歲以後不可以做些什麽,六十歲後應該避免什麽,不一而足。其實這些忠告不是不可信,而是它們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但是不一定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因人而異地去理解,去實踐。有的人需要鍛煉,有的人需要靜養。有的人鍛煉可以稍微劇烈一點,有的人鍛煉則需要舒緩一些。
前段時期,網上流行一個示屏。一位六十七歲的大爺的身板看起來就像二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樣。他的體會是得益於長期的瑜伽和倒立拉伸的鍛煉。那麽,他的經驗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複製呢?我看未必,因為各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起點也不一樣。如果硬是去照搬,說不定反而會傷著自己。但是有一點是我們都可以向他學習的,那就是持之以恒。
總之,我的體會是:亦靜亦動,因人而異。方法不一,因地製宜。聽從身體,老少皆宜。鍛煉有度,輕重緩急。持之以恒,方能得益。其他的那就是老天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