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豆漿配油條,化肥吃起來什麽味》
看到城裏的美食達人自己動手做油條,忽然有了一種靈感和衝動,很想體驗一把自己動手做油條的喜悅。眾所周知,所謂“不會者難"。做油條不是件簡單的技術,有許多操作技巧和竅門,初學者一次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從揉麵發麵到製作,開油鍋,一招不到位,就會炸成小麵棍,很掃興。因此在國外,吃根油條好像是滿足思鄉的情愫,是一種小小的奢侈享受啦。
到華人超市去買現成的“老油條”,回來再炸一下,省事省力。可口味大不同了。
所以回國去,一定會光顧豆漿店去尋找童年的美味。在十幾年前,上海的台灣豆漿很流行。十塊錢的早餐,一碗鹹豆漿,蝦皮榨菜辣油香蔥白胡椒,滾燙的豆漿經醬油和醋的中和,迅速凝結成美妙的豆腐花,冒著熱氣,鮮鹹酸辣。兩根鮮炸的油條,油乎乎,香噴噴,一根剪成小段放入豆花湯碗裏,"滋"地一聲,一口酥,一口柔。用湯匙喝,細細地品味,嗯,上海本地的香蔥,幾片小綠,湖南的辣油,幾點小紅。哎,雞精下手重了點。。。家鄉風味的魅力,絲絲蘇蘇的幸福感。蕩胃回腸,飄然發際。啊,美美的一天開始啦!
回頭感到喉嚨有點幹,特想喝水,嗯,那是味精發情。回想起來油條也有點特殊的刺鼻的怪味,雖然不太明顯,對我來說卻很敏感。仔細一想,天啊!沒錯,那應該是化肥碳酸氫氨的氣味啊!插隊時曾在秧田裏撒化肥,那種濃烈刺鼻的尿液腥騷味,就是化肥氨的氣味。一想到這裏,頓覺翻腸絞肚,幸福感煙消雲散,從此止步。此時,國人驚呼食品衛生的那種焦慮,我體會到了。
不會吧,是我孤陋寡聞?為了搞清真相,最近我上網查了一查,從百度裏找到了一個"油條吧"。裏邊正在切磋,在油條裏放碳氨的技巧。這似乎在業內是公開的秘密。看來碳氨這個化學品,放在農業上,是促進莊稼生長的化肥激素,屬於氮肥。碳氨也叫臭粉,放在食品裏有個好聽一點名字叫食品膨鬆劑,正常的配方一斤麵粉放1.5克,如果發麵和揉麵的技術掌握的好應該聞不出異味。不僅僅是油條,餅幹,酥餅,許多酥脆的點心裏都有,聽起來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喲!可誰也保證不了有某個楞頭青,不得要領,以為無師自通,懵懂隨意,投放過量,那各位就得自求多福了。
城裏的園藝達人說起美國的有機食品,強調那有機食品是不施人工合成的農藥,並非不施化肥和自然農藥。也有化學達人為之科普,以正視聽。看來我誤解了,落伍了,化學品用得對,也造福眾人。
不知各位看官怎麽想?
11-7-2017 更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