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莫問何因染,桑果鋪成滿地詩。’
每見桑椹,必想起魯迅在‘百草園’中所體味那小小的、紫紅色的果實給童年的他帶去的不少樂趣!
記得小時候,弄堂口也有粗壯高高的桑椹樹,沒有人打理,於是且著勁地往上竄,小夥伴們隻能仰脖子看,小小果實密密簇著,踮腳也夠不著。眨眼間,它就成熟了,每到清明、每雨後,弄口的水泥地上已是一灘灘被雨刮落地上的桑椹子漬了,想必那已是熟透而香甜的吧。
現在鋼筋水泥圍城裏麵長大的小孩,早已鮮有這樣奇妙的經曆了。
桑椹,《隨息居飲食譜》中言其: 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濕,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
明醫李中梓也述其:開關竅,利血脈,安神魂,黑須發,明耳目。歸肝、膀胱經。
譽椹為桑英,有裨益之功。
中醫講究順其自然,又精食養,而當令食物自有其奧妙所在。所以在合適的時候吃合適的東西就有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就甚至有可能病從口入啦!
俗話說:春吃甘,脾平安。為什麽?
但凡有些中醫小常識,都知道甘味屬土,而土地孕養萬物,所以甘味正是人體主要的營養來源。
這裏的‘甘味’不單指甜味,也包括酸甜甚至淡味。比如說,牛肉、玉米、白薯、米麵等。
甘為土,土應四季之氣,中醫有雲:‘土旺於四季之末’。而土生金,肺屬金,故食甘味又對肺特別好,潤肺又滋陰。肺統管人體一身之氣,所以為什麽說甘味食物有補中益氣功效啦!
但是,春季食甘,切忌過甜,矯往過正,反而傷脾(尤其是小朋友的弱脾)。飲食過甜,甚至會傷腎。為什麽?土克水,水又屬腎,土過旺勢必壓製腎水,於是腎虛甚至頸椎、腰椎病接踵而來。
於是,孫思邈老爺爺才一再地提醒大家——春分以後,就該減甘增辛了。
但是整個春季的五味攝入,還是應以甘味為主哦。
眾知甘味屬中性略微偏陰,若是加一點酸,屬性即會轉陰,有滋陰功效。試想春季以來,萬物由始生走向陽氣最充足的階段,中醫恒講持中,此時滋陰實屬首要,故此階段就宜食酸甜。
目前階段屬於五運六氣的三之氣。今年又是丙申猴年,火上加火,天地均是熱火當令,此極端之性,難免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而桑葚之滋陰特性豈不正好可以糾今大自然之偏!
於是,這紫紅嘟嘟的小桑果兒就粉墨登場而‘拯救大眾’來啦!
且不論此藥性,單那清甜略酸,嚼來又咯吱有趣的清香,就讓您心有期待了吧(一哂)。
桑椹果的成熟期極短,兒時每年,總覺得沒嚐到幾顆就已經再不見蹤影了。切告各位須及時下手為要。
另於此推薦桑椹膏做法,且讓桑椹的香甜留存得久一些吧。
【處方】鮮桑椹1000克 蜂蜜300克
煎服法
【製法】將桑椹煎煮2次,取煎液1000克,文火濃縮,以稠粘為度,加新鮮蜂蜜300克,再煮一沸,停火冷卻即可裝瓶。
【用法用量】每服20克,溫水送服,每日2~3次。
【功能主治】滋陰養血,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津枯的便秘,特別對老年體虛、氣血虛虧者久服有良效。
但,脾胃虛寒腹瀉者,仍須慎用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