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些探索的往往都是老外,對延年益壽比較認真的人。
一些問題:
一:堅持食補為先,補充劑隻是在靠食補是達不到劑量的才用,這是最自然的方法。但是為什麽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不進行食譜,而要吃補充劑呢?
二:berberine有可能殺死腸道益生菌,而且導致維生素B的缺乏。也許有必須補充腸道益生菌。
三:壽命相關指標的改善有多大?是不是壽命相關指標改善越多越好?還是有一最適區域?檢測壽命相關指標和常規檢查非常重要,前者評價效果,後者了解身體狀態和一些副作用,這是科學方法和大媽養生法的重要區別。
四:雖然一些單劑有可能有延年益壽的作用,保健品之間對延年益壽的交互作用,包括正作用和副作用能有多大可能性被發現?正作用可以通過壽命相關指標發現,但副作用有可能超出常規檢查和身體感覺。
五:現在普通的延年益壽方法,包括鍛煉好像並沒有真正提高人的生物學年齡,而是不讓更多人早死、活到該活的年齡。都不敢說突破了壽命的天花板。這些補充劑對改善短命的老鼠上功效顯著,他們能改善長壽老鼠的壽命嗎?對期望壽命較長的亞裔健康人,肯定延年益壽效果小得多,畢竟這些人不容易短命,但能否突破壽命天花板,又能突破多少?現在一些延年益壽藥對健康人沒用這點還是有道理的,讓普通人靠改善生活方式取得部分的延年益壽效果。
六:靠補充劑或者藥物延年益壽方法必須要有一個信仰支撐:那就是正常吃喝對壽命改善有限,必須借更強的外力突破自身壽命的天花板,古人也多是這樣實踐的。
七:我感覺Sinclair就是一個糖尿病人,開濾鏡做視頻或者模糊視頻,沒感覺到他現在看上去有多年輕,也沒有提供第三方的壽命相關指標和健康指標,他更追求的是經濟利益。
風險與補充劑的效果肯定也是相關的,啥效果沒有的補充劑也可能副作用也最小。雖然LZ做了很多努力,沒有辦法窮盡出補充劑的較大的副作用仍然是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長時間才能發現的一些副作用。在現今高昂實驗費用和大數據情況下,人連很多單一食物和藥品的副作用都搞不清楚,而LZ需要麵臨的問題更複雜,需要調節控製的地方太多了:延年益壽、代謝、抗氧化、消炎、營養和礦物質、血脂、血糖和一些特殊的健康問題都要搞定,問題的維度和複雜性要比現在的臨床試驗複雜得多。當然人們不可能搞清了這些問題後,才吃多種類的補充劑,風險和期望的收益總是並存。
很高興看到任何人在這個領域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