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暮鶯啼話血壓

來源: 傅愛明 2022-03-19 10:57: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61 bytes)

高血壓,在人口老化的今天,幾乎是人人都聽說、講過、甚至有所了解的病症。這雖然是西醫的東西,中醫人可不能不理睬,因為您平日診治的病患中有高血壓的太多太多了。作為救死扶傷的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拒絕西醫高血壓概念和診測手段,否則就會淪為貨真價實的鴕鳥醫師。

 實際上,中醫研究治療高血壓已經好幾十年,當然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心得,是否也體會到些許挫折教訓呢?應該有吧!不但有,我們還有嚴重失誤:1)方向錯誤:以西醫理論來引導、篩選中藥的應用,實際上就是去醫存藥、閹割國學;2)路線錯誤:沿八綱糅合髒腑辨證的思路,推理出陰虛或內熱導致的肝陽上亢,便是路線錯誤的具體產物——八綱髒腑辨證誤導了中醫人。

 常見症狀:頭痛頭脹,眩暈耳鳴,心悸易怒,口苦咽幹,腰腿酸軟,步履輕飄,並在情緒波動或起居不寧時加劇。

發病機理:雖然認為有不同的辨證類型,基本病理是陰虛內熱導致肝陽上亢。從臨症所見得出這樣的病理認識,並非某一門派的一兩位權威之口說了算,而是近代中醫人廣泛臨症後的共識。這裏有個嚴肅的治學問題,當中醫人為了“辨證”而羅列眾多症狀時,故意忽視了兩個極端重要的事實:

年齡:患者集中於老年人,中年人次之,青少年很少見。若將年齡劃分為少、青、中、老,人的一生就如經曆了春夏秋冬:少年如春,草木發生向上;青年如夏,萬物蕃茂相見,體力活動達到了巔峰;中年如秋,停止生長,收斂向內向下,生理功能走下坡;老年如冬,生理功能進行性衰退中,等待死亡。站遠些看,高血壓集中發生於中老年身上,可是典型的秋冬之病,金風肅殺、天寒地凍的時候竟然發生了“肝陽上亢”?天天奢談天人一體的中醫人:您們的思維怎麽啦?思考高血壓病理時,為什麽就悄悄地溜出了天人一體的大格局, 難道他們盡是些肝氣有餘的老頑童?

體態:進入中老年,大多數腰身臃腫、大腹便便、行動遲緩,他們像陰虛陽亢的體質嗎?還是用形盛氣衰來形容更恰當?

值人生遲暮,陽氣的升騰宣發已經嚴重衰退時,哪來陽氣上亢的動因?青少年肝火旺盛,消瘦陰虛的不少,為什麽就極少見到肝陽上亢高血壓呢?當絕大多數中醫人的目光被引導、朝肝陽上亢的方向看時,病人陽氣衰退的真相便被忽視了。退一步講,就算肝陽上亢的病理認識有臨床症狀為基礎、為近代中醫人廣泛認同,為何不進一步追究形成這一病理狀態的原因呢?敝人認為“陰虛”二字就有必要重新審視,今天通用的八綱和髒腑辨證,隻是漢末六經辨證失傳後的無奈代替品。六節藏象失傳,中醫思維有著致命的先天缺陷——髒氣生理流傳不明,那麽,其後的病理、診治這些“上層建築”,就如無根之物了。

 從臨症所見,反推病理、甚至生理,這正是中醫人走過的千年魔圈,今天還在走!臨症陽明熱實程度“好像”超過太陽,曆史上不少名家、大家都以此反推生理上陽明的陽氣比太陽更盛。《內經》二陽三陽的數字表達,便被無情地擱置一旁了。讀過《傷寒論》的人懂得太陽宣發的急性障礙產生了太陽病,若不及時治療,就可能導致陽明病和少陽病。從六節藏象思考,中老年人太陽宣發障礙可是阻擋不了的進行性生理衰老,那麽太陽宣發的慢性障礙,是否也會誘導相應的陽明病和少陽病呢?更由於陽明和厥陰有著相對獨立於四象(陰陽太少)的生理特點,慢性太陽病的主要病理機轉可是長期阻礙著少陽萌申,那麽長期鬱遏之後“肝陽上亢”便是遲早的事了。還記得《金匱要略》第一篇“千般疢難不越三條”嗎?第一第二條說了些什麽?經絡受邪入髒腑,四肢九竅血脈相傳的聖訓竟然被中醫曆代名家從“三因”中革除。今天中醫學,口頭上尊《內》《難》《金》《傷》為經典,實際上隻是這棵大樹枯枝上寄生的菇菌而已。

 對高血壓治療,時下盛行的重潛、酸收、苦降,或可見效於一時,長期療效如何?不選擇病例的長期有效率是多少?從六節藏象審視病因,陰柔潛鎮對形盛氣衰的老年人可是慢性禍害,桂枝湯化裁才是治療高血壓的正方,以理順少陽前方的路。然而,並不建議輕用此湯方,畢竟高血壓算慢性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再說那貌似平淡的桂枝湯可不是好用的,六節藏象失傳,營弱衛強不明,就不怕熱盛者桂枝“下咽即斃”的恐嚇?所以呢,最好還是遵循《金匱要略》第一篇所說的“導引吐納,針灸膏摩”,不過意守丹田、湧泉、百會都不適合高血壓,導引擦摩的部位在肩胛項背,須順應時節,拉筋拍打亦可。

有疑問?做個自我實驗:先請自測血壓,記下。光著肩背到寒風雨雪中散步幾分鍾,爭取得個急性太陽病,惡風寒、頭項強痛(可有可無)、打幾個噴嚏、來幾聲咳嗽,再測量自己的血壓,看看是否上升,上升了多少?再推己及人,關心一下您病人的血壓變化,當然不能為了統計數字而去製造眾多的感冒病人,也不須向白老鼠請教,留心臨床病人(特別是已經有高血壓的)感冒前後的血壓差別,您會有自己的結論。就怕六節不明,心中沒有清晰地思維,日診過百,書讀千卷,也隻能把好用的藥方和自己都講不清楚的經驗堆砌成年輕人望而生畏的“寶庫”。中醫學正為這個緣故,才有了難以承傳的今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好說話 -chinomango- 給 chinomango 發送悄悄話 chinoman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2 postreply 20:38: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