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的幽默

來源: 慕容青草 2017-03-30 15:29: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70 bytes)

先聲明一下這不是講述笑話,而是講述一種不是幽默但從特定的角度你可以把它當作笑話的現象,如果有讀者認為被本文的題目誤導了,那麽非常抱歉。實在不是為了要搞標題黨遊戲,而是因為聯係現實,讓我覺得本文所描述的現象非常可笑。但如果用“可笑”二字的話,又會有對哲學家們大不敬的罪過,所以不如把它看成是哲學家們的一種幽默。

許多年來,黑格爾一直背著一個黑鍋,甚至可以說是罵名,那就是說他的辯證法往往是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其實,雖然對於這種現象的出現黑格爾有著難以推脫的責任(這一點我在別的地方已經討論過),但黑格爾的責任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他的責任在於他的理論裏含有可以讓別人將他的理論修理成他本人絕不希望出現的形式的因素,或者說一種缺陷,而那個特殊的形式便是非常容易甚至適合產生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結果。

為什麽說那種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結果是黑格爾本人絕不希望看到的呢?從黑格爾在他的《精神現象學》中說的下麵這段話就可看出[1]

三體法,康德體係中采用的,一種被重新發現的方法……已經被提升到一種絕對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隻要將真實的內容設定為真實的形式,科學的概念就產生出來了。但是這種形式的使用已經到了配不上科學的名稱的境況。我們看到它已經被降低到一種僅僅為影子的無生命的模式,科學的組織成為了展示的目錄。這種形式主義……當它宣稱它的述語為一種確定性的模式的時候,實際上是認為它已經已經完全理解了自然與生命並將它們表達為一種特定的形式。它的述語可能是主觀性或客觀性,或者磁,電等等,也可能是 收縮或膨脹、東方或西方以及諸如此類---這是一種形式的預測,它可以被任意重複地使用,因為按照這種方式去做,每一個結論,每一個形態,都可以用一種形式或模式化的元素用於任何其它的情況,而每個被解釋的對象又可反過來以同樣的方式用於解釋其它任意的對象。以這種周而複始的循環,人們已經無法分辨出什麽是問題的真正答案,或將它們彼此進行區別……

(英譯文參考[2]

 Now that the triplicity, adopted in the system of Kant – a method rediscovered, to begin with, by instinctive insight, but left lifeless and uncomprehended – has been raised to its significance as an absolute method, true form is thereby set up in its true content, and the conception of science has come to light. But the use this form has been put to in certain quarters has no right to the name of science. For we see it there reduced to a lifeless schema, to nothing better than a mere shadow, and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to a synoptic table. This formalism – about which we spoke before in general terms, and whose procedure we wish here to state more fully – thinks it has comprehended and expressed the nature and life of a given form when it proclaims a determination of the schema to be its predicate. The predicate may be subjectivity or objectivity, or again magnetism, electricity, and so on, contraction or expansion, East or West, and such like – a form of predication that can be multiplied indefinitely, because according to this way of working each determination, each mode, can be applied as a form or schematic element in the case of every other, and each will thankfully perform the same service for any other. With a circle of reciprocities of this sort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out what the real fact in question is, or what the one or the other is……

這裏有幾點幽默之處:

  1. 黑格爾批評別人運用康德的方法,將哲學形式化,複雜的理論都成為簡單的目錄式的列表,而且成為萬能公式,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最後你都搞不清楚什麽是結論,什麽是前提,什麽是問題的真正要素了。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一個世紀後,人們對康德的哲學已經淡忘了,甚至連什麽是康德的三體法都不清楚的時候,正是他的辯證法已經被提煉整理為中學和大學課本甚至正規考試的標準讀物,而很多批評他的哲學的人並沒有讀過他的原著,而是針對他的已經被整理為要點列表式的哲學的萬能膠式的問題進行批評;
  2. 在哲學界來說,如果要推廣介紹包括康德和黑格爾在內的任何大人物的哲學,迄今為止,除了將他們的哲學撥絲抽繭整理為要點的列表之外好象還沒有什麽第二種方法。因此,盡管黑格爾的辯證法所具有的特點使得他的哲學容易被進行模式化的運用,人們在介紹別人的哲學時也不得將它們整理為要點列表的形式。雖然不是每個人的哲學列為要點後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模式化運用,但是當整個哲學體係被進行要點列表化之後,人們的普遍的哲學思維就比僅有黑格爾的哲學被列表化之後更容易出現黑格爾所批判的形式主義的特征。實際上,黑格爾之後不到兩個世紀裏,不但他黑格爾的哲學已經成為了他所批判的形式,不但所有其他被認為值得推廣的大哲學家的哲學已經成為他所批判的形式,連整個數千年的西方哲學理論體係都已經被整理為要點的列表,而且在網上可以輕易地搜索到。

不是很久以前某華人網站的一位哲學科班出生的名博寫了一本洋洋數十萬字的幾百頁厚的哲學專著。我沒有購買他的正式出版的書,有不少網友購買了他的書,不過從他在他的博客裏的介紹的他的哲學思維可以看到典型的要點目錄式的論述,而且他也還非常熱心地將整個西方哲學理論體係整理為一個圖表(當然他並非唯一一位做這種工作的人)來供大家學習運用哲學。。。。。。

 

 

 

[1] 本文作者譯

[2] Phenomenology of Mind, Hegel, 1807 URL: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ph/phconten.htm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辨證法可以看成是對動態係統的粗糙把握。把裏麵的時間變量明確化,就不會似是而飛了,因為談的是不同時間的狀態。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1/2017 postreply 07:19:08

我還是覺得黑格爾的話比你的話更有說服力: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1437 bytes) () 03/31/2017 postreply 07:39:49

一位哲學家創建了辯證法不等於其它哲學家必需遵守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1/2017 postreply 09:40:23

一家公司生產了手機並不等於誰都要用它。。不過這裏既有市場原因,更有不同層次上的政治原因。。對於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1048 bytes) () 03/31/2017 postreply 10:02:36

再補充一點:前麵的回帖提到了政治因素,另外由於世界離不開哲學,因此黑格爾所批判的那種現象即便沒有政治的介入,也 -慕容青草- 給 慕容青草 發送悄悄話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頁 (131 bytes) () 04/04/2017 postreply 20:07: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