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麵試一個老印,覺得哥們不錯。其中有一個問題,俺前不久也問過一個老中。比較一下兩個人的答案,俺有些感慨。
問題:你如何使你的代碼 thread safe?
老中:用 synchronization。
老印:有很多種辦法。第一,do not share variables。第二,make class immutable。第三,用 synchronization。
俺經常在琢磨老中和老印的差別,俺覺得最重要的差別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大”。
俺這個“大”,不是漢哥和混混姐說的那個大。俺這個“大”,是指思路的大。老印的思路大,老中的思路小。中國人很容易就鑽到細節裏,因此忘記了大局。
怎麽使代碼 thread safe,老中一下子就鑽進了技術細節,想著怎麽去 synchronize。沒想到原來最好的辦法是不做 synchronize。這一點,俺麵試的老印也強調了。
在 rolia 經常有網友為一些小細節爭個不休,俺覺得這是典型的小。其實這些細節的對錯,一 google 就知道,教科書裏也有。這些東西,其實俺們根本就不應該在意。
俺寫文章,也經常有網友說,你搞錯了,你誤導。俺覺得,這些網友也是小。一些細節的對錯,本來就無關緊要。關鍵是俺的主題。這些網友扣住了細節,往 往對俺的主題視而不見。記得幾年前俺在 rolia 寫一篇文章叫 《how to manage complexity》,俺覺得自己的主題是極其精辟的。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網友沒有理解俺的主題,大家抱著俺文章的一個細節爭了個天翻地覆。
為什麽想起這篇文章?因為某位一直批評俺的網友當時是第一個回帖的,他說俺是 puffing of nothig :)
與華人相比,老印在外麵當官的要多得多。他們在矽穀當官,可以說是他們因為曆史(H1B)造成的優勢。但是他們在其他地方也做的很大,前花旗銀行的 總裁,前德意誌銀行的總裁,現在皇家銀行的HR主管,下一任 TD 的總裁,都是印度人。美國有兩個州長是印度人,好像都還很紅,俺以前還看到過他們競選總統的猜測。阿省的自由黨領袖好像也是印度人。
俺覺得俺們國人對印度人有偏見,回俺帖子的網友的情緒就是例子。俺一直覺得他們有值得俺們學習的地方,大思路,可能就是一個重要因素。俺覺得,要想 當官,思路就得開闊,就得能夠權衡諸多方麵的因素,不能鑽牛角尖。比如如何使代碼 thread safe,思路開闊的人什麽辦法都願意考慮,鑽牛角尖的人隻認 synchronization。
老中和老印的下一代,無論是大學的學生和公司的 coop,俺總有一個感覺,就是老印的下一代比較大方,外向,老中的下一代都比較拘謹,內向。俺常常琢磨這到底是為什麽。
俺覺著,這個可能跟大小也有關係。這個大小,不一定是思路,更可能是 perspective 。
perspective,俺不會翻譯,可惜探長不在,沒法問。憑俺的語感,perspective 就是取景框的意思。取景框小,人就大,取景框大,人就小。perspective 不一樣,對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相應的行為也就不一樣。
比如俺是一個很艱苦樸素的人,平時為了省幾毛錢寧願開車去買一個 sale。但是剛買房子那一陣子,俺突然變得大方多了。為什麽?因為任何跟房子有關的事情,起價至少是一百刀。跟這些錢相比,省幾毛錢就太可笑了。perspective 不一樣,想法差別竟會如此之大。
再比如看到牛哥那麽牛,俺不是不嫉妒的。但是轉念一想,比牛哥牛的人多了去了,俺為什麽不嫉妒他們?答案是:他們離俺遠,牛哥離俺近。perspective 不一樣,同樣的事情感覺就不一樣。
再比如某地方的人為了自己得一分錢,往往會不惜損害別人一塊錢,這種事情,正常人根本理解不了。但是用 perspective 就能解釋得通。這些人的取景框小得不能再小,他們隻看到自己和自己眼前的利益,什麽友情義氣公理,都不在他們的取景框裏,甚至連他們自己的長遠利益都不 在。
人為什麽拘謹?俺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太在乎自己,在乎別人怎麽看自己,在乎自己是不是完美。心裏一直想著自己,就容易拘謹。拘謹的人,往往看不到周圍的環境,看不到周圍的人。說到底,還是 perspective 小。
前一陣子看道德經,記得老子說,寵辱若驚,是因為心裏有自我,如果心裏沒有自我,寵辱也就沒有了。老子好像還說,聖人和天地合二為一,所以連生死也 置之度外了。這種 perspective,俺們凡人是沒法領會的,但是作為一個極限例子,有助於俺們理解 perspective 這個概念。
以前看《非誠勿擾》,記得不少條件不錯的老外號稱要為人民服務,很多網友覺得很可笑,俺就不覺得。人家的 perspective 很大,不限於一己,一族,一國,人家的 perspective 是全人類。俺覺得這個跟老子的聖人倒是有些類似。
為什麽國人的孩子 perspective 會比老印的孩子小?難道俺們有意教育孩子要狹隘?俺想不會。俺覺得更大的可能是潛移默化。父母的 perspective 小,孩子的 perspective 可能就會小。父母拿孩子跟別人比,父母自己跟別人比,父母瞧不起條件不如自己的人,會不會都可能影響孩子的 perspective?如果父母博愛,包容,會不會孩子的 perspective 就大?
哥德巴赫猜想,希望不同意的網友不要生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