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生命和家園 26》

(2024-05-27 23:22:05) 下一個

接在寒武紀後麵的奧陶紀曆經四千多萬年。奧陶紀中期地殼運動頻繁,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約是寒武紀的兩倍,溫度較高,促進生物發展和衍生出眾多的物種。三葉蟲多達兩萬多個物種。最大的三葉蟲有七十厘米。而海裏有一種鸚鵡螺,視力仍然欠佳,但是它的尖筒狀的螺殼長達六米,可能是當時地球上最大的生物。

奧陶紀標誌著植物的誕生,生物對陸地的征服。事實上,在很早以前陸地上已經有了以礦物為生的原核菌類。寒武紀的陸地上也已經有了藍藻和真菌共生體的地衣。它們現在還攀附在岩石表麵生存。在奧陶紀,藍藻的獨立個體也登上陸地。它們變得特別耐旱,甚至可以在沙漠環境生存。而陸地上真正的變化來自於綠藻,它們演化成苔蘚一類的原始植物。

應該說,對於奧陶紀的生物們而言,陸地的條件很惡劣。水是生命之源。陸地上缺少穩定的水資源。陸地上的溫度和環境也很多變。陸地沒有海洋中水流給生物帶來的機動性。最主要的是當時生物的機能結構為海洋環境而生成,完全不適合陸地環境。我們不知道為什麽生物要離開舒適的海洋,來到殘酷的陸地。也許這不需要解釋。探索是生命原動力的表現。哥倫布也許有意,或者無意地錯誤估算了歐洲到印度的距離,在西班牙與葡萄牙爭奪海權的競爭中獲得對他航海的讚助。所謂理性在人類活動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生命支配,有區限性的。哥倫布三次航海探索,都沒有帶回他所承諾的金子。美國的登月探險絕對不是因為地球上生命生存條件和資源的壓力,隻是因為美國和蘇聯冷戰時期的競爭關係。一個貌似符合邏輯的想法促成了這樣一個大膽又奇特的行動。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登月本身的實際價值。但是它一定是人類要做也會做的一件事情。曾經有人問英國探險家馬洛裏為什麽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他隻回答說:因為它就在那裏。對馬洛裏來說,生命就是探索。1924年,馬洛裏死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路上。直到1953年,才有人成功登頂。馬洛裏的遺骨在1960年才被找到。他離峰頂很近,也可能已經登頂,實現了生前的願望。

綠藻登陸的途徑大概是沿著海灘,河口,再溯水流而上,在潮濕的地區生存演化。成長的綠色苔蘚大概三厘米高,還沒有根,莖,葉的完全分化,但可能有類似藻類的假根,抓附在地表上。苔蘚通過孢子繁殖。考古學家追蹤孢子的化石就能夠確定陸地苔蘚植物的存在和分布。最早隨著綠藻和苔蘚登陸的動物是類似多腳蜈蚣和蠍子的節肢動物。堅硬的甲殼能幫助它們支撐身體,在陸地活動。但是它們也需要調整呼吸係統以適應陸地環境。現在的一些蠍子可以適應沙漠的幹燥炎熱環境。

到了四億四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地球上發生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其實,生物總是因環境的變化不斷地產生,也不斷地消亡。估計在整個地球生物史裏曾經出現過五十多億個物種,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已經經滅絕了。如果算上微生物,物種總共可能多達一萬億。在埃迪卡拉時期之前,不知道有多少種微生物在類似大氧化事件的許多環境變遷中消失。在埃迪卡拉時期之後,生物滅絕的事件也是接連不斷。而奧陶紀生物大滅絕是一個巨大的災難。百分之八十五的海洋生物物種從此消失。所幸沒有產生生態係統結構性的變化。奧陶紀生物大滅絕的起因並不清楚。一種可能是浮遊生物和陸地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從而引起冰室效應。這時的潘諾西亞超大陸分裂。南方的岡瓦納大陸漂移到南極地區,形成巨大的冰層。海平麵降低,海洋生物喪失了在大陸架區域大量的棲息地。另一種猜想是銀河係中距離地球六千光年的一次巨大的超新星爆發。十秒鍾的伽馬射線摧毀了地球的臭氧層。海洋中大量的浮遊生物被殺死,生物鏈遭到破壞。臭氧分解後產生的氧化氮同樣能引起冰室效應。地球進入赫南特冰川時期。整個奧陶紀生物滅絕過程持續了三百萬年。

—寫於2022年11月25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銀月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多謝!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哇,大長見識,多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