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編織夢幻的人·薩奇篇之一》

(2023-10-18 16:28:17) 下一個

《編織夢幻的人·薩奇篇之一》

超現實主義運動自從1924年布列頓的《超現實主義宣言》正式開始,經過二十多年的鼎盛時期,到四五十年代才慢慢消退。它的影響延綿至今,滲透到各種藝術形式中。整個運動雖然是以男性為主,也有不少女性的參與,才讓運動更完善更多彩。那是一個一戰結束後撫慰心靈創傷的年代,一個召喚潛意識,追求個性解放的年代。萊歐娜·費尼,一個即愛男人又愛女人的女人。托恩,一個身為女人卻自認為是男人的女人。在這個藝術圈子裏,也有許多讓人糾結的故事。利奧諾拉·卡林頓一度是恩斯特的情人,而多羅茜婭·坦寧才是恩斯特最終的歸宿。茜拉·雷格曾經和超現實主義大叔馬格裏特發生婚外情。她天姿麗質,隻可惜很快走完了三十七年的人生,這一篇寫的是凱·薩奇(Kay Sage)。她的故事自然離不開唐吉。

1898年薩奇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家庭富有。父親靠開發紅杉林木起家,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薩奇曾描寫她父親正直,文雅。而她母親性情衝動,有些神經質。薩奇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她受母親的影響更多些。

薩奇兩歲時父母親分居。母親帶著她在新舊大陸遊蕩。1906年薩奇暫時居住在舊金山,正好經曆舊金山的大地震。她隨母親遊曆倫敦,巴黎,盧塞恩等地。九歲時曾在埃及逗留三個多月。埃及的金字塔等宏偉而簡明的建築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她以後的繪畫風格。1908年薩奇父母正式離婚。她和母親在意大利的拉帕洛定居。父親一直提供經濟上的支持。薩奇受的教育是離散的。她從來沒有在同一個學校呆夠三年。一戰爆發後薩奇回到美國進入住宿學校學習。因為從小喜愛繪畫和詩歌,薩奇隨後進了華盛頓的藝術學院。1920年薩奇回到羅馬,繼續她的藝術訓練。她後來回憶,在羅馬鄉村的寫生讓她領悟到繪圖透視和地中海獨有的陽光和大海的景色。

1923年薩奇遇到意大利王子福斯蒂諾。兩人幾乎是一見緣定。薩奇從福斯蒂諾身上看到了自己。1925年結婚後薩奇卻不快樂。雖然過著上流社會的悠閑生活,但薩奇要履行王妃的責任,遵守繁瑣固定的儀式。像是籠中的鳥,沒有自由。在拉帕洛的一個夏天,薩奇巧遇美國詩人龐德。沉睡在心底的藝術夢想被喚醒。薩奇毅然離開了福斯蒂諾,結束了十年的婚姻,開始她新的生活和追求。

1936年薩奇參觀了倫敦的國際超現實主義藝術展。基裏科的作品給了她強大的震撼,從此深刻地影響了她的繪畫。薩奇也是第一次見到唐吉的繪畫。她一直記得其中一幅叫著《我在等著你》。那是對她心靈的呼喚。也許那一眸之間已決定了她的一生。

而薩奇唐吉兩人的會麵要等到兩年後。薩奇在1938年秋季的獨立畫家沙龍展讚出自己的作品。唐吉和布列頓看見都不相信這是出自女性之手。就這樣唐吉認識了薩奇。兩人很快地墜入情網。

薩奇的早期繪畫偏向於抽象的幾何構圖。她的繪圖純粹,不留下絲毫筆觸的痕跡。色澤生澀灰暗,是她一慣的畫風。這些都已體現在這幅《巨石》裏。

《巨石》的黑石也許類似基裏科畫裏的方尖碑。但它的創作很可能在薩奇接受到基裏科的影響之前。而《兩道門的房間》有典型的基裏科式的透視空間感。遙遠的地平線,巨大的投影,延伸的階梯,靠著牆邊不相幹不成比例不安穩的蛋構成基裏科式的幻境。

薩奇慣用日常的幾何形物件作主題素材,但很少有人物。《十四把匕首》虛設的空間裏是有兩個人形,卻被布罩全身包裹起來,露不出麵目。整幅畫現示出一種迷幻般的孤獨感。

《我看到三座城市》是薩奇獨自風格趨於成熟的作品。荒原上散落著一片廢墟。標誌象征性的布簾,或是麵旗幟或是個守衛,在風中飄揚,帶給人蒼涼和失落。蛋形在薩奇的畫中逐漸消失,但布罩保留下來。

--寫於2017年8月17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裏的文學都在你家,拜讀了係列,佩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