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AI歧視我,因為我姓Wang

(2025-05-01 12:21:37) 下一個

“AI嫌我姓王,還不讓我進麵試?”

——一個華人小姐姐教你如何對抗AI招聘歧視,拿回屬於你的公平

“很遺憾,您未通過我們的初步篩選。”

Jenny Wang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收到這樣的郵件了。46次?47次?她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郵箱被拉黑了。

她是UC Berkeley計算機係的碩士,Google後端實習、Meta獎學金得主,簡曆上滿滿的硬核經曆。可從2024年8月開始,她投了上百份簡曆,連一個麵試電話都沒撈到。

直到某天深夜,她半開玩笑地用朋友的英文名“Emily White”重投了一份一模一樣的簡曆。結果呢?第二天,郵箱裏赫然躺著一封視頻麵試邀請。

這不是運氣,是赤裸裸的歧視——AI招聘係統在作怪。

AI咋就“看不上”我了?

你可能覺得AI是冰冷的數據機器,公平得像個法官。但真相是:AI的“眼睛”早就被訓練偏了。

現在很多大公司(尤其科技巨頭、銀行、律所)都用AI來篩簡曆和麵試,像HireVue、Pymetrics、Workday AI、LinkedIn的算法……這些係統會盯著你的:

    •    名字:姓“Wang”“Zhao”“Li”?可能直接被打低分。
    •    學校:非藤校?AI可能覺得你“不夠格”。
    •    用詞:簡曆裏寫“協助團隊”“完成任務”?AI覺得你不夠“領導力”。但如果換成“主導項目”“挑戰現狀”,分分鍾高分。
    •    地址:住在華人聚居的郵編區?AI可能認為你“文化不適配”。
    •    麵試視頻:語速慢一點、口音重一點、表情不夠“熱情”?AI直接給你貼上“溝通能力差”的標簽。

更氣人的是,這些係統還美其名曰“評估你是否適合企業文化”。拜托,姓王就不能喝星巴克、聊《權遊》了?

這不隻是不公平,可能是違法的!

在美國,歧視不是小事。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章明文規定:招聘不能因為種族或原籍國歧視任何人。

2023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和司法部還專門警告過:

“用AI篩選簡曆的公司,如果係統對特定群體(如亞裔)造成不利影響,照樣違法。”

換句話說,AI不是擋箭牌。公司用它來“背鍋”,照樣得負法律責任。

發現自己被AI歧視了,咋辦?

別急,Jenny用親身經曆總結了一套實用指南,教你怎麽收集證據、投訴維權,拿回屬於你的公平。

第一步:證據!證據!證據!

別光覺得自己“被歧視了”,你得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

    •    對比測試:用兩個名字(一個華人名,一個英文名)投一模一樣的簡曆,截圖兩份結果。
    •    保留郵件:公司發來的拒絕信、麵試通知,統統存好。
    •    AI評分:有的係統會給評分報告,記得下載。
    •    錄音錄像:如果有視頻麵試,備份好你的表現。

Jenny就是靠這個方法,證明了“Emily White”比“Jenny Wang”更容易過篩。

第二步:向EEOC投訴

EEOC(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是專門管就業歧視的官方機構。

    •    官網:www.eeoc.gov
    •    操作:在線提交“Discrimination Charge”,選“AI或自動化係統導致的歧視”。
    •    說明:清楚寫出你懷疑係統因為你的姓名、口音或族裔背景讓你吃了虧。
    •    時限:事件發生後180天內必須提交,別拖!

第三步:逼公司交出“AI黑箱”

2023年的《人工智能問責法案》(草案)要求:如果AI影響了招聘,公司得交代清楚:

    •    用的是哪個AI係統(比如HireVue)?
    •    算法看重啥(麵部表情?語言模式?)?
    •    有沒有做過“偏見測試”?

你可以直接寫郵件給公司HR,要求他們提供這些信息。如果怕被敷衍,找個律師代發函,效果更好。

有人真的打贏AI歧視官司嗎?

當然有!看看這倆真實案例:

    1.    EEOC v. iTutorGroup (2022)一個華人女老師申請美國在線教育平台,被AI自動刷掉。後來發現,係統專門篩掉1980年前出生的申請人(年齡歧視),還對非英語母語者不友好。結果:公司賠了36.5萬美元,還被強製接受審計。
    2.    Biddle v. HireVue (2023,仍在審理)有人匿名投訴HireVue的“麵部+語音分析”係統,對有口音的亞裔申請者評分偏低。這案子直接引發集體訴訟,HireVue嚇得暫停了這個功能。

這些案例說明:AI不是無敵的,隻要你敢站出來,它就得低頭。

最後:你不是不夠好,是他們瞎了眼

Jenny跟我說過一句話,特別戳心:“我不怕被拒絕,我怕的是壓根沒機會讓人看到我。”

我們華人,背井離鄉、寒窗苦讀,以為隻要努力就能被公平對待。可如果連麵試的門都被AI悄悄關上,我們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

這不是你的錯,是係統的問題。這不是技術問題,是公平的問題。

所以,姐妹們、兄弟們,別默默吃虧!拿起證據,投訴到底,讓那些AI和公司知道:姓王又怎樣?我們照樣能把他們鬥得滿地找牙!

快速維權Checklist(建議收藏):

    •     用不同名字測試簡曆,保留對比證據
    •     收集拒絕郵件、AI評分、麵試錄像
    •     去EEOC官網提交投訴(180天內)
    •     要求公司公開AI算法依據
    •     找靠譜組織幫忙:ACLU、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NAACP Legal Defense Fund
    •     考慮發起集體訴訟,聯合更多受害者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非正式法律建議。具體操作請谘詢專業律師或民權組織。文中案例基於公開信息,細節略有改編以保護隱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