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帶塊磚頭去上學 (上)
人生中通常有幾步是很重要很關鍵的,上學就是其中一步。上什麽學校,有什麽樣的老師和同學,學什麽東西都會在以後的幾十年人生中體現出影響來。所以可憐的天下父母都會盡己之力幫助子女們的讀書事宜,盡管這些努力有時候是多麽的微不足道。
從洪水中生還至今被村民們嘖嘖稱奇的“洪仔”在八月份的某個早上被嫲嫲叫到曬穀場。曬穀場上東北角堆放著一大堆從山上挖下來的黃泥,也有從池塘裏挖上來的黑泥。洪仔媽正和他大舅費力地把這兩種泥攪在一起,看到洪仔走過來,大聲地喊:“過來洪仔,一起用力地踩!”洪仔早看見這場麵了,於是跑上去。三人用腳踩了一上午,總算把泥攪勻成了灰色。
地上放好了兩個用木板釘成的筷子高和寬,手臂長的邊框,泥攪好後就往裏填,最後用手抹平。做好後再把框拿起做下一個。 洪仔汗流全身,不覺得累,踩在濕冷滑膩的泥裏覺得好玩。他對媽媽喊:“這是做什麽用的呀?”, 她用力擦了下額頭的汗水,“晾幹後這就是蓋豬圈的土磚,你下個月去上小學還拿幾塊帶去!”
上學還要帶土磚?小洪仔不知道原因,但知道自己9月份要去上小學了,他既興奮又很期待,因為這意味著自己長大了,可以背著書包去山的另一頭上學了。
王家村三麵環山,北麵是高聳的岐山,東西麵山脈有如手指狀順勢朝南散開。王家祖屋就座落在山坳中一小山坡南,門前是一口大池塘,村東西兩頭各有一條小溪,在村南匯合後向南流出,地勢漸漸平坦開闊。順著小河南向依次住著吳家,曾家,和朱家。
那小學卻在岐山的北坡,要上學就的翻過這座山,往返15公裏左右。王吳曾朱四大家族的小孩都在這小學讀書。
岐山小學,我就要去那裏了!這股盼望的熱情一下子就在洪仔的心中變得炙熱起來。
山外是個什麽樣的世界呢?那個盛夏,他幾乎每天晚上都帶著這個問題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