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小叔叔中學畢業後就分配到了工廠做鍋爐工。免費的酸梅湯是夏天鍋爐工的福利,他總是把它帶回家給小侄子享用。酸梅湯便成了先生對小叔叔、對童年的甜蜜回憶。
但是,小叔叔並不滿足於酸梅湯的福利。毛澤東停辦大學,一心想要把知識青年改造成工農一員的宏偉願望顯然在小叔叔身上沒有得到實現。到了80年代國門一開放,小叔叔就提著一箱換洗衣服,帶著一本英漢字典,以探望姐姐的名義來到了紐約,這個美帝國主義的大都市。
小叔叔的內心一定是抗拒改造的。先生的祖父家在49年前,屬於高薪一族。住的是三層樓,有鑄鐵浴缸、抽水馬桶的產權房。小叔叔的幾個哥哥都接受了高等教育。隻是,到了他的時候,大學沒得上了,自己的父親又失了業。他應該是懷念過去的日子的。比起成為無產階級,他大概更向往成為有產者。他沒有拯救國家、造福人類的鴻鵠之誌。一心隻想能有個工作,可以每天穿得體體麵麵地去上班、幹幹淨淨地下班。
可惜,紐約並沒有讓小叔叔成為小白領的夢想得到實現。當小叔叔放棄免費酸梅湯的時候,等待他的現實另有一番酸甜。他在紐約一邊學語言一邊打工,不久身份就黑掉了。身份是黑了,但美元依舊是綠的,所以小叔叔繼續打工。他最喜歡做餐館,因為可以管飯,估計也偷師大廚了不少。我先生一直懷念著小叔叔從紐約回來後做的重油炒麵和蛋炒飯,他給的評語是:那可是餐館級別的滋味。
等語言過關了,小叔叔就不滿足於餐館打工了,他要為自己創造一片新天地。小叔叔在《紐約時報》上做了一塊比豆腐幹還小的廣告。這塊迷你豆腐幹廣告居然被頂級富豪讀到了,小叔叔就有了麵試的機會。麵試是讓小叔叔讀報紙,還有就是了解個人情況。富豪對小叔叔的評價就是,“口音很重,但是還能聽懂。沒有身份,居然敢上報紙登待聘廣告,勇氣可嘉。”於是,小叔叔幸運地被錄用了,工作就是為富豪做中國餐。在中國城餐館打工偷師的基礎上,小叔叔又讓國內的家人寄去烹飪書籍,現學現賣。工作強度比起在中國城餐館打工自然輕了不少,畢竟富豪不是頓頓要吃中國餐的,而且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不過,小叔叔後來談起富豪來,居然是以批判為主。他最看不慣的就是富豪的窮奢極侈,比如孩子作生日禮物的玩具小汽車價格居然可以買一輛真的新汽車。
小叔叔會去《紐約時報》登廣告,絕非一時心血來潮。當時,他的姐姐認為他應該學廣東話,好在中國城打工。她哪裏知道以小叔叔心是不會甘心在中國城混的。小叔叔終究沒有去學廣東話,而是努力地學習英語。他曾向我傳授學習英語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讀報。他當時就是《紐約時報》忠實讀者。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對於英語的掌握不過局限於專業及日常生活範圍。而報紙上,涉及政治、經濟、體育等其他領域的報道,對我來說,生詞還是多多。然而,小叔叔就借助一本字典,天天讀報,竟積累了涉及不同領域的龐大的詞匯量。
後來,小叔叔又陸陸續續地在不同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幫廚幫傭。五、六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小嬸嬸不開心了。小叔叔和小嬸嬸結婚後不久就去了美國。因為在美國黑掉了身份,所以小叔叔即使有錢也不能把小嬸嬸接到美國去團聚。於是,小嬸嬸就放話,不回國就離婚。小叔叔收到小嬸嬸的最後通牒信件就收拾行李,揣著沒有實現的夢想回國了。當時,從國外回來,時興帶幾大件。小叔叔卻隻帶了一個小件,一台電動英文打字機。當然,除此以外還有美鈔。
小叔叔就用這美鈔帶著小嬸嬸周遊了中國。小嬸嬸開心了,可是小叔叔的家人不開心了。小叔叔回中國就沒工作了,待在美國再熬熬 ,聽說就會大赦非法移民,就有身份了。小嬸嬸這是把小叔叔耽誤了。不過,小叔叔自有他自己的打算,就象當年他沒有聽姐姐的去學廣東話而是學英語。周遊全國後,他就聯係去了舉目無親的澳大利亞讀語言學校。小嬸嬸和小叔叔又一次兩地分居了。
小叔叔原本的計劃是什麽,我就不去猜測了。在那裏,小叔叔的命運又一次遭遇政治事件。八九年的六四事件讓小叔叔順利地在澳大利亞定居下來,也讓小嬸嬸漂洋過海和小叔叔最終得以團聚,安享餘生。小叔叔人生最壯年的時光是漂泊的。以他個人的力量是抗拒不了曆史變革的,隻能在時代的洪流裏上下沉浮。無可奈何時隨波逐流,麵對湍流時也會奮力搏擊,浮木飄來時他自然也不會錯失機會。
有了身份後,小叔叔就結束了老童生的學校生活。他考了翻譯的執照,幫助在醫院裏,在法庭上不懂英文的中國人。在翻譯工作中,小叔叔見識了許多海外中國人的悲歡人生,每個案件都可以是獨立成章的故事。其實,從他沒有多少英文基礎踏上紐約的土地的那一刻, 到在澳洲取得翻譯執照、做起翻譯工作,又何嚐不是一部充滿悲歡離合、反映華人移民生活的故事書。
翻譯工作不是天天有活的。如果有需要,有關機構就會來聯係他。而小嬸嬸則是做縫紉工補貼家用。他們在澳洲還建起了自己的新房。他們真正的成為了有產者了。小叔叔教小嬸嬸英語,現在她也能獨立的外出或上網購物。本來是回族的小嬸嬸在澳洲皈依在了基督名下。招待她吃飯,也容易了許多。
幾年前,小叔叔帶著小嬸嬸回到美國。這一次,他們不是來掙錢的,而是來花錢的。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也不是酸梅湯而是優質的澳洲羊毛被,當然他還帶小嬸嬸去看望了以前在中國城打工的老夥伴,還有富豪老東家們。小叔叔第一次到美國生活,打了五、六年工,卻連美國是啥樣也沒好好領略過。這一次,說啥也要好好看一看。
小叔叔曾經透露過他也是有過機會拿美國綠卡的。他曾為一位律師幫傭。律師曾提起幫他辦綠卡。隻是小叔叔太沒有城府,居然給律師交心說,取得綠卡後就再不幫傭幫廚了。自然,律師也就沒有幫他辦綠卡。不過,在我看來這也沒什麽。現在,小叔叔在澳洲取得合法定居身份後,考了翻譯執照。做著翻譯工作,不也實現了有個體麵的工作、不再幫傭幫廚的小白領夢想嗎?!象他們這個年齡,如果一直在國內,命運除了下崗,還會有什麽呢?
祝您新周愉快!
寫完這篇後,我也在想這個假如。我覺得小叔叔是勤奮的。以他的勤奮應該也可以為自己在改開後的中國創造更優越的生存條件。
不過在澳洲,由於社會保障體係的成熟,他在那裏生活得更輕鬆些。假設當時他取得在美國合法居留,他要為退休,醫療保障所付出的努力,肯定也要多得多。所獲得的,也未必比今天在澳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