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之靈

酷愛讀書,對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有著濃厚興趣,涉獵多個行業,隨時隨地汲取各類信息,交友廣泛。本博主要為博主原創各相關話題
正文

1991年聖誕蘇聯發生了什麽?---記蘇聯是怎樣解體的

(2013-09-13 17:20:16) 下一個

今天,我想寫的是-----1991年聖誕前後蘇聯到底發生了什麽?或者,換一個通俗的說法-----蘇聯究竟是怎樣解體 的?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多數對國際時事和曆史稍有興趣的人都能說個大概。無非就是末代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引發政變,政變引發群眾運動,群眾運動使葉利欽 成功奪權,葉利欽成功奪權後蘇聯解體。不過對於這樣一件影響了整個世界發展的事件,用這種方式簡單描述,未免太過兒戲了。那麽,蘇聯解體的整個過程、前因 後果及其產生的影響到底是怎樣的呢?

    說實話,要說蘇聯解體的原因,可能過於複雜。經濟上結構矛盾長期沒有得到解決,改革失敗,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軍事上阿富汗戰爭失利,開銷龐大、機構臃 腫、士氣不振;民族方麵矛盾不斷升溫,各共和國離心力日益增強;外部環境上華約一步步崩潰,國際形勢惡化;內部民心思變,領導層分歧加劇,派係、權力鬥爭 無限升級。有經濟問題、政治問題、軍事問題、民族問題等等,光剖析這些問題寫一本書都不為過,這裏還是專注於事情的發展過程吧,至於個中是非功過,任君評 說。

    首先,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這個名字不難看出,它是一個由諸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製國家(數量不斷變化,解體前夕為15個加盟 共和國)。根據蘇聯憲法,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力,這也早早埋下了蘇聯解體的伏筆。當然,這些其實都是文字遊戲罷了。有前麵所說那些問題的 積累,時候到了,有沒有紙上這些鋪墊,國家都會完蛋。如果力量的消長沒有滿足條件,就算文字遊戲做得再漂亮,也會如美國南北戰爭一樣被打回原形。

    蘇聯解體過程中有兩個不得不提的關鍵人物,他們的名字貫穿始終。一個是任內導致蘇聯解體的“末代皇帝”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另一個則是直接操刀肢解蘇聯的“亂世梟雄”葉利欽(Boris Yeltsin)。

1991年聖誕蘇聯發生了什麽?---記蘇聯是怎樣解體的
時代周刊1991年12月23日封麵的戈氏照片,旁邊的標題是《沒有國家的人》

1991年聖誕蘇聯發生了什麽?---記蘇聯是怎樣解體的
時代周刊1991年8月封麵的葉氏照片

    戈爾巴喬夫,1931年生於農民家庭,先後學習法律和農業經濟,受前蘇共總書記安德羅波夫賞識和提拔,於1985年一躍成為最年輕的蘇共總書記。

    葉利欽,同樣出身農民家庭,建築係畢業,比戈氏年長一個月,卻明顯“思想覺悟”不如前者,以至於晚九年入黨。85年成為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87年被免職,91年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2000年元旦前夜辭職,07年去世。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蘇聯是1991年底解體的。然而這個龐然大物並非一夜之間瓦解的。它是在一個長達數年的過程中慢慢地積累著各種社會問題,最終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改革!改革!

    戈爾巴喬夫從上任起,就將“改革”視為貫穿其施政始終的口號與目標。首先,是外交上努力改善同西方世界的關係。6年總書記任內,先後11次與美國總統舉行 會麵,頻率堪比朝貢。1987年,蘇聯開始陸續從蒙古和阿富汗撤軍。同時,逐步放鬆了對東歐華約國家的影響與控製。其結果是1989-1990年間,東歐 國家陸續發生政權更迭。1991年7月1日,各國在布拉格簽字宣告華沙條約組織正式解散。雖然這一結果對相關各國的影響不盡相同,不過今日回頭來看,單從 蘇聯自身來看的話,此舉頗有點“欲練此功,必先自宮”之感。如今回頭來看,就像一部標準黑幫電影中的對砍場麵,已經砍到彼此頭破血流了,居於劣勢的一方突 然扔下武器,張開雙臂,大喊:“我認輸了,咱們握手言和吧。”各位覺得此時下一個鏡頭裏,對麵已經殺紅了眼的那位,是會上來給對手一個擁抱呢,還是會上前 揣上一腳再補上幾刀?

    在經濟上,80年代蘇聯陳舊僵化的傳統計劃經濟體製確實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變革的時候。戈爾巴喬夫從1987年起開始推行全麵的經濟改革,改革主要集中在 企業所有製結構的調整和國家指令性計劃的取消。對比中國自下而上、以輕工業和農業為重點、以一係列經濟特區為試點逐步推開的改革開放,蘇聯經濟改革采取了 自上而下以圖一蹴而就全麵過渡到市場經濟的方式。然而,數十年傳統計劃經濟產生的巨大慣性使蘇聯這台龐大的工業機器遠非一夕之間可以全麵轉變,盲目向市場 經濟進行全麵衝刺的結果,是蘇聯在計劃經濟開始解體而市場經濟未能及時成熟起來的過程中陷入了泥潭。伴隨著工廠倒閉帶來的物資短缺和市場經濟帶來的通貨膨 脹,國民生活水平急速惡化。看看中國80年代末“價格闖關”失敗後帶來的社會影響,蘇聯當時的情況要嚴重得多。

    政治上,為了達到全麵變革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目標,戈爾巴喬夫發起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吹響了政治改革的號角。不難想通,對於蘇聯這樣一個蘇共獨大、控製力滲 透入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國家來說,所謂的“政治改革”,其實無非是“削弱、瓦解蘇共”的另一個委婉說法罷了。蘇聯領導層在這時忽略了一個殘酷的現 實,作為一個曆史遺留問題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擁有廣泛基礎和嚴密組織的蘇共的存在很可能正是維係其國家完整性的重要紐帶之一,而事情的後續發展似乎也無情 的證實了這一點。不得不吐槽一句,回頭來看,戈爾巴喬夫在其總書記任上的許多行為所表現出的政治上的幼稚與理想主義,實在是與其所處位置和閱曆不相匹配。

    回到具體的政治改革措施。首先是1988年成立“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作為蘇聯最高立法機關,負責選舉“蘇聯最高蘇維埃”(即蘇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同時具 有立法權)。其次是1990年設立“蘇聯總統”一職並由戈爾巴喬夫本人出任第一任蘇聯總統。接下來是放鬆對反對派的壓製和對媒體的管製,允許反對派有組織 的活動,推崇新聞自由等等。這一係列行動都可以看做是對蘇共既有權力的削弱,其發展方向是一個多黨製的總統製國家。現實的發展並不總是像人們起初設想的那 樣簡單。事實是,以上一係列措施在短時間內逐一鋪開後,結合經濟改革失敗帶來的負麵效應,很快便引起了劇烈的社會動蕩。其一是內部利益集團的不滿,使蘇共 內部權力鬥爭迅速升級;其二是不斷發展的反對派、不受控製的媒體、群狼環伺的國際環境、陷入混亂的國內經濟,這幾個因素糾纏在一起,結合成了一股湧動著的 強大力量;其三便是下麵要提到的蘇共影響力削弱後凸顯出來的蘇聯民族問題,這一決定性因素也被蘇聯前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成為“摧毀蘇聯的攻城錘”。

民族問題


    解體前的蘇聯由分處15個加盟共和國的100多個民族組成,俄羅斯族占總人口51%,共擁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和方言,這其中還包括二戰期間被強行並入蘇 聯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曾經和德國人曖昧不已的烏克蘭,民族問題錯綜複雜。(相比之下,中國的民族問題可能還要簡單些。畢竟 漢族人口占91%,且均勻分布於全國大部分省份,除新疆、西藏外,其它地區的少數民族漢化程度也都比較高)

    蘇聯解體前的那幾年中,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多地爆發民族衝突。1986年12月,哈薩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圖發生學生運動並演化為騷亂,稱阿拉木圖事件,造成 5人死亡,200多人受傷。1989年4月,格魯吉亞首府第比利斯發生要求獨立的示威活動,軍隊清場過程中發生衝突,造成19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稱第比 利斯事件。1989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爆發烏茲別克人與土耳其族人的民族衝突,死亡106人,失蹤數百人,衝突後發展為針對所有非烏茲別克 族人的仇視。1990年初,阿塞拜疆首府巴庫爆發嚴重種族暴力衝突,數以萬計的難民離鄉背井。

    當一係列民族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之際,蘇共的權威性又在政治改革中被不斷削弱,人民日常生活也隨著經濟改革的失敗而陷入困境。於是,再也無法找到一個可以 把大家繼續綁在一起的理由了。1990年3月,立陶宛第一個宣布獨立。此後格魯吉亞於1991年4月宣布獨立,其它多個加盟共和國雖沒有馬上宣布獨立,卻 也相繼發表了主權宣言。

權力鬥爭

    一係列政治改革措施直接帶來的是權力鬥爭的不斷升溫。因為有變化就有機會,而每當機會出現時,總會有無數權力愛好者趨之若鶩。當時蘇聯的權力鬥爭主要集中在軍方等強力部門領導的黨內保守派、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中央改革派以及葉利欽為代表的地方實力派之間。

    葉利欽由於其激進作風,早年曾頗受以“革新”為己任的戈爾巴喬夫賞識與提拔,後因黨內政治鬥爭加劇二者反目。1990年5月,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最高蘇 維埃主席,不久後宣布退出蘇共,開始正式代表俄羅斯聯邦政府與蘇聯中央政府進行博弈,並於1991年6月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

    1991年3月17日,前蘇聯舉行全民公投,其中6個加盟共和國進行了抵製,結果是76%的選民支持維持統一的國家。於是1991年5月,戈爾巴喬夫與 15個加盟共和國首腦達成協議,同意組成“新蘇聯”,根據協議內容,明確了各個加盟共和國的主權,蘇聯事實上將由“聯邦”變為更加鬆散的“邦聯”。8月 14日蘇聯政府公布了新聯盟條約文本,並計劃數日內完成簽字。

八一九事件

    前麵的文字中陳述了蘇聯解體前的諸多事件,然而這些事件都發生在一個時間點之前。說到這個日子,在聽我囉嗦了這麽久之後,本劇的高潮終於要來到了~~~雖 然蘇聯解體的正式標誌是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移交權力,然而1991年8月19日才是事實上敲響蘇聯喪鍾的關鍵時刻。這一天發生的 事,史稱“八一九事件”。

    前文提到的新聯盟條約達成一致後,終於鬆了一口氣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於8月4日飛往黑海度假,計劃於8月20日返回莫斯科完成條約的簽字。話說這裏還真 是蘇聯領導人的傷心地啊,莫非戈爾巴喬夫童鞋的曆史學得不好,不知道27年前權傾朝野的赫魯曉夫同誌就是在黑海度假時被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而被 迫退休的?
 
    曆史有時就是這麽地諷刺。由於對戈爾巴喬夫的一係列施政不滿,更重要的,是監聽到了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等人關於要清洗強硬派的對話,由副總統、總理、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克格勃主席等一幹實力派人物組成的團體決定采取“非常行動”。

    8月18日,身處黑海別墅的戈爾巴喬夫遭到克格勃軟禁,政變發起者前往談判,要求其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或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然而,他們最終在沒能得到滿意答複的情況下不得不空手返回莫斯科。

    8月19日,政變發起人宣布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同時發表《蘇聯領袖聲明》,副總統宣布代理總統職務。部隊受命進城先後控製廣播、 電視等關鍵設施,儼然一副盡在掌握的架勢。同日,葉利欽發布聲明稱發生政變,數以萬計的莫斯科市民開始在葉利欽所在地白宮附近聚集和設立路障。當天下午, 麵對滾滾人潮,一支關鍵的近衛坦克營宣布倒戈,葉利欽在其中一輛坦克上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成為整個事件的轉折。

    8月20日,見事態一直無法收拾的緊急狀態委員會才決定進攻白宮抓捕葉利欽,調集了內務部隊、裝甲部隊、直升機部隊、特警和傘兵,而關鍵的攻堅和抓捕任 務,則由克格勃阿爾法精英小組負責。然而在最後關頭,克格勃阿爾法小組拒絕執行命令,使行動告吹。同日,風向開始轉變,部分加盟共和國和外地軍區開始陸續 表態反對緊急狀態委員會。

    8月21日,裝甲部隊進攻議會大廈受阻,軍隊陸續倒戈。事已至此,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命令部隊撤離莫斯科,戈爾巴喬夫返回莫斯科,逮捕政變相關人等,事變結束。

    回顧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班底,幾乎囊括了一個國家的所有強力部門領導,陣容不可謂不豪華,然而對於像政變這種腦袋係褲腰帶上的技術活,卻搞得好似兒戲一 般。既無明確目標,又無強力貫徹執行。其實在我看來,八一九事件與其說是政變,不如說是一場失敗的“兵諫”更合適。因為行動者起初的想法是逼戈爾巴喬夫就 範以掌握法理主動權。結果一旦計劃失敗,便不知所措,失去下一步目標,以致失去了第一時間抓捕葉利欽的良機。提到“兵諫”,不知當年蔣總統如果意誌堅定一 把,西安事變又會如何收場呢?即便如此,在第二天如果有堅定的決心,事實上緊急狀態委員會仍有機會一搏,然而都已采取政變這等非常手段,領導者們仍不能下 定破釜沉舟的決心,這種猶豫和彷徨的情緒傳遞到下麵執行者們那裏,最後收場的結局也就絲毫不讓人奇怪了。相比2年後葉利欽派兵攻打議會時,同樣遇到大批群 眾的阻撓,同樣有各派政治勢力的周旋,同樣遭到克格勃的抵製,卻能果斷不惜代價奪取勝利,此等決斷力和執行力,高下立判。畢竟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人們隻會 記得站到最後的勝利者。

解體

    八一九事件平息後,戈爾巴喬夫本來還想繼續他的新聯盟條約。然而,平息八一九事件的人是葉利欽,而不是戈爾巴喬夫。以此為契機,短短幾天,實力此消彼長, 加上中央政府實力派遭到全麵清洗,蘇共被葉利欽宣布非法而遭到解散,各方話語權和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8月20-31日數日間就有烏克蘭、白俄羅斯等9個 加盟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在此基礎上,原有方案被推翻重新談判,各方的要價和砝碼水漲船高。最終,到11月底,才終於又談出一個更加鬆散的“主權國家聯盟 條約”草案,根據這份草案,蘇聯中央政府的權力將倒退到甚至還不如美國建國初期的水平。說得通俗些,就是基本隻剩象征意義了。然而,最終戈爾巴喬夫連這份 安慰獎也沒有能得到。就在他不斷努力說服議會批準這一草案的時候,鐵了心要肢解蘇聯的俄聯邦總統葉利欽和烏克蘭、白俄羅斯總統在白俄羅斯境內的別洛韋日森 林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此後不久,除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國陸續宣布退出蘇聯,加入獨聯體。1991年12月25日, 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次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蘇聯不複存在。

    總結蘇聯解體過程的前前後後,雖然各種因素錯綜複雜,可要我說,最直接、最關鍵的原因還是亡於其內部權力鬥爭。慶幸的是,如果不算日後的車臣和俄格之戰的 話,整個蘇聯解體和政權更替過程基本是在和平中完成的,看看中國的辛亥革命,對於一個民族矛盾眾多的國家來說,這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

    至於蘇聯解體帶來的後果,對於蘇聯自身的影響,這裏就不多說了,想必大家聽到的、看到的已經都不少了。總的來說,蘇聯失敗的經濟改革和國家解體給社會方方 麵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工業生產力和科技能力嚴重下降,由超級大國迅速退化為靠出口資源能源度日的二流國家。普京則更為直接地稱其為“影響廣泛的國家悲 劇”。中國當以此為鑒,重視那些這個過程中突顯的問題,諸如設定改革的方式與節奏,限製內部權力惡性競爭,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關係,努力消除社會不公,建 立健全社會保障體係,穩步推進民族同化政策,合理製定國家外交戰略等。當然,對中國來說,蘇聯解體本身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中國的北部邊疆就此擺脫了多 年來的軍事壓力。但美國也由此從冷戰中解脫出來,所謂“天塌下來個大的頂著”,蘇聯這個大個不在了,西方國家的首要遏製目標,沒過多久就自然而然轉到中國 的頭上了。說到這裏想起個笑話,說是中、美、蘇三方同桌吃飯,美蘇兩個大塊頭為爭桌子中間的主菜大打出手,中國則在一旁低調地悶頭掃蕩著桌上的盤盤碟碟。 等美國人終於氣喘籲籲地幹趴下了蘇聯大漢,扭頭一看旁邊那個黃皮膚小子吃得滾圓的肚皮,鼻子都要氣歪了。不過,沒多久拉登大叔就又給中國帶來了十幾年的發 展機遇。

    不得不說,這個題目有點大,寫來寫去,始終沒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狀態。不過幾千字一口氣寫下來,還是蠻累的,大家閑暇時拿來隨便看看當是解悶吧,如果有什麽遺漏或失誤的地方,也望及時提點。

更多博文見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14831182_0_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