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之靈

酷愛讀書,對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有著濃厚興趣,涉獵多個行業,隨時隨地汲取各類信息,交友廣泛。本博主要為博主原創各相關話題
正文

閑話新時代中美關係

(2014-06-03 11:44:04) 下一個

20多年前的政治風波、蘇聯解體加上老布什下台,徹底終結了中美短暫的10年蜜月,此後的中美關係可謂跌宕起伏,曆經台海危機、南聯盟炸館、中國入世、南海撞機、911事件,在幾任美國總統的口中,從戰略夥伴到競爭對手,再到“合作與競爭並存”。

今天,如果說21世紀對全球影響最大的兩國關係是中美關係,恐怕是沒什麽異議的。盡管國內各種社會問題仍然不斷,居民個人生活水平也和美國有很大差距,但從國家能力的層麵來說,對世界的影響力已經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中美關係是個很大的話題,隨便展開一個方麵都夠寫篇論文的。這兩年的世界實在是太不平靜,也製造了很多中美間互動的話題,所以就想到借機閑話幾句新時期的中美關係。篇幅所限,點到為止。

稍微有些曆史常識和邏輯思維的人都很清楚,身為全球霸主的美國,理所當然的要打壓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可能的競爭對手。但另一方麵,隨著絕對控製力的不斷下降,美國又不可避免地在越來越多的問題上需要尋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合作。要我說,其實美國真正追求的東西幾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維護當今現存的國際格局與規則,或者簡稱“秩序”。而這套現有秩序,正是在美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勝利者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有了蘇聯的前車之鑒,中國明智地放棄了直接挑戰這套秩序,而是犧牲一部分利益,按照對手的規則,融入這一國際體係,發展壯大後再從內部向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向修改遊戲的規則。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些年各方在聯合國、WTO等國際舞台上的交鋒日趨頻繁,同時也看到了美國一方麵不斷利用北約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另一方麵大力開拓TPP、TTIP等新框架繞過現有的WTO等國際機製,達到重新製定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的目的。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美中網絡間諜事件,其實算得上是老生常談了。自從斯諾登事件後,美國就喪失了在網絡間諜問題上指摘中國多年的道德高地,這次不過是想借這個事件轉移下公眾對美國政府的指責。說起這次起訴中國軍官的事件本身,因為長久以來各國之間互搞情報活動就是彼此心照不宣,再結合美國強大的情報能力,相信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這也是為什麽至今我們隻能看到中國政府籠統的否認和抗議而沒有具體列出這五個人的真實情況來予以反駁。當然,從歐洲媒體的反應來看,基本還是個看笑話的心態,畢竟不管美國怎麽解釋“我的間諜活動比你的更高尚”(見美國《外交政策》雜誌5月22日文“My Spying Is Better Than Your Spying”,在這個話題上,美國政府都已經是信用完全破產了。即使按照美國政府的那套高論,歐洲人也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NSA竊聽默克爾和歐盟是為了哪門子的美國國家安全。在西方國家生活過的朋友也都知道,所謂的人情、關係、someone knows someone這套,並非天朝特產,NSA得到的重要信息照樣會與其它機構和個人分享,運用在包括商業談判在內的各個領域。而至於美國所謂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的指控,我是不知道,身為一個中情局利用疫苗接種計劃來搜集情報導致大批國際援助人員連累被殺和大批貧困國家兒童得不到必要疫苗的國家,是怎樣恬不知恥地大聲喊出“規則”二字的?

在軍事上,眾所周知,盡管這些年來中國奮起直追,但無論在研發製造能力、裝備運用水平還是部隊實戰經驗上都還和美國有著巨大的差距,在現階段,還是強調以非對稱等手段為主,力爭達到在一定區域內嚇阻美軍進入的目的。這也是近年來美軍一直迫切希望和中方加強軍事交流的原因所在,雙方信息越是透明,自然對絕對實力強大的一方就越發有利。當然,除了非對稱實力外,中國一樣在發展航母、隱形機等常規尖端裝備,隻是這些在短時期內都不會對美國形成有效的威脅,更多是從強化中國在遠離本土的其它大洲維護自身利益的能力和為長遠發展進行積累的角度考慮。

這兩天美國對於不久前的東海中日軍機近距離對峙事件進行表態,指責身為法拉利的中方戰鬥機應該主動避讓身為自行車的日方偵察機。對此我想說,如果一個騎自行車的瘋子因為橫穿F1賽道而被撞飛,是不是可以用no zuo no die來予以解釋啊?不過美國人有這樣的表態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當年南海撞機時是吃過虧的,有了這個教訓在,如果中日之間也發生類似的“意外”,估計日本人寧可墜海也不會再往中國空軍基地飛了吧。

19世紀和20世紀,英國在劣勢情況下靠著外交與軍事的雙管齊下最終玩死了拿破侖與希特勒兩位一時人傑,今日之中國在與美國競爭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長袖善舞、合縱連橫。

在西麵,利用經貿聯係和歐洲對美國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分化拉攏歐洲,同時打通中亞通道,帶動西部地區的發展。在北麵,不斷拓展與俄羅斯在軍事、政治、能源、經濟等領域的合作。考慮到擁有漫長邊界的中俄之間曆史淵源頗為複雜,雙方當前的關係與其說是結盟,倒不如說是在麵對相同打壓下的一種抱團取暖。在東麵,可以簡要概括為壓住朝鮮、拉過韓國、排擠日本;東南方向則是軟硬兼施,力爭將整個東盟納入中國的經濟圈和勢力範圍。

說起外交關係,自然還離不了中非關係。非洲這塊今天地球上最貧窮的土地,不僅擁有著幾乎全部人類工業社會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還是聯合國等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巨大票倉。動不動就為網民們所詬病的中國對非援助,不僅帶給了中國品種豐富的原材料和潛力巨大的市場,還有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同歐美博弈所需的重要政治資源,這樣的買賣,豈可放棄?

雖然中美間的博弈與競爭關係已成現實,但在民族主義日漸高漲的今天,中國還是要努力避免中美之間滑入冷戰式的全麵對抗。盡管取代美國無疑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長遠目標,但這一目標在短時間內仍難以實現。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要多裝裝孫子,防止美國出現過激的反應,有條件的話甚至不去爭當老二,在盡可能長的時間裏讓拉登、塔利班、俄羅斯這些“活雷鋒”們擋在前麵,就像冷戰中的中國和兩次大戰中的美國一樣,靜待彼此實力的消長和最佳時機的來臨,在最後的關鍵時刻一招實現逆轉。像爭議頗多的巨額美元資產,一方麵是因為在當前比爛的全球經濟和美國仍然主宰的大環境下,實在鮮有比美元更安全的、體量如此巨大的金融資產可供選擇;另一方麵,在重視契約精神的西方社會,以巨額債務形式將中美實現捆綁,相當於巨資購買了一張保單,使美國在做出任何打壓中國的實質性決定前不得不投鼠忌器。除此之外,當前中美之間在反恐等領域也畢竟還有著合作的潛力,而在中國強大到可以接班前,一個強大美國的存在也可以提供一個有益於中國發展的穩定國際環境,我想,這些結合起來才是當前新時代中美關係的真實寫照。回想起去年一度流傳甚廣的《XX無聲》一片,雖然幫助很多人更好的認清了中美博弈的背後真相,但由於後來影響力太大,最終也同樣引起了美國的警惕,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酸葡萄心態有些重,所以就比較麻煩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