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之靈

酷愛讀書,對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有著濃厚興趣,涉獵多個行業,隨時隨地汲取各類信息,交友廣泛。本博主要為博主原創各相關話題
正文

看香港亂象 ----從“一國兩製”白皮書到622占中“公投”

(2014-06-22 03:23:15) 下一個

世界杯來臨,最近比較低產,希望大家體諒。不過話說回來,香港很多人似乎並沒有受到這個影響。在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國兩製”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之後,香港瞬間又熱鬧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找《白皮書》的全文來讀,不算前言和結束語的話分五個部分,前四個部分都是在介紹香港回歸曆程和回歸後政治經濟上的發展,順帶CCTV式的歌頌下香港的繁榮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說實話,這種歌功頌德式的宣傳都是些沒什麽人看的廢話,長篇大論的結果,支持你的人不需要看,反對你的人不屑於看。重點在第五部分,也是引爆香港反對派神經的焦點----《全麵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製”方針政策》

以我對這個網絡時代的了解,我相信網上很多或力挺或抨擊《白皮書》的人其實根本就沒有自己去讀過這個東西,於是就像台灣反服貿過程中的懶人包一樣,各路媒體和政界人士出於自身的好惡或目的進行解讀,達到引導輿論的目的。

如同它的標題,第五部分主要就是解讀了一下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一國兩製”這個名詞。其實無論是在《中英聯合聲明》還是《香港基本法》中,“一國兩製”這個詞從來就沒有正式出現過,它不過是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段裏中國政府為回歸後香港所製訂的政策的一種概括和通俗表達而已。

簡單來說,《白皮書》此次對“一國兩製”所進行的解讀中最引起香港“泛民派”反彈的,一是“一國”高於“兩製”的定位,二是“港人治港”與“愛國者治港”的概念分歧。“泛民”派認為他們所應擁有的種種“自治”特權是由《中英聯合聲明》天然賦予的,《白皮書》此次的解讀違背了《中英聯合聲明》這一“國際法”。

即使拿香港法律界人士最喜歡的文字遊戲來看的話,這個問題也並不複雜。首先《聯合聲明》裏說得清清楚楚,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設立的,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由此它的一切“自治”權力都是中央政府根據中國憲法賦予的,何況《基本法》也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製訂,自然任何解讀和修改的權力也都在全國人大,所以這隻孫猴子無論再怎麽折騰,也是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的,而“一國”是否高於“兩製”的這種爭議也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至於“港人治港”與“愛國者治港”為什麽會有分歧,這還用說,看看那些舉著港英旗幟衝擊軍營的才子佳人和整日與英美眉來眼去的“泛民”精英,你這明擺著是要剝奪人家“治港”的權力吧。

其實退一步講,在當今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所謂“國際法”不過是強者需要時拿過來抹一把的擦腳布而已。京都議定書形同虛設,堂堂布雷頓森林體係一夜之間成為廢墟,伊拉克等國更是被堂而皇之入侵,更不要說是《聯合聲明》這樣一份30年前的城下之盟了。當年英國挾馬島戰勝之餘威,尚不敢在香港問題上說一個不字,何況是在李大大懷揣300億巨單訪英救市的今天。

話說6月20日,香港開始了所謂的“占中622全民公投”,議題簡單地說就是2017普選的候選人推舉方式,因為按照當前的候選人推舉方式,“泛民”派可以說是連參加遊戲的資格都難以獲得,所以希望以這種方式,推動所謂的“公民提名”。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方麵自然是“投票無效”、“投票違法”之類雲雲。其實有點好笑,“泛民”每次大動幹戈地整這種號稱幾十萬人的遊行、投票之類的,有何實際意義?難道在一座常住人口700多萬的城市,搞個幾十萬屌絲出來就可以宣城代表民意了?代表了又能如何?

要說《白皮書》的出台與622公投毫無關係,自是不可能的。但同時也必然不完全是針對這一件事的,它其實是中央政府在觀察了香港近年來政治形勢走向之後,在622公投和七一大遊行之前所做的一種集中爆發。香港“泛民”們長期抨擊中央政府對於香港政治幹涉過多,其實恰恰相反,香港的形勢惡化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港澳辦為代表的中央政府長期放任失控的結果,所以這次,借白皮書之機,也算是給那些不斷喧鬧的投機分子們劃出了一條明確的底線。

不做死就不會死,想不到過了這麽多年,對手們還是沒能讀懂TG越挫越勇的特點,沒能明白越鬧死得越快、引入外國勢力死得更快的簡單道理。普選本來就不是《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裏的規定,而不過是中央政府的派糖示好,鬧下去索性糖就不用吃了嘛。這幾年的什麽民調中國人認同感降低、舉港英旗幟衝擊軍營之類,中國政府一直都默默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畫著正字,曆史早已證明,TG很務實,但也很記仇。英國人用總督統治了香港一個半世紀,在移交政權前的最後5年開始全力推行所謂“民主化”,其心何在,路人皆知。但即使是英國,也早在1949就看清了香港與台灣的不同,除了背後下點絆子,沒有哪個國家會真的在這裏火中取栗,所以像陳方安生這種前港英官員這時跳出來站台,也不知是很傻很天真還是很純很賣萌。當前香港反對派與中央的這種對抗升級下去,除了搞亂香港和幫少數幾個民粹領袖撈取政治資本外,不會有任何積極的實際意義。

其實當初 “一國兩製”方針在香港的實施除了為了穩住那些家大業大的土豪們、保持香港的整體穩定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為未來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充當一塊試驗田,所以不應割裂台灣問題來單獨看待今日的香港局勢。當年某位軍方高層曾說:“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結果,是一片焦土外加2300萬仇恨的人民。”結合上世紀海峽兩岸大陸並不占優的軍力對比,和平解決的可能自然更加誘人。

今日的形勢已然翻天覆地。隨著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的發展,香港本身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日趨邊緣化,而台海兩岸一方麵軍力對比的天平早已打破,另一方麵服貿受挫和香港亂局使“一國兩製”政策用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對於香港本地反對派的耐心也接近盡頭,白皮書的出台便不足為奇了。

不過我還是不得不提出一個大大的疑問:那就是出台這個白皮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麽?畢竟一國政府發布這種文件不應像潑婦吵架一般隻圖泄憤。當讀到白皮書第五部分的時候,我腦海中瞬間閃過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起20多年前那篇使事態升級的人民日報某著名社論。與其管它叫白皮書,倒不如說是一篇中央政府發給香港反對派的“宣戰檄文”。它打破了多年來存在的各種模糊地帶,直接把雙方擺在了劍拔弩張的擂台兩側,標誌著政府已經放棄了妥協的方案,而反對派麵對失敗則一無所有的可能結果,恐怕也隻會硬著頭皮對抗到底,完全起不到什麽震懾的效果。回想當年96年台海危機時大陸方麵“導彈頭上過”的威懾手段,最終卻換來了李登輝的高票當選和兩岸十幾年的軍事對抗。

其實從香港這些年的政局演變和港澳辦層出不窮的昏招來看,攤牌的這一天早晚會來,隻是不知中央政府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後招?雖然有點遺憾,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香港,恐怕真的是要難逃一場大亂了……

更多內容參見http://blog.sina.com.cn/u/271483118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