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之靈

酷愛讀書,對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有著濃厚興趣,涉獵多個行業,隨時隨地汲取各類信息,交友廣泛。本博主要為博主原創各相關話題
正文

七七事變77周年祭----2014≠1937≠1894

(2014-07-11 15:35:01) 下一個

七七事變77周年剛過,日本政府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所引起的爭議正在風口浪尖。隨著習大大在盧溝橋抗戰紀念館高調炮轟安倍和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戰犯供詞, 宣告中日之間兩年來的緊張關係仍在持續發酵。

1937年的神州大地,雖然南京國民政府早已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但實際上除了東南幾省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還在地方軍閥的實際控製之中。具體到華北地區,自從紈絝子弟小六子丟了東北,日本人大兵壓境。按照1935年的何梅協定,中央政府的人員和機構全部撤出河北、察哈爾兩地,由第29軍宋哲元為主成立的冀察政務委員會進行管理。日本人早於清末民初就已經通過支持革命黨人介入了中國政治,袁世凱死後的軍閥混戰和北伐時期,更是通過扶持各派勢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政局走向,像蔣中正、閻錫山、何應欽、程潛等國民黨巨頭都曾經留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成為那個大時代下中國職業軍人的幾大主要出處之一。日本人支持的對象雖然不斷變換,但背後的宗旨卻始終清晰,就是分化瓦解中國,同時扶植各地的親日政權。當時和日本人打交道較多的山西閻錫山、山東韓複榘和平津宋哲元,名義上服從南京中央政府的領導,事實上都與日本人保持著一種近乎綏靖的曖昧態度。幾年來中央軍在南麵跟著紅軍的屁股一路掃平大小軍閥無數,麵對日本人咄咄逼人的威脅,北方軍閥無力獨自相抗,而邀中央軍北上一方麵難免鳩占鵲巢,另一方麵直到西安事變前南京政府也並無與日本人全麵開戰的覺悟和打算,所以地方勢力左右逢源的現象便不足為奇,而正是這給了日本人一步步蠶食中國的機會。

事變過程梗概大家基本都清楚,事變本身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雙方此後的反應決定了事態的發展。七月七日衝突後,日本方麵一邊談判行緩兵之計,一邊從四麵八方調集援軍;而由於前麵提到的原因,宋哲元這邊還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談判之上, 等到七月下旬認識到和平無望再準備反擊的時候,日本人已經調集了重兵,還通過談判中間人掌握了大量29軍的軍事部署,此後平津在短短幾日內全部淪陷就成了順理成章的結果。
 
實話說,日本人當時還沒有打算和中國全麵開戰,隻不過是想借機把29軍擠出華北,建立一個完全親日的傀儡政權,逐步把華北“滿洲化”,一步步削弱蠶食中國,所以當此後蔣委員長終於雄起了一把,並在自己的政治經濟中心上海祭出百萬大軍擺出魚死網破的架勢時,日本人也是蠻意外的。

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們往往說七七事變是全麵抗戰爆發的標誌,但中日正式宣戰卻要到4年後珍珠港事件美日宣戰以後,而戰後東京大審判時,則將1928年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定義為中日之戰的開始。

回到如今熱炒的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這個話題,又正逢釣魚島問題引起的中日僵局和甲午120年輪回,看到網上不少人都在擔心所謂日本人打響第一槍的問題。

如果各位記性好的話,想必還記得,當初引起此輪中日僵局的實質是以釣魚島為代表的東海問題,而就像我此前多次提到過的觀點,中日東海之爭其實已經暫時過了最緊張的時期。從媒體報道的密度和深度上的變化也不難看出,東海問題本身已經進入圍繞現狀的相持階段,各自的重心都開始轉向外圍。日本在這一輪東海較量中吃了暗虧,自然也要好好利用一下這番形勢給自己謀點利益,最直接的莫過於利用中日緊張關係和美國的猶豫不決爭取向成為“正常國家”的方向邁進一步,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安倍的“集體自衛權”闖關。
 
“集體自衛權”顧名思義,就是在盟友或其它關係密切的國家受到攻擊時主動參與戰爭的一種權力。本身雖然還有著“自衛”二字,但畢竟已經開了一個口子,定義又很模糊。想想當年的利比亞,英美拿著一個禁飛區的授權就可以出動空軍炸平卡紮菲的陸軍,在這類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隻要有了模糊地帶,政客們想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是輕輕鬆鬆的,這也是中韓對此反應激烈的原因之一。當然在中國來說不僅於此,既然和日本反正還處於對抗階段,自是要抓住一切機會在國際舞台造勢打擊日本,這種送上門的彈藥,又豈有不用的道理?

如果對中國來說到底有沒有實際危險?目前來看,這個真沒有。一方麵,今日的日本國內,已經沒有了發動戰爭的土壤。另一方麵,從1894和1937的曆史不難看出,日本由於受國土麵積、資源和綜合國力所限,在以中美這樣的龐然大物為對手時,日本要想取勝,隻有突襲或肢解兩條路可選。

可惜,今年既不是1894,也不是1937。不會再有另一場黃海海戰、七七事變或是九一八事變了。理由很簡單,看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後果,突襲這種非常規手段雖然能帶來一時的優勢,但此後戰爭規模多大、戰爭何時結束就都不是你說了算了。雙方將不得不窮盡一切手段戰到一方徹底趴下為止。更何況對於今日的中國來說,不管對日還是對台,政府都無法承受一場將直接導致其執政合法性受到挑戰的戰敗。也因此,屆時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切手段都將成為合理選項,再考慮到中日之間的曆史宿怨和地緣政治來看,更是如此。

或者有人說了,動不動就提核武器多沒技術含量啊。是啊,我也這麽覺得,可畢竟這就是現實。又有人說,日本也有技術和能力製造核武。我的回答是,在這個各核大國動不動拿核武器提前瞄準對手以確保先機、還要隨時確保充足二次核打擊能力的今天,僅僅能造核武器和沒有核武器沒有什麽實質區別,因為中美俄這個級別的的對手是不會給你在戰爭中從容把核材料從褲腰裏摸出來再組裝成武器的機會的。

不僅如此,作為唯一遭到過原子彈實彈轟炸的國家,如果說日本普通百姓對戰爭隻是厭惡的話,對核武器的態度,則是容忍度為零。日本任何一屆敢於明目張膽發展核武器的政府都必然麵對立即下台的洶湧民意。另一方麵,作為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美國也是絕對不會允許日本這個當年的受害者擁有實打實的核武器的。這不日本以科研名目私藏了許久的核材料,最終還是被美國爸爸黑著臉沒收了嘛。

如果說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後可以更靈活地配合美軍在海外的行動,美國人多少還樂見其成的話,全麵掙脫日美安保條約在短期來看則尚無希望。而解禁核武,不僅美國人不會允許,日本國內也絕對不會接受。
 

至於肢解中國的選項,隻要中國自己不內亂,或者說,至少在TG下台之前,無論日本人還是美國人,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的。

回到前麵的標題,今年是2014,既不是1937,也不是1894。那樣的年代,已經徹底一去不複返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