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之靈

酷愛讀書,對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有著濃厚興趣,涉獵多個行業,隨時隨地汲取各類信息,交友廣泛。本博主要為博主原創各相關話題
正文

瑞士政經概覽及中瑞關係淺析

(2013-09-13 17:12:28) 下一個

2012年聖誕節前,中國寶世達集團(Baoshida)正式收購瑞士金屬公司(Swissmetal),成為繼2009年中石化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後又一起中國並購瑞士企業的案例。

 

   在很多人看來,瑞士是一個和我們的生活並無太多交集的、帶著些許神秘色彩的歐洲小國。提到這個國家,往往人們最先能想到的隻有雪山風景、永久中立、瑞士銀 行、瑞士鍾表這幾樣東西。在此,我將結合部分具體數據,用盡量簡單的語言為大家呈現出真實世界裏瑞士政治、經濟、社會的一些基本情況和中瑞關係幾十年來的 發展。

    瑞士地處歐洲中部,人口約800萬,官方語言為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羅曼什語,國土麵積約4萬平方公裏,僅相當於兩個半北京,是個標準的山地小國。然而 就是這麽個小國,卻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財富擁有量世界第一。瑞士信貸集團發表的年度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2年瑞士成年人人均財富為47萬 美元,遠高於以35萬美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相比之下,美國為26萬美元,中國隻有人均2萬美元,而號稱世界最大民主國家、民主典範(“Shining example”,出自英國前首相Tony Blair)的印度則以人均4000美元的成績在“金磚五國”中墊底。

    今日瑞士聯邦的架構始於1848年瑞士聯邦憲法的確立,而瑞士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至公元1291年8月的一份同盟條約。由此,每年的8月1日被確定為瑞士 的國慶日。在1815年奠定“後拿破侖時代”歐洲政治格局的維也納和會上,作為法國、奧地利等國的緩衝,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此後至今的近200年 間,盡管世界經曆了無數戰火的洗禮,身處歐洲中心的瑞士卻如世外桃源般始終未被波及。而同時期,我們災難深重的祖國,則在不久後被鴉片戰爭敲開了國門並自 此開始了影響幾代人、長達100多年痛苦而又漫長的涅槃過程。

    很多人都好奇,彈丸小國瑞士何以在群雄逐鹿的歐洲確保200年不受入侵,而同樣宣布過永久中立的盧森堡、比利時等國都曾先後淪為列強的玩物。不同時期的具 體因素很多,但要選最主要原因的話,首先便是它的多山。瑞士南北分別為占國土麵積60%的阿爾卑斯山區和10%的Jura山區(著名的侏羅紀即得名於 此),中部的約30%則為瑞士高原。多山的地理條件直接鑄就了曆史上瑞士的幾大主要特點:交通不便、資源貧瘠、小農經濟、民風彪悍。這幾大特點加上瑞士 “武裝中立”的全民皆兵式動員體製,使得任何國家入侵瑞士的結果都必然是得不償失。當然,200年來瑞士曆屆政府始終能在各路豪強間遊刃有餘,也對確保瑞 士的中立地位功不可沒。然而,曆史上每次歐洲或世界趨勢走向大一統時,這種中立都顯得越發艱難。冷戰結束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瑞士逐步由傳統保守中 立向廣泛參與國際活動的“積極中立”政策過度。2002年加入聯合國,2008年底加入申根區(非歐盟),瑞士在國際舞台上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與各國間 的交往也日漸頻繁起來。

    瑞士由26個高度自治的州組成。作為“直接民主製”的代表性國家,瑞士政體有別於大多數西方國家的代議民主製,聯邦、州和市三級政府均以民眾公投的方式來 對重大議題做出決定。僅2012年瑞士就進行了4次全民公投(Referendum),對12項議題進行了投票。根據瑞士法律,除政府和議會提出的公投議 題外,任何瑞士公民征集到10萬人的簽名都有權就該議題發起全民公投。這一製度的積極之處自然是有的,即瑞士公民除了選舉議會代表外,在任何重大問題上都 可能有機會直接用投票表達自己的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人人參與的“民主”精神,也極大限製了各利益集團在重大議題上對政府和議會進行遊說的效果。但與此同 時,限製這一製度在現實世界中推廣的不利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頻繁的公投嚴重製約了政府的辦事效率,對瑞士這樣的小國還好,稍大些的國家則難以承 受。其次是全民公投的成本巨大,瑞士每年在公投上的花費少則數百萬美元,多則上千萬美元,幾百萬公民的瑞士尚且如此,人口上億的大國更是無法想象。還有一 點就是全民公投事實上仍然是一種多數人對少數人堂而皇之的“專政”,體現在瑞士這一多民族、多語言國家,近年來造成了日趨嚴重的族群分化。在瑞士人口占少 數的法語區和意大利語區,由於重大議題的公投結果多次被德語區居民所綁架,很多人對政治的態度已日漸冷淡。

    如前所述,曆史上的瑞士,曾是一個歐洲中部山區貧窮落後的農牧業小國。而一百多年來,瑞士憑借其永久中立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和發達的銀行業,吸引了大量的 資金和人才,並以此為基礎,依托瑞士人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在教育、科研等領域的不斷投入,逐步發展出了其橫跨多個領域、以高科技、高質量為特點的“瑞士製 造”品牌。

    今天的瑞士,除盛名在外的金融、保險、鍾表行業外,在機械製造、電子電力、儀器儀表、食品、醫藥、環保等領域也已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不僅擁有諾華 (Novartis)、羅氏(Roche)、雀巢(Nestlé)、ABB等業內領軍企業,同時還有大量掌握尖端生產工藝的中小型企業。

    瑞士早在1951年1月17日便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改革開放後瑞士開始在華投資,近幾年兩國貿易額逐年遞增,2011年雙邊貿易額達到300億美元。

    作為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小國,多年來瑞士一直堅持走金融服務與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受歐美各國經濟全麵不景氣的影 響,瑞士經濟也無可避免地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由此為契機,瑞士政府和公司迫切尋求擴大與世界經濟新引擎—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兩國自2011年1月開始的 瑞中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至2012年12月已進行了七輪。

    受國家大小限製,瑞士整體經濟規模在全球排名並不靠前,2012年僅以6000億美元GDP排名第19,而同期中國則超過8萬億美元。但考慮到雙方商品和 優勢的高度互補性,雙方的經貿合作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瑞士當前出口中國的商品以其具有明顯技術優勢的鍾表、醫藥、機械、精密儀器、電子產品等為主。而瑞 士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則以機電、紡織品、原材料等中國常規出口項目為主。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瑞士已成為中國在歐洲僅次於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第四大技術引 進來源國。由於瑞士在教育和科研方麵不斷保持的高投入和其在機械、化工、環保等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中瑞兩國未來在商貿和技術領域的合作空間顯然非常廣 闊。

    除關稅問題外,現階段兩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麵對的最主要問題為農業和知識產權。家庭式小農場經營為主的瑞士農業長年享受著的高額政府補貼成為中國農產品打開瑞士市場無法逾越的一道障礙,而中國尚不成熟的知識產權環境則令科技立國的瑞士憂心忡忡。

    由於瑞士特殊的中立國地位,中瑞兩國軍方的來往一直不多,迄今為止,隻在民防、軍民兩用物資及少量輕武器裝備上有過一些合作。誠然,諸如航空航天、航海造 船等中國當今裝備發展的重點領域並非瑞士長項,但考慮到瑞士在相關的材料科學、高能物理、精密製造等領域擁有的技術優勢,同時其非歐盟成員國的特殊身份使 其可以自主選擇性地規避部分歐盟對華高技術出口的限製,這些都使得雙方未來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潛力依然巨大。

    回望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歐美相繼陷入長期衰退之中,中國以實體經濟龐大的製造業為依托,吹響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號角。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漫長征途中,擁有巨大黃金儲備量和成熟金融係統的瑞士無疑有著巨大的潛在利用價值。

    短短數千字,要全麵描述一個幾百年曆史的國家並非易事,再要細致分析和展望兩個國家間方方麵麵的關係,更是很難做到麵麵俱到。隻希望我對瑞士這一特殊國度 的介紹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大家更全麵認識中國未來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做一點貢獻。也衷心祝願你我能早日共同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