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奶奶的故事(483)
人的生命運動規律
決定人體結構狀態(六)
作者:曾樂
就是張仲景這六個模塊出來,解決了人大部分的常規疾病治療,張仲景的《傷寒論》的“六經”可能對70%的常規病之外的複雜病,可能治不好。很多人把張仲景 的方法叫做“經方”,中醫裏麵有一個經方派,把“經方”看成絕對神聖的,特別宣揚張仲景的《傷寒論》一些經典的藥方。張仲景的偉大,是把整個中醫係統化, 使大多數疾病診治簡化了。他把概括不進去的,就叫做“雜病”,雖然 “傷寒”和“雜病”兩者沒有辦法用統一的理論進一步統一起來。但他解決了起碼70%-80%的人的常見病。
醫學院裏麵還有一個傷寒論教研室,專門研究這方麵。包括從古代到現在,包括清朝乾隆,483中醫都是以傷寒作為綱來談中醫,來談中醫的理論,來談中醫的治療。所以張仲景在中醫理論的係統化,對中醫診治的簡化和效率提高,是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但是,張仲景和《黃帝內經》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他們還是停留在從現象到現象,還隻是停留在生命的現象上麵,隻是總結歸納生命現象,他沒有從這個現象 出發,進一步把人的生命現象與生命內在的運動及內部的運動規律連起來。還是隻從現象到現象,不過他們歸納的原則不一樣,《黃帝內經》從“二元”的哲學來歸 納,張仲景是從疾病的發展規律和過程來歸納,歸納的思維方法、歸納的規則不一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還停留在從現象到現象,從人得病的過程中,從得 病的現象到現象來研究的。沒有進一步深化到為什麽會出現這個現象。因此,在這一個階段,中醫對病的認識仍停在“症”上,不過已經從“單症”上升到“群 症”。
後來到了金元時期,人們就開始考慮這些現象與人的生命內部運動之間聯係,尋求產生這些現象的內部的原因,金元時期是中醫理念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中醫理念思 想最開放的階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尋求這些現象產生原因,於是出現各種派別,如李東垣認為,人為什麽得病,是腸胃不好。而張景嶽認為是腎不好,劉完素 認為是“火多”,朱丹溪認為是“陰虛”,還有人說得病是因為“痰”,有一些人說是“血瘀”,有一些說是人體水多了,水泛濫了,就“濕”了。從金元時期開 始,中醫的治療理念對“病”的認識,不光把生命異常現象叫做“病”,或是一類現象叫做“病”。人們考慮到,這些症狀都是一種病的現象,並不是病根,真正的 病是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裏麵內髒和氣血運行的狀態,包括痰、瘀、濕,實際上都是氣血運行的狀態,還包括五髒六腑的運行狀態。
五髒六腑,李東垣研究了的脾胃,張景嶽研究的腎,後來大家發現了人的髒腑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的,最後又出現了五行。五行,我的理解是, 當時學習中醫的人,不懂什麽叫做肝,什麽就叫做胃,不懂內髒之間的關係,於是就以五行做比喻來解釋。比如,什麽叫做肝,肝就是木,脾就是土,木長在土裏, 肝和脾就是這樣的關係。實際上就是通過五行,通過自然界的這些物質相關聯來描述內髒之間的關係。
五行,實際上就是利用自然界所存在的木、水、火、金、土這些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來描述人的內髒關係。隨著中醫臨床實踐的發展,人們開始發現了另外一種情 況,就是有些異常現象叫病,但有一些異常現象並不一定是病。比如拉肚子,可能是病,但實際上也還可能不是病,是排毒、瀉水。所以實際上你光把異常現象就叫 做病,這是主觀的,包括張仲景、《黃帝內經》、單症單治,這是認識上的片麵性,認為出現異常就叫做“病”。實際上有很多情況,出現異常現象不一定是病。為 什麽咳嗽?咳嗽在一種程度是一種保護,因為痰很多,不咳出來怎麽辦?把人都憋死了。所以我從來治咳嗽,不治咳,關鍵是把痰治掉。實際上,人們發現在生命過 程中出現某一些異常,這個異常並不一定是病,並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是自己生命運動的一種自我調節。像我治肝癌,很多病人吃我的藥就拉肚子,但吃飯好、睡 覺好、精神好,但就是拉肚子,問我怎麽回事,我說這種拉肚子是在排毒,我說這是好事情,等毒排完了,拉肚子自己會好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便秘。有一些人說便秘是壞事,上火了。但便秘也有另外一種原因,比如老人腸子蠕動功能慢了,大便推不出去。所以實際上,因為便秘, 但原因不同,實際就是病不同,大家知道,在進一步研究治療過程中就發現,如果你光看異常,光看症狀,是沒有辦法判斷這是真病還是假病,是人的生命異常還是 人的生命自我調節,必須把不正常現象和人體整個狀態現象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判斷,究竟是正常還是不正常。這就是中醫診病治病上到第三個階段,叫做 “辨證論治”階段,這個時候對病的解釋就不能光看不正常,要把正常和不正常信息綜合起來,變成某一種人的生命狀態,這種狀態才叫做“病”。在這種狀態中, 人們把“症”改成“證”,是包括了正常現象和不正常現象的診病依據,綜合起來從總體來考慮確定人的病情,這就是辨證論治,這就是中醫醫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的醫論。
現在中醫醫理最高水平就是辨證論治。但我學了中醫之後,發現辨證論治是很難掌握的,我學辨證論治時感覺很頭痛。同樣一個病人,不同的中醫師來看,他們的診 斷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為什麽?因為每一個醫生診斷的時候他所取的證的種類和數量都不一樣的。究竟什麽叫做“證”?究竟要取多少“證”,才把這個人的病情搞 清楚,這是一筆糊塗帳。所以中醫在辨證論治這個過程中間他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標準,所以還不如《傷寒論》,《傷寒論》症狀對了,病的模塊就定了,隨之治療 方法就出來了。《傷寒論》是規定死的,沒有分析的,但診病的依據是確定的,但是到了辨證論治階段,究竟你要選擇哪些證狀,把它組合起來形成病人的“病”, 這個不清楚,難掌握。
所以完全是要憑每個人的經驗,所以為什麽說不同中醫對同一個病人有不同的診斷結果,就這個道理。如果年紀大一點,經驗多一點,證 狀把握得準一點。年輕的,經驗少點,有可能就是錯的。所以這種現象是經常出現的,並且經常打架,請了幾個老中醫看一個病人,每一個人看法都不一樣,就是這 樣的狀態。
辨證論治它的進步在於不是單純地看人的生命的不正常現象,而且還要看人的生命的正常現象,隻有把兩者綜合起來,才能認識人的整個生命狀態的這種做法,中醫叫做整體觀,就是從整體來看,從正常不不正常兩方麵來看這個病。
這樣以來,中醫對病的認識又上了一個新台階,但是以前的中醫整體觀就是整體到這種程度,這麽一個診斷的過程。我研究學習這個東西,我就覺得很難辦,很難去 確定,所以我就去研究究竟這個證是什麽東西,能不能把疾病診斷在辨證論治時,把證的內容具體化,並且能夠把它歸一化,這樣中醫看病就需要有一個歸一統一的 規範化的看病規則,所以對人的疾病診斷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就是我提出的辨人論治。可能你們從來沒有聽說過。
我今天講了前麵三個中醫醫論,後麵還有兩個,就是辨人論治和眾人通治,這都是我自己研究的,僅供參考,供你們去考慮,因為我作為一個實驗科學的工作者,我 講這些東西一定要經過驗證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辨人論治,希望能夠對整個人的生命狀態進行辨識,實際上在辨證論治,就是在辨人的生命狀態,但生命狀態沒有 歸一化,究竟什麽是人的生命狀態,對生命狀態有沒有一個統一的規範指標,所以大家用的證都不一樣,我希望把辨證論治的證變成一個人的整個生命狀態,一個完 整的人的生命狀態來考慮。這就是我自己采用的是辨人論治的道理。
眾人通治,可能你們更覺得是玄乎了。我是一名化學家,我在研究的中醫時候,一般中醫隻是研究人的個性,辨證論治、辨人論治,都是在辨單個人的生命狀態,我 在研究人的生命運動時,除了研究生命運動個性以外,我還研究人的生命運動共性。希望你們認真去研究人的生命運動共性,這個對中醫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非常 重要的一個環節。你們從那種單純研究個性,進一步去研究人的生命共性,掌握人的生命運動共性,對你們的醫療技術和醫學理念會有很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