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呆鵝

小呆鵝性情純善,樂善好施,想要交盡天下好朋友,讀盡天下好文章!
正文

慕尼黑之吻(4)

(2010-03-28 02:41:05) 下一個
4.鬱結

午後的空氣裏,散發著丁香花的淡淡的香氣。一場雨把鬱結在空氣裏的腐濁之氣都衝去了,被雨水洗淨的葉子,鮮亮亮綠油油的耀人眼睛。 這天李楠早早地從學校裏騎著自行車出來了,平常星期四晚上她會去參加學校話劇社的活動,雖然總是在劇中演一兩個隻有寥寥幾句台詞的小角色, 但她還是逢練畢到, 什麽寫劇本, 策劃,廣告,公演,更是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可惜她在話劇團裏是鬱鬱不得誌的,大家的目光總是投在那幾個美女的身上,不管她們演得多不靠譜,多生硬,多矯揉造作, 也總能得到學校裏的男生的熱捧。作為幕後英雄的李楠,卻常常是大眾目光聚焦時的死角。 對此李楠憤憤不平也無可奈何, 自己從小對眾多文學作品了然於心, 對戲劇更是偏愛有加,對好的文字也有非比尋常的理解和鑒賞力, 五歲時寫的詩就被樓下傳達室的奶奶抄在了黑板上,還被院子裏的鄰居誤以為是哪個老師的大作呢。初中以後,李楠的作文就多次被收在學校和市裏的優秀作文選集裏。當時還是大學中文係教授的爺爺,曾把李楠的作文在自己教的寫作課上念,搞得連在場的大學生們都唏噓讚歎自愧弗如。 
  
  爺爺對李楠沒有報考文科是頗有意見的,大有沒人繼承其衣缽的惋惜之情,他覺得李楠不堅持選擇文科, 是放棄理想的綏靖表現。對早先父親棄文從商,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現在好容易在李楠身上看到了希望,他自然是不肯輕易放棄。 而爸爸則對此持與父親完全不相同的意見, 他覺得李楠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應該選擇所謂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不應該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行事。 將文學作為終生事業,是非常冒險的舉動。一個作家,大很可能在有生之年得不到大眾的認可,鬱鬱而終。 而一個優秀的有良知的作家在某些個混亂而淪喪的年代, 不放棄自己操守的代價往往是慘重的。即便在一個開明的時代, 也常常有魚目混珠的作品充斥市場,而優秀作品被打入冷宮的現象。 李楠遵從了父親的意見,並不是出於對他的盲目崇拜。她不覺得自己並是一個純粹的文科生,她的理科也學得不錯,她也喜歡數學和物理背後邏輯與平衡。 她為自己選擇的專業是建築學,因為她覺得這個學科,能很大程度上綜合自己的長項,對美的鑒賞力和對藝術創作的靈感加上科學的計算和評估才能造就一個好的建築師。 激情和理性, 美學和力學,超越與平衡 — 這個學科對人的綜合素質有極高要求,而李楠天生就喜歡接受挑戰。

  現實的情況與李楠當時的想法大相徑庭。真正能稱之為藝術家的建築師舉世又有幾個呢?而自己在學校裏見到的,無非都是些嫻熟的工匠罷了,自己跟他們又能學到些什麽呢? 李楠心裏多少是些自命不凡的。學習對她而言從來都不是大問題。往往別人還在埋頭苦讀的時候,她就收拾好書包準備出門了。她一向覺得課堂裏的那點東西是最不值得較真的,真正的學問在課堂外。走不出書本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一門學科裏的奧妙。 走出去,跳出去, 甚至爬出去已經成為李楠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模式。 李楠今晚之所以放棄戲劇團的活動,倒不是她失望了,放棄了,而是她發現了更有趣的事情。今天晚上,在市中心的藝術中心,將舉行一個大型的建築藝術展的開幕式,其中將會有真正的王牌大腕出席。 李楠好不容易拿到了入場券,邀請函上的列席的幾個人都是李楠欣賞的藝術大師。隨著這個城市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蜚聲國際的建築師和藝術家都來到這裏,將這裏變成他們實踐自己藝術理想的樂園。李楠雖然不迷信權威,但卻崇拜強者。對於那種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心生嫉妒滋事詆毀的人,她是嗤之以鼻的。 
 
  而在這群強者裏,竟然還有一個嬌嬌小小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秦紅。名如其人,一襲黑衣的映襯下,她薄薄的一葉紅唇,更是顯得驕人而醒目。她將黑而光亮的長發束成一束甩在腦後,留出明淨而雪白的額頭。她站在人群裏, 那神情卻像一個墮入凡塵的仙子。 那種神情,是裝不出的,是一種泰然自信和修養使然。 而她飛入雲鬢的兩抹黛眉, 和那套裙下露出的緊治修長的小腿,又無意中透露出她堅強和幹練, 所謂相由心生,也許就是這個意思? 而讓李楠的心裏泛起一絲奇怪的感覺的,竟然是她腳上的高跟鞋,那鞋跟像針一般纖細,仿佛頃刻就會被折斷。可以想見, 那鞋裏藏得是怎樣的一雙細巧如花朵一般的小腳。 這雙鞋和著雙腳默默地又無比傳神的傳遞著這樣一種信息, 這是一個成功的女人,也是一個相當美麗,讓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無法從她身上移開的目光的女人。 這怎麽能讓人不心生嫉妒? 當李楠心裏冒出這種感覺的時候,她終於明白了嫉妒終極源泉. 沒有什麽,就會嫉妒什麽,想要什麽,就會嫉妒什麽。隻要人的欲望沒有止境,嫉妒也將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這是才是七罪之首。 而她與此同時也意識到,嫉妒是人的情緒的天然組成部分,隻要是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幾乎不可能不嫉妒。 李楠驚訝自己因為一雙小小的黑色高跟鞋,竟然聯想到了嫉妒, 心裏也有點暗自好笑。還是看展覽吧,這才是今天自己到這裏來的真正原因。她很後悔自己沒叫上阿豆,這裏氣氛還不錯,自助餐很好吃,展出的模型和照片裏,確實有讓人驚鴻一瞥的。 
 
  李楠走馬觀花地看著,並不在意大廳另一個角落裏的進行著的觥籌交錯。 這是這個城市生活的常態,一個展覽不僅僅是藝術品的展出,更是藝術家們公共社交的好機會。 所謂的這個風格那個流派也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一些合同幾個訂單也是這個時候簽出去的。自己從小就隨父母流連這樣的場合,也很熟悉藝術界現今的運行規則。能夠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守住自己的操守的藝術家幾乎沒有,藝術與商業的聯姻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普遍。 李楠無法將自己目光從其中的一個模型上移開,那是一個晶瑩剔透的紅色圓環。從某種角度看,這是一顆水滴,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仿佛又是女性的身體的輪廓,如果思維在開放活躍些,甚至能從這個簡單的圓環中看到一個悲哀的人臉。 李楠驚歎這個看似簡單的藝術品的驚人創意。越是簡單的,越是能看出一個藝術家的內涵素質和功底。李楠突然電光火石般的想起自己在什麽地方看到過這個雕塑了。放大了的版本似乎比小模型有更令人驚訝的表現力和張力。她看了看作者的名字和介紹,秦紅,H大學客座教授,金辰裝潢有限公司副總裁。畢業於德國海德堡大學建築係。

  這時,大廳的另外一角,突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