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山夢第十七和十八章

(2009-09-10 21:44:23) 下一個

第十七章

                  ( 一)

方域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乘坐公交車到野外去走走。車行十餘分鍾,在城郊被堵在了公路上。傳聞是因為市化工廠的工人在公路上聚眾阻斷了交通。方域下車看個究竟,前行三四百公尺,見約有六七百工人列隊擁擠在馬路上,吵吵嚷嚷,周圍有許多人在圍觀。來往停駛的汽車排成一字長龍,有上百輛,越聚越多,越排越長。舉事的工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婦女和老人列在前沿,青壯年裹在中間。工人們或一人、或數人手舉著粗製濫造、形式各異、白紙黑字的橫幅或旗幟,上邊用粗劣的文字寫道:

"我們要工作!"

"我們要吃飯!"

"徹底清查工廠的經濟問題!"

"揪出工廠的蛀蟲!"

"查清貪官的關係網、保護傘!"

"當官的公款吃喝幾十萬,工人們沒錢喝稀飯!"

"當官的考查到美國,工人的孩子沒錢上學!"

"工廠有錢送禮,工人無錢買米!"

"廠長有錢買別墅,工人五口一間屋!"

工人們個個麵色憂戚,七嘴八舌,憤怒地向圍觀的群眾控訴,有的工人邊哭邊說:

"我們已經一年沒發工資了!"

"我們三個月沒拿到一分退休金了!"

"我們上訪幾十次了,都沒人管沒人問!"

"上訪的材料寫一麻袋了,問題一點也沒有解決!"

幾個老工人手舉一迭發票說:"三年沒有給我們報銷醫藥費了!"

幾十個退休老工人年老體弱,長時間站立身體支撐不了,不得不坐在馬路上。

十幾分鍾後,來了二三百武裝民警,推、拉、拖、架,把工人驅離馬路,然後胳膊相綰在馬路邊組成兩道人牆,把舉事的工人隔在人行道上,才打開了交通。

方域回到汽車上,繼續前行。車上的人紛紛議論眼前發生的事情。每個人議論的角度、深度和廣度雖然各有不同,但是異口同聲對舉事的工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對貪官橫行,腐敗漫延,賣官鬻爵的現象表示憤慨。對公款吃喝、公款嫖娼、公款賭博、公款旅遊、公款出國的不正之風,有幾個人用最粗魯的言詞潑口大罵。

方域並不參與同車人的議論,幾乎是一言不發,但他對眼前耳聞目睹的一切,並非無動於衷,他的憂傷和憤慨不亞於車上的任何人。他蹙眉凝視著車窗外的田野,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象化工廠這樣的工廠,采用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工藝技術、五十年代的設備、一百年前清末洋務運動中官辦企業的管理方法,一千多人的工廠的產值隻相當於國外同類企業十個人的產值,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是注定要破產的。生物進化史上,那些又大又笨,適應能力很差的恐龍是注定要滅亡,讓位給身軀較小,但競爭能力更強、更靈活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那些龐大、笨拙、管理混亂、技術粗糙,效率低下的國營企業,就象那些滅絕了的恐龍,是絕對競爭不過更具活力的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破產、改製、兼並、組合的措施是必要的、正確的,問題在於改革的代價讓誰承擔。是讓普通的工人承擔呢?或者是讓那些幹部官員承擔呢?造成工廠幾十年一貫製,不改進、不發展的責任,首先是政府官員和那些管理者。他們不但不承擔一點責任,而且繼續鑽改革的空子,乘機再大撈一把,把災難全部轉嫁給普通工人。那種毀了破廟,窮了和尚,富了方丈的現象,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

此時,廣大民眾的命運攪動著方域的心,他感到個人的兒女私情跟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比較起來顯得多麽微不足道。他口中默默嘟囔著西漢的賈誼"上治安策"中的一句話:"殘賊公行,莫或之止;大命將泛,莫之救治!",某種道義感和責任心縈繞在他的胸懷,心中的萎靡之氣即刻消去了一半。

 

(二)

方域下車來到了黃河南岸的漢光武帝陵。陵頭周長千米,高百米,巨大壯觀,果真是皇家氣派。陵四周,陵頭上,陵園內生長著許多千年古柏,蒼勁、挺拔,蔚然雄壯。陵區莊嚴、肅穆,空氣涼爽、清新、馥鬱。仿佛一代英傑的豪氣仍在,英氣淩人。方域的精神為之一振,萎靡之氣又去了一半。

隻聽一位導小姐為遊客講解道:"這裏漢代是黃河河心中的一個沙洲。光武帝劉秀的太子一貫不聽父親的話,劉秀說向東他偏要向西。劉秀死前對太子說:'我死後不要把我葬在邙山上,要葬在黃河的沙洲上。'本意是他這忤逆的兒子定會反其意而行之,把他葬在邙山上。誰知道太子這一次聽了他的話,果然把他葬在了沙洲上。"

方域聞言,微微一笑,心中想:"一派胡言!"

一般皇帝生前生活奢侈,死後也一定要浮華厚葬,在河心的沙洲上是不能深挖,也不便厚葬的。後人不理解光武帝葬在沙洲上的動機,所以才胡編這個傳聞。

光武帝是開國皇帝,布衣發難,白手起家,曆盡千辛萬苦,親手打下天下。既有文韜,又有武略,乃一代英雄,萬世豪傑。絕非那些低智無能,庸碌腐敗的末代皇帝可比。就是開國皇帝中也當首屈一指。劉邦是個地痞,朱元璋是個流氓,趙匡胤是個武夫,三個人都是文盲半文盲。而劉秀出身南陽貴族之家,可謂書香門第。隻有唐太宗可與之比肩,但李世民尚有父親的基業,兄弟的輔佐。而劉秀獨闖天下,創業尤難。

艱難險阻,戰火硝煙,刀光血影,九死一生,磨練出了他非凡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超凡的智慧。他決不會相信陰界來世,決不會讚成那些勞民傷財,而又一無用途的奢侈厚葬。蜷曲在裹金堆玉的棺材裏,深藏在雕梁畫棟的墓穴中,是何等的憋氣!他的衝天豪氣決不欣賞這種死後的生活方式。頭頂王屋,腳蹬北邙,橫臥黃河的萬裏洪流驚濤駭浪中。朝飲黃河水,暮餐萬裏風;日伴白雲藍天,夜侶明月繁星;眼觀太行的錦繡山色,耳聽黃河的如雷濤聲,是何等的風流!這才是一代英豪、萬世人傑一貫的亮節高風!

盜墓的行家裏手都知道,磚砌石箍的墳墓,甚至近代鋼鐵、水泥的墳墓都有辦法盜掘,唯有流沙中的墳墓是沒有辦法盜掘的。埋葬在黃河流沙中可免遭後世盜賊的拋骨露屍,這正是光武帝聰明絕頂的決策。

可謂死有餘智!

這才是光武帝選葬擇墓動機的正確解釋。

劉秀渡過黃河北上河北,從此擺脫了綠林軍的控製,獨立發展自己的勢力,終於成功。渡河北上是他事業的轉折點,也是他成功的一個正確的戰略舉措,所以他對黃河有深厚的感情。恐怕這也是他葬身黃河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葬身的地方,正是他當年渡河北上的地方。

方域壯年時的二十年間,常常騎著自行車,攜帶魚網,來到黃河濱捕魚,經常在黃河的洪流中搏擊風浪。近十年間他一次也沒有在黃河裏遊泳過。他今天興之所至,要試試身手。他脫掉襯衣長褲鞋襪,隻穿了一個褲頭,深憋一口氣,一頭躍進滔滔洪水中,奮力遊向對岸。半小時後,他又從容遊了回來。出水時氣喘籲籲,滿麵紅光。雖然覺得肌肉有點困乏,但他為尚有餘力橫渡黃河而興奮。他擦幹身上的水珠,穿上衣服,喝了幾口酒,猛抽了兩支煙,站起來,漫步在黃河岸邊。

他一邊欣賞著黃河壯觀的景色,一邊思索著他近幾年的生活,他歎道:"金錢是買不來愛情的,金錢買來的愛情也沒有什麽意思!"他的耳邊響起了"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錢忘不了,終身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他想他現在應該從"金錢""美女""圍城"裏走出來,去開辟新的生活天地。劉秀臨終的時候尚能出奇謀,設遺策,擇墓河心,薄葬沙洲;生,保持晚節,死,垂範後世。他應該學習劉秀的這種精神,切莫虛度年華,空擲生命。

他仰視天空中的夕陽晚霞,遠眺北方的太行、王屋,伏視麵前的滔滔黃河,不禁吟誦起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他想到他現在需要的是"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倏然間,心靈仿佛得到了淨化,靈魂發生了升華。他信口吟誦道:  

        青山橫蒼穹,

       黃河流西東。

        夕陽撒餘輝,

        回光映彩虹。

        十年溫柔鄉,

        一枕荒唐夢。

        烈士惜暮年,

        秉筆賦黃鍾!

     

                   (三)

方域外出旅遊,來到一個古老的城鎮。這個城鎮因為地處深山,發展變化不大,基本上保持著百年以前的麵貌。在古老的街道上矗立著幾座石質的貞節牌坊,很顯眼。遊人大部分對那些牌坊不屑一顧,從中匆匆穿過;也有個別人在牌坊跟前稍停半刻,瀏覽一下就談笑而過。方域見到那些牌坊,聯想到他少年時代在故鄉古城中常常見到的那些遠比這些牌坊更高大更精美數量更多的牌坊,聯想到耳聞目睹的跟貞節牌坊有關的婦女的故事,頓覺幾天的遊興一掃而空,心情沉重起來。

他在路邊上一家門口的石墩上坐下來,點燃一支香煙,邊凝視著那些牌坊,邊思緒聯翩,不能自已。他看到一些袒胸露背的少女和穿著時髦的少年,勾肩搭腰,從牌坊下嘻笑而過,不禁感歎這些青年跟慘死在貞節牌坊下的女人比較起來,是多麽幸運嗬!

這時一個衣衫襤縷,彎腰駝背,六七十歲的小腳老大娘走到他跟前,伸手向他乞討,他給了那老大娘一元錢。幾個衣服破舊、表情呆滯、滿臉流汗、十二三歲的女孩,身背一大捆青草,穿過牌坊,從他跟前經過。他想這些女孩是學齡兒童,現在本應該坐在教室裏學習,於是就問女孩"為什麽不上學"?女孩說"沒有錢,娘不讓上"。他又問"背的草是幹什麽用的"?女孩說"喂羊"。他不禁為那女孩婉惜、不平、憂慮起來!他想起了楊萍和小梅少年時的形象,他想那些女孩中會不會出現第二個楊萍、第二個小梅來?他凝視著眼前的黑色牌坊,愁緒綿綿,心潮起伏。那些行色匆匆的遊客有幾個人知道這些牌坊的醜惡麵貌和罪惡曆史呢?

這些貞節牌上鐫刻著許多烈女(寡婦)為丈夫守節的英烈事跡,目的是表揚烈女,宣傳禮教。有些烈女是所謂"娃娃親",甚至是"指腹為婚",尚沒完婚丈夫就死了。"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男",那些女孩子必須為未婚夫守節終生。大多數烈女都不是正常死亡的,投井、上吊、服毒,有的甚至是被自己的親人殺死的。殺人的動機是為了家族的門風和榮譽。有些女孩死亡時僅僅十二三歲,有的女人從沒有見過自己的男人是什麽模樣,有的女人一生連愛人的手都沒有拉過,就暴死閨房!死得越慘越烈、守寡的時間越長越好。

那些在風雨中矗立了幾百年、上千年、鏽跡斑駁、冰涼蒼黑的石頭,是一個個如花似玉活生生的肉體的化身,每一個牌坊上都附著一個妙齡少女或美麗少婦的冤魂,浸透著她們的血淚!

想到此,誰也不能不為之扼腕歎息,為之可惜可痛!

它是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或三妻四妾的男人大老爺專橫跋扈的標誌!它是壓在中國婦女頭上的一座大山!它是愚昧、荒誕、醜惡、凶殘的象征!它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癌瘤!它不是烈女的光榮,而是民族的恥辱!

矗立在地麵上的牌坊很容易毀掉,但它鐫刻在民族精神上的烙印,不是一代兩代人就可以清除的!

楊萍和小梅的悲劇就是在這些牌坊的陰影下發生的。

方域覺得他有責任清除這個烙印,有責任把楊萍、小梅這類女人的命運昭示世人,以醒未來人!

 

 

第十八章

(一)

方域攜帶一個簡單的行囊,向伏牛山深處走去。在深山老林中漫遊了多日,這一天來到一個地方。

環視四周皆是崇山峻嶺、峭壁懸崖、怪石突兀、飛瀑雷鳴。山頭、山坡、峽穀、峭壁上,生長著原始的千年鬆柏,雜以櫟樹、楊樹等各種闊葉林木。樹林間荊榛叢生,雜草遍地;各色奇花,爭芳鬥豔;山風一起,鬆濤起伏呼嘯;白雲峰間繚繞,山嵐穀中飄湧;溪流叮咚,蟲鳥啾鳴。正是:"鳥鳴林更靜,雲飛山愈幽"。置此情景之中,便覺綠色潤目,萬籟靜心,香氣盈懷,清氣爽人。千般凡念俱消,萬種塵思皆無。

正前方青色石峰上,幾棵勁鬆中,有一巨石,極象一坐姿人形。坐南朝北,光頭,仰麵,雙臂迭抱,雙腿盤曲,靜坐在白雲之間,藍天之下。

啊,石佛!栩栩如生的坐佛!

方域正在凝望,突然間佛頭頂,佛背後,現出一片紅光。

啊!佛光,這就是傳說中的佛光!

這種現象隻有在一定的地質、氣象條件下偶爾發生,極難看到。今天不知是方域有緣份,或是有福氣,竟然幸遇!他好不激動,好不興奮!景仰之心,崇敬之感,神聖之情,油然而生。他正在佇立仰視,佛光倏然消失。

方域把視線下移,在青山綠海之中隱現一黃牆青瓦的建築群,方域知那一定是座寺廟。便沿著曲折陡峭的山徑,迤邐向寺廟走去。來到廟前,見寺廟規模不大,然而建築緊湊,莊嚴肅穆,廟門的門額上書寫三個顏色年久剝落的大字:"佛光寺"

方域覺得這寺廟,這坐佛,這佛光,和周圍的山色林景,非常熟悉,非常親切。仿佛在夢中見到過,又好象什麽時候經曆過。便產生了一種歸宿之感,一種隱隱的鄉情,安逸、幸福的感情湧上心頭。

"此靈山寶地,就是我的歸宿!"

他輕輕地背誦起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

        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以心為形役,

        奚惆悵而獨悲。

        既以往之不見,

        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而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方域走進寺內,見寺內有幾間殿堂禪房,雖然破舊,但卻整潔,院內古木參天,花木扶疏。真可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銀須飄然的老僧接待方域。方域說明要在此長住,老僧以為他要出家,想了解考驗他一下。見方域進香拜佛時,不象一般香客那樣三跪九叩,而是彎腰鞠躬,略施一禮,就說:"先生禮佛時並不認真莊重,並不象崇佛之人。"

這時,有男女二人,正在向佛祖跪拜,進香,往"功德箱"裏塞錢,又抽簽問卜。

方域說:"請師傅猜猜看,那一對正在禮佛的男女,此時心裏想的是什麽?"

老僧說:"那男施主可能是求佛祖保佑他發財;而那女施主可能是求佛祖保佑她平安。"

方域說:"師傅猜得不錯。他們看是在禮佛,實際上是求佛利己。而我無求於佛祖,隻是對佛祖創立傳播佛經佛義普渡眾生的慈愛精神表示敬仰。佛祖如果有知,他是喜歡我呢,或是喜歡他們?除非佛祖現在正缺少那兩個小錢花。"

老僧吃了一驚,本想將方域一軍,想不到反被方域將了一軍。隻得答道:"佛門一向戒財戒色,焉能貪求施主的金錢!先生無私無欲,正是佛門的教誨。"

方域說:"世上許多人家都把已逝長輩的遺像擺放在香案上,有些人也對先人的遺像燒香上供,師傅可曾見過?"

老僧答:"人們懷念長輩,表示孝心。"

方域說:"起初佛門弟子用金、銅、玉、石鑄塑佛祖的金身,其用意跟凡人等同,不過是紀念、敬仰罷了。後世的凡人俗眾把佛祖視為統治仙界,掌管陰陽的神靈,可以給人賜福免禍,不過是對佛的誤解和迷信。佛在佛家的經典著作中,佛在人的心裏。"

老僧問:"以先生看,佛的真諦在哪裏?"

方域答:"佛教和其它宗教一樣,提倡節欲。以此避免社會競爭,繞過社會矛盾,以求肉身的平安,精神的安寧。克己節欲,積德行善,慈愛眾生,就會立地成佛。"

老僧更加驚奇,對方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說道:"看來先生悟性超群,慧根很深。先生如果入我佛門,定是高僧!"

方域笑道:"我現在尚無剃渡出家的打算,隻是想在寶寺小住數月,請師傅租給我一間禪房,搭夥在寶寺,嚐嚐寶寺的素齋,房租和夥食費我照付。算我是帶發修行也好,算我是遊客借宿也罷,請師傅助我。"

老僧說:"敝寺尚有空房,隻有兩個徒弟,夥上多做一份飯也算不了什麽,至於金錢,好說。"

 

(二)

從此方域就在廟中住了下來。

早上,方域跟和尚們一起吃了饅頭、稀飯、鹹菜,跟老僧打個招呼,走出廟門,向廟後深山老林走去。行走數百步,見林木較稀疏的草叢中,開放著叢叢藍色的野花,花朵不大,然而藍中透紫,顏色非常鮮豔。采擷一朵,放在鼻下嗅一下,清香撲鼻。方域邊走,邊信手采擷,不一會,便盈手滿握,方域不禁吟起了陶淵明的詩句:

        結盧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天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渴了,追尋泉水"叮咚"之聲,來到一山泉傍,見石縫中湧出一股清泉。方域掬一捧嚐之,味道甘冽清爽,痛飲了幾口。

累了,便選擇一平坦的青石,仰臥其上。眼觀白雲悠然飄飛,耳聽小鳥婉轉鳴唱,逸然之情滿懷,不知不覺便悄然入夢。

餓了,行走數十米便有幾株彌猴桃樹,樹上掛滿了彌猴桃,半數已經成熟。方域擇個大色褐的,摘下兩個。咬了一口,酸中透甜,清香爽口。

中午吃的是紅燒豆腐、清蒸竹筍、蘑菇清湯和白米飯。豆腐是寺內和尚們自己加工的,竹筍和蘑菇是和尚們采的野味。

下午有位小和尚要進山采摘野蔬野果,方域跟他一塊去。行走了數裏路,采了滿滿兩筐。有綠色的薇菜、黑色的木耳、白色的蘑菇、青色的竹筍、褐色的彌猴桃、紫色的野葡萄、紅色的野山楂。采摘野味時,尋找時的期待、發現時的興奮、采摘時的快樂、歸程中的滿足,是方域過去很少體驗過的。方域感受到大自然的富足和慷慨,人和自然關係的融洽與和諧。這種勞動收獲時的輕快和歡樂,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享受。

飯後便和老僧坐在寺院內的石凳上,邊飲和尚們自己加工的茉莉花茶,邊談論佛義禪理,而後又下了兩盤棋。

晚上,為節省蠟燭,早早便息燈臥床。在床上透過窗戶,看天宇的一彎新月和閃閃繁星,遠聽鬆濤呼嘯,近聽秋蟲鳴唱,不知不覺便進入甜蜜的夢鄉。

清晨天色微明,便起床、穿衣、洗漱。走到院內,向師傅請教氣功吐納之法,而後和眾僧一起靜坐練功。

一個小時後吃早餐,早餐是竹筍、蘑菇、木耳、薇菜清湯,湯的味道說不出來的鮮美清香。方域連喝了兩碗,吃了兩個饅頭。從寺廟朝山下走約一華裏,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在溪水轉彎處或溪水落差較大的地方,形成許多水潭,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遠看似一串碧綠的翠玉。潭水遠看藍綠,近看清碧;水中青石荇藻、遊魚悉悉可見;潭水綠得可潤人的眼睛,清得可洗人的魂魄。方域擇一較大的水潭,盤腿坐在水邊的石上,持杆垂鉤釣魚。潭水中魚的密度大,魚兒又從沒有經曆過人的捕撈釣殺,所以特別易上鉤。當方域凝視著魚杆時,人世間的一切一切都拋到了九霄雲外。當魚標微微抖動的時候,神情之專注和緊張,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待魚標倏然下沉,方域飛速起杆,一條銀魚破水而出,在空中抖動的時候,那種快樂真是由衷而出,不可名狀。

和尚們不殺生,不吃魚,所以方域隻得將釣上的魚兒放生。他想起了薑太公蟠溪釣魚的典故,薑太公是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於釣周文王。現在他不可能碰到第二個周文王了,他是"漁翁之意不在魚,而在乎山水之間也"

晚上,方域臥在床上用半導體收音機聽了半個小時的新聞,忽然心血來潮,想欣賞一下深山夜景。就來到寺外,選一製高點,站在一巨石上遠眺。

夜空一澄如洗,峰影林色朦朦朧朧,似一幅潑墨濃寫的水墨山水。峰頂林稍上浩月好象搖搖欲墜,皎星仿佛伸手可摘;萬籟俱寂,心緒如夢。

每天方域除了遊玩之外,就讀點書,爬爬格子,寫點一生的心得體會。這一天他寫累了,放下筆,忽然想起老僧要他的墨寶,於是就揮筆寫了一幅,內容是:

俯仰終宇宙,

不樂複何如。

不知不覺,方域已在寺中住了月餘。這裏的飲食和空氣絕無工業化學品的汙染;這裏無人間的糾紛,也無世上的汙濁,有的隻是大自然的美麗和人與大自然的諧和;生活純樸,精神寧靜。此地鍾靈毓秀,是他落葉歸根,終老天年的人間福地。

 

(三)

方域費盡周折,辦了有關手續,在寺廟左側四百餘米處,選了一個背風向陽比較開闊的地方。從山下小村裏請了幾位農民,費時半年,花費一萬元,建築了兩間石屋。石屋的牆壁完全是石砌的,屋頂是木質梁、檁、椽,上覆石片,木質門窗。方域書寫"陋室"二字貼在牆上。

屋前砌一石桌,和四個石凳。

方域又請了兩個木工,費時月餘,做了一套日常生活必須的家俱。全是木質原色,並不油漆。

日用必須品需到山下四十華裏外的小鎮上去買,每個月方域去采購一兩次。往往是頭一天下山,中午到達鎮上,下午采購,晚上宿在鎮上,第二天一早上山。方域自背二十斤左右的貨物,開始時要七、八個小時才能到家,後來五個小時就可以了。二、三個月進城一趟,去銀行領取退休金,附帶采購些必需品,來回要三四天的時間。

石屋後有一塊空地,大部分是石頭,土層極薄,方域決定在那裏開辟菜地。他就從遠處往地裏運土,外出不論幹什麽事情都隨身攜帶一個編織袋,順便捎帶點泥土。十斤八斤很好,一斤二斤也不嫌少。就這樣日積月累,費時一年,竟然成就了一塊三分大小的菜地。方域在地裏種上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他一為了安全,二為了排遣寂寞,在城裏花了兩千元買了一條德國黑貝狗仔帶回石屋喂養。一年後那狗長成了一條雄壯的黑狗,方域給它取名貝貝。

貝貝身高一米,舒展起尾巴身長兩米,體格比狼還高大。性格既溫順又凶猛,智商非常高。人和狗相依為命,情深意篤。方域無論走到哪裏,它都緊緊跟隨,是方域的忠誠衛士和開路先鋒。方域緊挨著自己的床前做了一個狗窩。冬天方域常常坐在床上,將雙腳踩在狗腹上取暖。貝貝各方麵的表現都差強人意,隻是它的飲食頗使方域傷腦筋。它喜食肉類,且飯量極大。方域每次下山采購,總要為貝貝買些豬、牛、羊的頭、腳、下水,但是很難滿足它的需要。它隻得跑到山林中自己找些吃的。有一次竟拖回一條偶蹄動物的大腿,飽吃了兩天。

有一天半夜,方域聽到室外有狼嗥的聲音。貝貝起初是敏感的豎起耳朵,接著跳出狗窩,煩躁地在屋內跑動,繼而以嘴拱門,嘴內哼嚀不停。方域知它找到了配偶,想放它出去幽會野合,又怕它一去不回。考慮再三,最後發揚了"狗道主義"精神,還是放它出去了。一個小時後,它果然回來了,顯示出心滿意足的神態。方域不禁感歎"狗的忠誠勝於某些人"

 這一天,方域早餐以後,在森林中散步半個小時,按慣例在書桌前坐下,攤開稿紙,開始寫作。寫的是一篇雜文,題目是《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副題是《中國向何處去》。他左手執煙,右手握筆,時而俯首疾書,時而抬頭凝思,斷斷續續寫了一個小時,紙煙抽了四五隻。隻覺得思路不暢,文澀筆滯,文章寫不下去了。意識到原因在於觀點模糊,需要補充材料,理清思路。於是從書架上取下《資本論》第三卷和恩格斯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走出陋室,在三寸高的草坪上坐下,背倚一高大的鬆樹軀幹,展開書卷閱讀思考。空氣散發著醉人的芳香,暮春的陽光照在身上,覺得渾身暖烘烘、懶洋洋的。他畢竟六十多歲了,人老好打盹。不到一個小時就感到眼皮澀滯,睡意朦朧,由不得兩手鬆散,兩臂垂落,腦袋一歪,眼睛一閉,鼻孔裏輕輕地響起了鼾聲,書本掉落在大腿上。貝貝始終靜靜地臥在方域的身側,為主人伴讀。現在它知道主人又要打盹了,知趣地把狗嘴擱在前肢上,也半閉上了雙眼。

方域朦朦朧朧在樹林中見到一大胡子的老人,仔細端詳,不禁喜出望外,急忙走上前去,雙手緊握大胡子老人伸出的右手,笑說道:“莫非是馬克思同誌嗎?”

“我正是幾十年前令全世界的富人聞風喪膽,全世界的窮人頂禮膜拜的共產黨的頭頭馬克思。近幾年已經很少聽到有人呼我‘同誌’了,尤其是在這深山老林裏,真是令我驚喜!”大胡子老人幽默地說道。

“久仰,久仰!非常高興見到您。您近來可好?”

“既然當上了頭頭就好不了。哪有我青壯年時代坐在大

英博物館裏寫書自由自在,也比不得你這個中國隱士藏在深山老林裏清高。過去我的廟門前朝拜我的人可以說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香案前香火燎繞,炙手熏天。昔日道袍加身,決非我的本意,每日如坐針氈,嫉惡交加,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今日‘門前冷落車馬稀’。昔日我的那些不肖徒子徒孫把我寫的書出版了上億冊,有的人讀它不求甚解,斷章取義;有人的不過是把它空置在書架上,從不閱讀,裝潢門麵而已。把我的頭像象你們中國的門神灶爺一樣貼得到處都是。我了解,有的人是盲目崇拜;有的人是讓我看門護院,避邪驅鬼。國際歌裏寫道:“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破除迷信,卻被捧成救世主,吹成神仙,當作俄國的沙皇,真是荒謬之極!俄國的列寧說得好:‘真理多走一步就變成了謬誤。’我的學說被吹到雲彩裏了,豈能不產生天大的笑話!現在倒好,世界上紅旗紛紛落地,我的頭像大多被送進了垃圾堆,我的著作被擺在地攤上賤價出售,或者論斤賣給收廢品的。凡此種種,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的理論雖然談不上是絕對真理,但我的治學態度是嚴謹的,材料是詳實的、結論是科學的。我的共產主義信仰,雖然需要後代人的實踐、補充、修正、發展,但動機是純潔的,精神是崇高的,卻被後代的歪嘴和尚念歪了。中國的思想家魯迅曾經說過,殺人有捧殺和棒殺兩種。十九世紀下半期、二十世紀上半期,封建社會的遺老遺少們和資產階級中的反動派對我的學說進行棒殺,他們越是揮舞大棒,我的學說越壯大,意想不到的是卻被我的不肖徒弟捧殺了!‘我播種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

方域聽此心情沉重,嚴肅地說道:“您不必傷感。回顧曆史,許多學說被後人有意無意地曲解附會篡改是屢見不鮮的。譬如耶穌基督傳教布道的動機是救世濟人,聖經的宗旨是勸善懲惡。中世紀的那些自封為天主聖徒的主教們,左手執十字架,右手拿聖經,跟封建國王、領主勾結在一起,壓迫剝削甚至鎮壓屠殺市民。因為‘日心說’違犯了宗教教條,以散布異端邪說的罪名,把科學家布魯諾燒死在廣場上,把伽裏略送上宗教法庭,關進監獄。那些主教和他們的業績最終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而耶穌基督的神聖形象被玷汙隻是局部的和暫時的,現在世界上不是仍有數億人在信仰基督嗎?您是一個學派的宗師,您的淵博的學識、崇高的人格將永垂不朽,留芳百世。您的學說,或者說是主義,是人類知識寶庫中的一部分,其宗旨是改造不合理的舊社會,解放全人類,其性質是革命的進步的,也將永遠被後人尊重。”

馬克思用睿智而慈祥的眼光盯著方域說:“你才是我真正的學生。看到中國有你這樣的思想家發揚我的學說,我感到欣慰!”

“承蒙導師的誇獎,榮幸之至,慚愧之極。思想家一詞實不敢當,我不過是好讀點書,好動點腦子,好高騖遠而又不切實際而已。有一句俗話諷刺那些不現實的人,叫‘吃飽撐得了。’我是吃飽餓肚都不安分的人。隻是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家,百無一用的多餘的人。 “你太謙虛了。不要稱我為導師,稱一‘師’字即可。這個‘導’字就是主導的意思,主導往往就有先入之見,先入之見即是孔子的教導‘勿臆、勿必,勿我’中的那個‘必’字的含義。”“老師的見解極是。我有一疑難請教老師,請問您對現代中國的革命和發展問題是怎樣認識的?中國該向何處去呢?”

“‘以史為鑒’,為了說明中國的革命和發展問題,先回顧一下世界曆史。在世界近代現代曆史上,國家的革命和發展模式主要有四種:一種是美國模式。美國是由世界各國的移民組建的國家,曆史很短,不適合跟中國這樣曆史悠久的國家比擬,我們就不談了。二是法國模式。法蘭西民族熱情浪漫,十八世紀的大革命武力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國。采取了激進的政治和經濟措施,把國王和許多封建貴族送上了斷頭台,沒收了封建貴族的財產。看起來轟轟烈烈,非常痛快。可是因為經濟基礎不牢固,其它的條件也不具備,不久就王朝複辟。以後又經曆了多次武裝革命和王朝反革命複辟,直到第三共和國建立之後政治體製才穩定下來。法蘭西民族在長達半個多世紀裏飽受多次國內戰爭和對外戰爭的苦難,終於在經濟發展和毆州爭霸中都敗給了英國。第三種是英國模式。英國的民主革命雖然也有武裝鬥爭,但不過激,保留了英王名譽元首的地位,也沒有對英國封建貴族采用肉體消滅和沒收財產的過激措施,經過‘圈地運動’多數英國貴族轉變成了資產階級。英國社會的改革和轉型是漸進式的,因此社會並沒有太大的動蕩,經濟發展也較快。至二十世紀初,繁榮昌盛的日不沒落的大英帝國終於出現在世界舞台上。第四種是德國和日本的模式,民主主義革命比英國保守,是法國激進革命的另一個極端。雖然完成了經濟體製的轉型和發展,但政治改革和文化革新滯後,德國的容克地主和日本的天皇武士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麵仍然保留了強大的勢力,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德國的大日耳曼精神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終於使德國和日本走上了對內專製對外侵略的法西斯道路,挑起了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和德國、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苦難。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美國家的引導下才完成了民主革命,經濟也得到了大發展,成了和美歐胼駕齊驅的發達國家。中國的革命和發展應該吸取法國和德國、日本的教訓,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既不要激進,也不能滯後。從中國的社會實際上看,激進派是有的,譬如八九年的六四風波中就有激進派的部分影響,但不是主要的。中國經曆了長達二千年的封建專製製度,中國的現代革命又是在斯大林專製主義模式影響和指導下發生的。幾十年來,形成了一個跟專製主義有千絲萬縷聯係的既得利益階層,在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麵都處於主導的地位,他們傾向於維持現狀,反對改革,這是主要的。鄧小平先生講的‘要警惕右,但主要是反左’,就是這個意思。“和平崛起”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政治民主作前提,則既不會有和平,也不會有崛起。近來,出現了《中國說不》、《中國不高興》兩本暢銷書。主張中國跟美國全麵對抗,爭奪世界領導權。表達出的狹隘民族主義的思想,狂妄自大的浮躁心態,就是一個不祥的預兆。近年來,藝術界對秦皇、漢武、康熙的大肆吹捧,有位紅極一時的曆史學家甚至說出了“清初的文字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這樣的混帳話,也是一個不祥的預兆。時下掀起的尊孔興儒是好的,經也可以讀一點,但是,儒家思想要跟馬克思主義自由民主主義等現代思想相融合。如果把儒家思想中的複古守舊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等級、愚忠愚孝照搬到現代社會,那是不好的。有人借尊孔之名販賣封建專製主義,這又是一個不祥之預兆。在國內社會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專製主義者為了轉移人民爭取憲政民主的視線,就會煽動和利用這種思潮,把中國推向危險的戰爭邊沿,重蹈德國和日本的覆轍。中國可以追求 “富”,追求“強”,但不要追求“大”。斯大林主義的幽靈和中華大帝國的幽靈,實在是中國之大患嗬!千萬要驚惕。中國有位偉人自詡為信仰‘馬克思主義加秦始皇’,用封建專製主義強奸馬克思主義生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怪胎,真是對我的奇恥大辱!實踐已經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他的所謂馬克思主義並非是我的主義,而是斯大林主義。我的主義是和專製主義水火不容的,共產主義的目的是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它的出發點是人道主義的,它的精神實質和民主主義、自由主義是一脈相通的。依我看,‘馬克思主義加自由民主主義,加孔孟之道,即是和諧文化和諧政治,再加多種經濟成份的多元化的現代化的經濟,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部內涵。’真理和正義好比是母親,馬克思主義和自由民主主義是她生的雙胞胎,必將合二為一,殊途而同歸。還是孔夫子棄其兩端而執其中,追求折衷調和的中庸之道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子曰‘和而不同’,《禮記》、《中庸》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和諧就是‘和而不同’的意思,‘不同’就是有差別,有矛盾,但是矛盾的各方要互利互補,互相依存,和諧相處。‘不同’還有不‘獨尊一家’,不‘輿論一律’的意思,承認政治和思想的多元性,這是和諧的前提。目前在中國建設北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最現實最好的選擇。至於共產主義,法國的巴黎公社隻維持了幾十天就失敗了,蘇俄的共產主義的實驗也以失敗而告終。由此看來,它的具體內容和實現的方法,隻能由社會革命實踐和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來決定,現在談它為時尚早,隻能是空談,以不談為妥。”

方域聞言毛塞頓開,心中感歎:“真是高瞻遠矚、博大精深,不愧為一代偉人!”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教誨。”

馬克思微笑一下,向方域擺了擺手,消失在森林中。

方域醒來,進屋在書桌前坐下,繼續寫那篇未竟的文章。覺得文思如泉,一氣嗬成了一篇錦繡文章。

有時,方域長夜難眠,憶起坎坎坷坷的一生,想起親人故友、繾綣舊情,或是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動、國事的盛衰、人民的苦樂,幾多的邪惡荒誕、種種的不公不平,便產生諸多無奈,許多惆悵,由不得心潮起伏,激情難奈。某種不明原因的煩躁,說不出滋味的憂傷,縈繞心懷。些許寂寞,些許淒涼,令他更難入睡。

於是,他就從牆壁上取下他那把心愛的棕黑色的"二胡",走出陋室,坐在鬆樹下、玫瑰旁的石凳上,拉起琴弓,扣擊琴弦,把滿腔的憂怨、萬種風情傾注於那二根琴弦之上。此時,一曲"二泉映月"幽美的樂聲,回蕩在寂靜的深山老林的夜色之中。那樂聲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舒緩、時而急促;如愛如怨,如泣如訴!一會兒泉噴水湧,暗濤翻騰;一會兒月白風清,一碧萬頃;一會兒樹影煙花、似幻似夢。驀然曲終,萬籟俱寂,隻見月色慘淡,山林朦朧。

曲雖終,情猶在,餘音未盡,人已陶醉,方域不知不覺便潸然淚下。貝貝依偎在方域的膝旁,仿佛感知了主人的傷感,更親近地依偎向方域,伸嘴親吻方域的肩膀。方域放下二胡,伸手抱緊貝貝的脖子,把麵孔貼在狗頭上,任熱淚撲籟籟滴落在貝貝的身上。

偶爾有采藥人進山采藥從方域的石屋經過,方域往往請他們在屋裏盤桓一兩個小時,招待他們吃喝,閑聊一陣。無形之間方域從采藥人那裏學了不少本草知識。後來方域買來一本"本草綱目",興之所到就研究一點草性藥理。偶而也進山采藥,用於自己的保健醫療。

方域每天到山林裏散步遊玩,順便采摘些野果野蔬自用,有時到溪潭垂釣。在家中或者是讀書誦詩,或者是爬爬格子。凡念俱消,欲望皆無,日子過得如同閑雲野鶴。不知不覺已有兩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