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月

資深記者,專欄作家。
正文

抓“典 型”--塵封的記憶之三

(2009-05-19 21:35:48) 下一個

     抓“典 型”--塵封的記憶之三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老記在內地一市委宣傳部任新聞幹事,與記者也沾得上邊。其時,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老記當年還是小記一個,剛剛出道,年輕氣盛,又吃得苦,經常下鄉去抓典型。其中有幾個典型火爆一時,享譽國內。典型中有種果能手彭金剛,種糧大戶程和水,最出名的是高考落榜不失誌、揭榜承包村裏果園的女青年邵秀清。記得她的事跡曾被國內外數十家報刊轉載,她本人也榮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並被當選為團中央十二大主席團成員。這些典型,奠定了老記的江湖地位,老記也頗為自得。

一年後,市裏開農村致富能手表彰大會,派老記去總結彭金剛等老典型的經驗材料。老記滿以為輕車熟路,手到擒來。興致勃勃下了鄉。老記首先回訪種果大王彭金剛,來到老彭的果園,隻見規模是大了許多,但果園凋零破敗,老彭也不見蹤影。一問,村民們七嘴八舌地數落老記:“都是你們秀才幹得好事,害得老彭跳了江”。原來,老彭出名後,縣裏鄉裏都鼓動他擴大果園規模,銀行也爭著給貸款。老彭頭腦發熱,貸巨款擴充果園,結果是果園大了,果子多了,但賣不出去。加上嫌貧愛富銀行又紛紛逼債,老彭一氣之下,跳江自殺了!

 

采訪程和水,老記也撲了空。村民們告訴說,老程早不種糧了,進城賣冰棒了。一了解,程和水遭遇和彭金剛差不多,一樣是縣鄉要求其擴大規模,一樣是銀行競相貸款,一樣是糧食多了賣不出去。老程欠了一屁股債,隻好躲進城賣冰棒糊口。
 

老記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去采訪當時名聲最大的邵秀清,也未找到人。村民們告訴老記:“邵秀清早已進城當工人了。”原來,小姑娘人小鬼大,利用當時的政治資本和上層關係,先是辦了“農轉非”,隨後又被特招進了一家國營大廠。想不到老記的錦繡文章倒成了小姑娘跳出“農門”的敲門磚。
 

回城後,老記自然是有辱使命,交不了差。隻好臨時抓了幾個新典型充數。更要命的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老記抓得幾個典型命運的大起大落,成為圈內人的笑料。有好事者還編了一個段子挖苦老記:

彭金剛,跳了江;

程和水,賣冰棒;

邵秀清,進了廠;

大秀才,臉丟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