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舊茶罐

(2009-06-21 12:47:17) 下一個

來源:清談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有朋友,送來一個舊茶葉罐,大約是錫做的,10X10X15厘米,重重的,也厚厚的,四棱八角,口圓底方,看起來像是有點年頭的了。

舊茶罐的四麵,有兩幅圖,和兩幅文字,兩幅圖分別為竹子和花草,文字的下麵,各有圖章一幅,不認得而且不一樣,焊接的很精巧,天衣無縫,所以開始還以為是小日本的東西。

文字介於正楷和行書之間,一幅叫“龍泉東井葉”,一幅“上品北山芽”,繁體的。

龍井,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四大名茶之首。而龍泉,則被台灣人給拿了去,做成了注冊商標。顯然,二者都不對。

網上狗一狗,得江夏文藝電子版祁金剛《風物勝景話靈泉》一篇文字,似乎是有一點關係的,現摘錄如下:

龍泉山,又稱靈泉山、夾山和江夏山。據《靈泉誌》張鬱《含山樓記》記載:“靈泉一山,為三楚之首望,據鄂城之雄風,漢誌以江夏山名之,彼有取爾也。至唐而有夾山之名,謂兩山對峙,而二水夾流也。”唐朝乾寧元年宰相李磎《靈泉記》這樣描述:“泉以靈名,非有蛟龍之與處,而後為靈也。茲泉之靈,以山能興雲雨、致風雷,而始名為靈耳。凡泉皆有源,有源必有流,而後清濁攸分焉。斯泉無源亦無流,無清亦無濁。其色碧綠,其味甘美。烹茗香,浣衣潔,洗目明,濯膚澤,不與凡水類,其靈也如是。漢未有桃仙者,善卜地,尋龍至此。見兩岸如門,環似鋒鍔,有二巨石,似獬獸狀,泉湧然在磐阿中。桃曰,此靈泉也,不可鑿,鑿則雷雨至矣。”明朝初年進士辜皋在《蓼莪堂記》也有對靈泉的記述:“………東(縣東)六十裏,有山曰靈泉。萬樹如煙,一溪若碧。北山之下,多巨族大家。惟張氏居地,得山水之勝。其中有含山樓,右為秋風亭,左為春露亭。東西有二井,東井以觀晴,西井以占雨。鄒、沈二家,所謂雙龍眼是也。”明朝舉人孫熙在《江夏山記》中也記述了靈泉勝景:“江夏山去縣東六十裏,兩山排列,一水平湖,儼然萬綠蒼深處也。廣延可十裏許,無衡霍之雄,巍然作鎮;無方城之險,昂然壯觀,其不誌也亦宜。考江夏一郡,自洪武開武昌道,始為群邑之首,則山之得名,從手郡也。夫即從乎郡,則郡之號為山者,亦累累矣。胡此山獨冠以江夏二字,是必有說存焉,餘卒不自解,豈為群邑領袖耶,抑為江夏首望耶?訪之故老,謂此山為武陽侯樊噲所封地,家世居此,故冠以江夏,猶之鄂城冠以樊山雲,此其說似矣。噫!是山之秀,吳塘繞其北,梁湖繞其南。登高望遠,林木陰翳,煙火萬家,足以抒壯懷而供眺賞。由宋溯唐,惟有厲年;由晉溯漢,惟有厲年。遐稽往躅,以至今日,其為侯王將相之所鍾靈,農夫野老之所棲息,以及鄉紳先生之所遨遊而流連,牧童樵叟之所謳歌而上下者,俱於是手在。”

明朝吏部尚書張添祐《靈泉山記》雲:“上自西來,逶迤數十裏,起一奇峰,為諸山之祖,名為豐禾山,由豐禾而馬峽,而過峽,兩山排列,起伏不一,至馬鞍穀口,而複起獨峰,狀如筆格。筆格之左,有泉清列,傳為蛟龍之壑。獨峰而東,亙橫數裏,曰龍帳,曰寶蓋,曰父子嶺。兩山遙對,南為金堂,北為玉屏。”


龍泉山風光旖旎,景色怡人,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真乃植鬆柏以繞戶,插綠柳以橫堤。明代進士董禮《靈泉山水樂》對龍泉勝景進行了概括:“餘覽靈泉勝概,有峰有巒,有泉有流,有鬆有柏,有樹有竹,有煙有雲,有鶴有鶯,有鹿有虎,有桂有蘭,有花有卉,有溪有魚,有軒有亭,有樓有閣,有市有店,有茶有酒,無一不備。大約不出於山水而增其美也。餘喜讀書,尤好踏山,更好臨水。與二三良友,或春遊芳草,而花發鳥啼;或夏賞綠池,而魚梭荷衣;或秋飲黃花,而月影潭空;或冬吟白雪,而瓊樓玉宇。覺四時之景無一不與人同也。而餘之所取者,獨取夫鬆景雪景,風景雨景,煙景霧景,霞景雲景,清景朝景,爽景晚景。間嚐評論之:雪景之奇,奇在鬆而不在雪;雨景之奇,奇在風而不在雨;霧景之奇,奇在煙而不在霧;雲景之奇,奇在霞而不在雲;朝景之奇,奇在清而不在朝;晚景之奇,奇在爽而不在晚。噫,宇宙變變化化之道,盡在目前。”


這樣看起來,這個舊茶罐,似乎應該屬於湖北江夏的東西。所謂的龍泉,就是靈泉,而北山,就是玉屏山了。

隻是不知這湖北江夏之靈泉茶,目前還生產不生產?以及曆史上是否真有這東西?暫且存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