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雙杭老鋪回放---陳碧笙與上杭龍嶺頂的“福州店員總工會”

(2010-12-01 21:49:58) 下一個

   林精華 林開榕/文

   雙杭地區由於地處閩江下遊北岸,支流縱橫,具有水運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商業街的貨棧、商行和老鋪從發軔到走向繁盛,必須具備店址、老板、資金、貨源、運力、店員、中介人和經營理念等八大要素,節節連環,互為依存,缺一不可。其中店員素質的高低、業務熟識與服務態度如何,成為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雙杭地區的貨棧、商行、名店、老鋪,之所以存在時間久遠,長盛不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這與商家以“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對選擇“店員”有嚴格的要求:既要誠實守信,效忠老板;又要有商業知識,深諳經營與商品性能之道;既要手腳勤快,嘴甜心誠,又要對顧客服務周到熱情。雙杭地區許多名店、老鋪,如國藥業的“鹹康”、“廣芝林”,南北京果業的“德餘”,煙花鞭炮業的“蔡大生”等等能享譽榕城,就是靠店員與老板的同心協力,密切配合,把生意做好做大的。

  但商界良莠不齊,也有為數眾多的不良商家,惟利是圖,投機取巧,牟取厚利,欺騙顧客,在銷售商品時以次充好、短斤少兩、摻雜使假、哄抬價格等現象不斷發生。與此同時,不良商家置店員的合法權益於不顧,隨意撕毀合同、克扣薪金、增強勞動強度、延長工作時間,不關心員工疾苦,由此引起勞資矛盾和糾紛的事件屢有發生。雙杭地區的從業店員有數千人之多,為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早在上世紀20年代,即1927年1 月,革命青年陳碧笙、蔡珊等人就受中共福州地委的指派,在上杭大廟山龍嶺頂的“武聖廟”(見圖)內成立“福州店員總工會”。會址設在此地有其適合店員需求的原因。因“關帝”是“誠信神”,是社會公正、公平的化身,店員十分景仰。店員總工會成立後,組織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有錢莊、百貨、顏料、布匹、國藥、新藥、紗布、土產、米業、糖業、茶業、紙業等近四十個行業的店員加入,人數達萬餘人,與國民黨右派和不良商家勾結成立的官辦黃色工會———“福州總工會”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這一鬥爭含政治鬥爭與經濟鬥爭相結合的特點。1927年3月9日,店員總工會曾發動三千多店員和工人參加中共福州地委領導的在南校場舉行的反對蔣介石妄圖篡奪黨權的“擁護黨權”的萬人大會,會後進行請願遊行;4月3日,國民黨右派也發動“福州總工會”召開“擁蔣護黨”大會進行反撲。同時,店員總工會屬下的各行業工會發動店員和工人,普遍開展提高政治待遇、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的鬥爭。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開實行白色恐怖,形勢急轉直下,國民黨右派妄圖解散店員總工會。受黨的指示,店員總工會轉入地下活動。台江的一部分店員和手工業、人力車、電話公司工人秘密加入黨領導的“赤色工會”。1933年十九路軍入閩,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政治氣氛轉向活躍,“福州店員總工會”又恢複公開活動,布匹、綢緞等行業也成立店員總工會南台分會;人力車工會還組織工人糾察隊,維護社會治安。1934年“閩變”失敗,店員總工會再次轉入地下秘密活動,鬥爭一直堅持到福州解放前夕。上杭大廟山龍嶺頂的“武聖廟”成為福州店員、工人運動的紀念地而永垂史冊。舊址至今猶存。

  陳碧笙(1908 1999),福州人,為人作風正派,性格直爽,追求真理,敢講真話,關心勞動群眾疾苦,是我市著名的學者和早期店員工人運動的活動家之一。他青年時代就向往革命,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投入火熱的店員工人運動,是“福州店員總工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自“閩變”失敗後的一段時間裏,他以從商並長期執教作掩護;抗戰後期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的地下活動;解放戰爭時期,他積極配合吳石將軍進行搜集情報和對蔣軍上層將領開展統戰與策反工作(吳石是我黨派入台灣的“密使一號”,打入國防部,由於叛徒出賣,1950年就義);並多次代表吳石將軍赴香港與中共華南局福建組負責人張兆漢(建國後任中共福建省統戰部長)等交換情報、匯報工作和傳達黨的指示。建國後,陳碧笙參加福州民盟組建工作;1950年任福州民盟籌委,後調民盟省委任駐會專職常委,積極推動盟員參加福州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三反五反等運動,作出卓有成效的貢獻。1956年服從黨的分配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和曆史係主任。“文革”浩劫,他受到嚴重衝擊與不公正待遇,被關進“牛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落實政策。1980年出任廈大台灣研究所所長。在此後近二十年時間裏,埋頭著書立說,撰寫有關“民族史”、“台灣史”、“華僑史”和“工運史”的著作約200多萬言,陸續出版,為後學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1999年,因積勞成疾,不幸辭世,享年91歲。

  199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為表彰陳碧笙等領導福州早期店員工人運動的貢獻,把“福州店員總工會”的所在龍嶺頂“武聖廟”定為“福州曆史紀念地”,作為對後代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