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名城芷江

(2006-04-21 12:29:52) 下一個

  中國陸軍總司令部

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設在芷江七裏橋,距縣城七裏。

1945 年4 月9 日到 6月7日,芷江保衛戰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來到芷江前線,集結2 0個師的總兵力近20萬人迎戰,親自指揮這次重大戰役,確保芷江機場 。中國陸軍總司令部隨即遷來芷江,就在芷江機場空軍的這所房子裏,設立了陸軍總司令部,曆時兩月的芷江保衛戰,各種軍事部署和軍政會議,戰役指揮都是在這裏進行的。總司令何應欽的辦公室也在這裏,他在這裏處理軍政事務,指揮戰鬥。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7月26日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發出致中、美、英、蘇四國投降電,中午,裕仁天皇在東京電台向全世界宣讀《終戰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是日,中國國民政府主席 、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致南京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電,指示六項投降原則。8月16日,蔣介石又下令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全權處理受降事宜。8月17日,岡村寧次電複蔣介石,侵華日軍遵命投降,特派今井武夫總參謀副長等人為代表。隨後蔣介石又電告岡村寧次受降地點設在芷江。何應欽便帶人再次從重慶奔赴芷江準備接受受降事宜。從8月18 日起,一直到 9月8日何應欽離開芷江,9月9日在南京參加侵華日軍的正式投降簽字儀式期間,所有受降的各項準備工作 ,包括在芷江接受今井武夫等人的請降,新聞發布會,以及赴南京正式簽字,派遣赴南京的前進指揮所等,都是在這所中國陸軍指揮部進行策劃和指揮的。這裏還曾多次召開了中國戰區受降代表團和行政院顧問團會議。何應欽在芷江二十天時間,就是在這間辦公室裏,代表國民政府全權處理受降事宜和部內一切公務,並在此召見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副總參謀長。
  
中國凱旋門

座落在舞水岸邊的芷江七裏橋,距縣城七裏,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園建於此處。首先映入眼簾的這座古樸典雅的石拱門,是受降園的正門,它叫中國凱旋門。門上鑲嵌的四個血紅色V 字,是英語中的勝利“VICTORY”的縮寫字母,象征著中華民族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這座中國凱旋門,在全世界六座凱旋門中,羅馬、柏林、米蘭、巴黎、芷江,平壤中,隻有芷江這座凱旋門,是唯一標誌二戰勝利最有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受降紀念坊

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坊,位於芷江七裏橋磨溪口受降園內,離縣城七裏之路。是華夏大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紀念二戰勝利的紀念物。

抗日戰爭勝利之時,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參謀總長蕭毅肅、參謀副總長冷欣、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等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侵華司令官岡村寧次的代表今井武夫、橋島芳雄、前川岡雄等來芷江,在芷江七裏橋向中國政府請降,為紀念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完全的徹底的反對法西斯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勝利,第一次接受帝國主義的請降這一重大曆史事件,國民政府決定修建了這座受降坊。1946年,國民黨政府擬在芷江受降的地點,建一座5400平方丈的受降公園,隻是後來僅撥款在原受降簽字的房側修建“受降紀念坊”,1946年興工,1947年2月竣工。這座坊為四柱三拱門血字型牌坊式建築,通高8、5 米,全寬10、64米,中拱寬3 米,門洞高3、5 米,坊基為水泥澆築,上砌磚柱,四方形,水泥敷表麵,柱麵各邊寬11、6米,坊上水泥柱上刻有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題詞、題聯。受降坊由於用材差、質量低劣,逐漸剝落。1966年10月,文革期間被紅衛兵破四舊拆毀。1983 年4月省政府下文批準了修複受降紀念坊的報告,省地縣三級財政共同負擔經費。由芷江縣具體承擔修複工程,要求在原地按原樣複修。縣裏十分重視這一工作,安排了專門的縣領導抓,組織了班子具體一一落實,複修受降坊的施工由縣住宅公司來完成。複修後的受降坊將原來的磚柱改為了石柱,將題詞都雕刻在石板上,1985年8月底竣工落成。

坊正麵中間上部領聯“震古鑠今”四個字是國民政府主席蔣正中所題,下麵橫聯“受降紀念坊”幾個大字,這是當時芷江縣縣長楊化育所寫。坊兩邊的第一幅對聯也是蔣正中所題:

克敵受降威加萬裏

名城攬勝地重千秋

外麵兩邊的對聯是當時任國民政府軍委會委員長的李宗仁所題:

  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
  受降行大典千秋戰史記名城

兩邊拱門上另有小橫聯:“布昭神武”&line;和“武德長昭”。

受降坊的背麵,也有兩幅對聯,一是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主持芷江受降的何應欽所題:

  名城首受降實可知扶桑試劍富士揚鞭還輸一著
  勝地倍生色應推倒銅柱記功燕然勒石獨有千秋

另一幅是當時的國防部長白崇禧所題:

  我武自維揚滄海依然歸禹貢
  受降昭盛典神州從此靖煙塵

另有幾幅橫聯:萬古流芳、名垂青史、氣貫長虹。坊中間鐫著的石板上是《芷江受降紀念坊記》:

我國崛起東亞,巍然五千年矣!立國精神,原在大同。睦鄰柔遠,扶弱繼絕,斯為幟誌。清季甲午以還,東鄰日本,肆蠶食野心,強 前我台灣、琉球,而東北數省亦 假雯坐 見告。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肇釁,我最高統帥國府主席蔣公曾宣示:“和平未到絕望,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忍讓為國,於茲可覿。然敵未悔禍, 喬逞其兵,以三月即可亡我。我為所迫,遂起全麵抗戰,顧敵侈誌,欲爭霸寰球,微僅在我一國已也。既美英蘇各友邦與我同盟,德意瓦解,敵又以湘西之戰失利,本土為美彈所震,乃袒服請降。時中華民國三十四年

曆史書有時用筆抒寫,有時則用實物雕刻。巍峨的受降紀念坊,是中華民族在八年時間裏,用血肉之軀鑄就的震天動地的驚歎號!她將中華民族百多年來,飽受外敵入侵和蹂躪的恥辱曆史,做了一個燦爛的總結,劃上了一個永遠的休止符!她光照千秋萬代,像警鍾長嗚,告誡著炎黃子孫,血的教訓不能忘,隻有團結一致,攜手振興中華,強我中華,才能抵抗外侮,傲然於世界之林!
  
受降紀念堂

震古鑠今的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堂,位於芷江城東七裏橋磨溪口,原係中國空軍第五大隊,又名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第十四中隊的營房,建於1938年,由三棟橫條狀黑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呈長方形天井品字型 。每棟長44、1米,寬8、8米,建築麵積388、08平方米。

當時受降為什麽要在這裏進行?因為這裏一是靠近機場,二是這裏是中美空軍的駐地,便於警戒,三是交通也十分方便,房子是現成的,隻要稍稍布置一下,便可以做為會場使用。受降場麵積100、65平方米,兩端房間為出入口和休息室,正中一棟作為受降堂,右側有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左側有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辦公室,處理受降事宜方便。會場按當時標準禮堂布置,中間懸掛孫中山像,橫聯“天下為公”,直條“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像下端中懸“總理遺囑”,右邊是“黨員守則”,左邊則是“軍人讀訓”,會場上的桌椅是派車從安江紗廠搬來的。一間會場分為兩部分,進門右首為受降處,左首則是列席會議各界人士與記者所坐之位。

8月21日下午3 時,中方受降代表、列席代表、中外來賓、中外記者進入會場,受降會議上方為中方受降代表席,當時考慮雙方代表身份對等,所以何應欽便沒有出席受降儀式,便坐在會場後的休息室裏緊密注視著會場上的一切。 隻派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中將肖毅肅為全權代表,在正中位置坐下,右邊坐著副參謀長冷欣、日文譯員王武上校,左坐美國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準將。所有人員都坐好以後,肖毅肅中將宣示受降時的有關事宜。會議記錄為陳桂華中校,英文譯員是汪敬煦少校。列席會議的有:湯恩伯、張發奎、盧漢、王耀武、杜聿明、吳奇偉、廖耀湘、鄭洞國、張雪中、顧毓秀、刁作謙、劉英士、龔德柏等到及中外記者100餘人。

受降會場門口,有一條公路直與外麵的大公路相通,當時公路上都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荷槍實彈警衛的憲兵,進入會場的公路口,紮有一座鬆柏牌坊,上有一對聯:

  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
  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

  橫聯是:

  和平永奠!

下午3點40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橋島芳雄、前川國雄,在我方人員陳應莊、陳昭凱等引導下步入會場,向中方的受降代表行禮後,得到允許,才在下首的投降代表席上坐下,今井武夫居中。

下午四時,日本投降典禮開始。今井武夫向肖毅肅出示了證明本人身份的作戰命令副本;呈交了日本在華兵力配備分布圖;接受了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致岡村寧次中字第1號備忘錄投降命令。主要內容是:岡村寧次立即執行投降命令,令陸、海、空軍投降;中國戰區劃分十六降區,規定受降主官和接收地區;冷欣中將赴南京設前進指揮所。下午4點40分,今井武夫在《受降證》上簽字。肖毅肅還就南京設指揮所、空運部隊接收南京、上海、北平;電台聯絡等問題作出指令。4 時50分,日本降使退出會場。5時,日本投降典禮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