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華網:連戰又出"試題" 廈大校長再念"白字"

(2006-04-23 14:38:30) 下一個

去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打破國共兩黨數十年僵局,首度對大陸進行了“和平之旅”的訪問。之後,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也相繼訪問大陸,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發表演講。

本是一個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溝通的很好的平台與活動,但中國內地各高校的校長所表現出來的人文素質,實在令人遺憾和汗顏。

其一: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在宋楚瑜演講完畢後,贈送了一幅小篆書法作為禮物,內容是黃遵憲的《贈梁任父同年》詩:“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當顧校長即將念到“侉離分裂力誰任”這句時,就被“侉”字卡住,後經人提醒才得以繼續往下念。

其二:就是引發當時大討論的“七月流火”事件。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歡迎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的歡迎詞中,有雲:“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乃星名,指即心宿。夏曆五月,心宿位在中天;六月以後,逐漸偏西,暑熱亦隨之減弱。故“七月流火”是指天氣漸涼,而不是指天氣熱,這又是一個常識性的硬傷。

本想經過這樣的事件之後,各方能對此問題有所警覺,加強注意。不料前不久,連戰到廈門大學訪問,又出現了同樣的錯誤,讓人感到十分尷尬和憤慨。

2006年4月19日下午,在廈門大學授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名譽法學博士學位的儀式上,連戰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隨後,廈門大學請連戰主席題詞,連戰主席當場揮毫,寫下:“泱泱大學止至善 巍巍黌宮立東南。”

結果此次活動的主持人,廈門大學副校長潘世墨,當眾讀誦這兩句,將“黌宮”(正音當為“宏”宮)念成了“皇宮”(音),台下還一片讚美聲。

黌,是指古代的學校。又“黌門”、“黌宮”、“黌校”,都是指學校。如《後漢書·仇覽傳》:“農事既畢,乃令弟子群居,還就黌學。”也有“黌門施教有方,犬子才得高中”之說。

作為一個知名大學的校長,連代表學校的“黌宮”這一名稱都念不對,實在是文化界、學術界的恥辱,當再次值得中國內地學人的反思。曾有人對去年發生的事件辯解說,人家校長是學理工的,念了錯字有情可原,可卡嗑的詩作和用錯典故的發言稿,都是校方自己準備的,可見連預習功課都沒有作。就這次廈門大學的事件來說,潘世墨副校長可是學哲學的,純文出身,這總不能再以文理差異來文過飾非了吧。

當前,經過各大學院校合並之後,國家對各名牌高校的投入力度和關注程度日益增大,各名校領導的行政級別和待遇也隨之提高。這本應是提高高校水準和教學水平的有益後盾,可不想在出現了像上述這樣的、十分低級的錯誤之後,真不知國內和海外的有識之士看到相關新聞報道之後,會有何等想法和評價。

在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國學,中央又提出“八榮八恥”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難道這種看似口誤的小問題就沒有“榮辱”的成分嗎?國家需要發展生產力,需要提高綜合國力,這當然與基礎建設分不開,與理工方麵的人才分不開。但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科學的作用已經日趨突顯,大家在認識上,也不像過去一味重理輕文。國家和社會已經十分清楚的認識到,要想中國強大,其民族精神和民族本身固有的優秀文化不能丟棄,而中國文化的精髓即是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傳統文化。

目前,大力提倡從幼兒開始進行“讀經”教育,讓他們逐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而作為名牌大學的校長,是高級知識分子的代表,是高等學術殿堂的領導,如果他們連正字、讀音都不能起到一點帶頭和表率作用的話,我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宏圖偉願,在一定程度上應該適當打點折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