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尿床

(2006-03-08 11:13:18) 下一個

一、引子

樓上有人現身說法,大談小兒尿床。

其實這在美國,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很小的小孩子,都帶國內所謂尿不濕的一次性尿布。孩子兩三歲以後,才慢慢訓練用小廁所。如果一直尿床,就一直給他/她帶尿布,現在的小孩賊精,是會作最明智選擇的。

對於尿尿,孩子們的心理反應很不一樣。姐姐小時候,對尿尿比較的敏感,每次睡覺前,都要上很多次廁所。每次坐車的時候,也如此。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如果姐姐說要上廁所,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再開一站兩站都沒有問題。妹妹則不一樣,她晚上睡覺,一夜不上廁所,也沒有問題。但是在開車的路上,或是逛貿的途中,如果妹妹喊著說要上廁所,那就得趕快去。

妹妹六歲的時候,學校裏來了一封信,說妹妹有一個ACCIDENT,讓第二次多帶一條褲衩和褲子在書包裏麵,原因是她尿褲子了。以後這樣的事情,就沒有再發生過。問妹妹,她美美地說:I HAD AN ACCIDENT。美國的小孩,AN ACCIDENT IS AN ACCIDENT,絲毫沒有席一爸小時候,那種害羞的感覺。

二、隨地方便

席一爸小的時候,也沒有少尿床。一直到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還時不時的尿一下。

記得有一年的冬天,天氣很冷,席一爸是在上學的路上,有那麽一泡尿憋著,到處找地方。可這是在鄉下,哪裏有男女廁所?

農村的土路兩旁,都是莊稼地,有一個淺溝隔著,路兩邊載了速生的泡桐樹,夏天可以遮涼,春天可以檔風。冬天和秋天,莊稼都收了,一望無際,這泡桐樹,就被男人們撒尿時,用來遮羞。

席一爸看到前後左右都沒有人,就急忙走到一棵泡桐樹的側麵,擺好了姿勢,吹著小曲,大膽的暢快地淋漓盡致地撒起尿來。

唉,大事不好,屁股下麵咋那麽濕和熱?

原來是在做夢!

被子和褥子,都濕了。架在院子裏,曬了好幾天。才幹。

三、冤假錯案

還是席一爸。放完了學,到大姐家去玩。

大姐是養母的女兒,嫁在相隔不太遠的鄰村,她的歲數要大席一爸許多,當時已經有四個孩子,最大的外甥女,和席一爸同歲。

從學校到大姐家,不過三裏路。所以經常去。一次又去了,大姐當然很高興,就給做了很多好吃的東西。什麽好東西,都不記得了,反正,湯肯定應該是有的。

晚上,席一爸就沒有回自己的家,和大姐的大兒子,也就是外甥小強,睡在一張床上。一人一頭。

小強比席一爸小一歲,因此,也算是席一爸小時候的夥伴。但一般,席一爸都是跟比他大的孩子們玩,很少和小強玩。

但不知是怎麽的,夜裏席一爸就尿了床。

丟人呀,因為這是在別人家裏。而且是尿在了外甥的床上。大姐給外甥新套的被子褥子,平常舍不得鋪的,尊貴的席一爸來了,特地拿出來用的。

這可怎麽辦?用屁股暖吧!好在隻是尿濕了褥子。

一夜無眠。

早上,趁小強去廁所撒尿的功夫,席一爸把褥子給顛換了頭,繼續睡覺。

媽,我尿床了!

吃早飯的時候,小強一臉沮喪,十分不好意思地告訴大姐。

嘿,光陰似箭,一晃都幾十年過去了,席一爸當年一手製造的這起冤假錯案,一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給平反昭雪的意思。

四、姑姑講的故事

姑姑和姑父住在鎮子上,是公社部所在地,也就是首都的意思,離席一爸家也不遠,七八裏路。姑姑和姑父老兩口沒有子女,心腸也好,也最喜歡娘家侄子們上門熱鬧。每次來人,都好吃好喝好招待。

姑父三和伯父,從小就是好朋友,大小差不離,比較對脾氣。三伯父當鄉主席的時候,最喜歡讓姑父給拿意見。三伯父犯事的時候,一直也都是姑夫跑前跑後,上下打點,傳遞信息。所以三伯父的事情,姑父也最清楚。等到三伯父被冤死了(目前都以為是死了),三伯父的兒子,也就是席一爸的二堂兄,最受姑父和姑姑的溺愛,自不在話下。

當然了,那時候還不一定有席一爸,或者是席一爸才剛剛出生,因為二堂兄比席一爸大十歲。否則以席一爸的乖巧伶俐,出人頭地,哪裏還顯得著二堂兄。

不過席一爸,小時候最佩服的人,就是這二堂兄。

話說這二堂兄,乳名叫娃子的。都長成半截樁子了,向往常一樣,到了姑姑家,吃住玩耍,自不在話下。

一夜無事。

第二天一大早,姑姑聽娃子喊了一聲:姑姑,我去街上了!

去吧,你姑父也在那裏,記得要回來吃飯。

噢!

早上吃飯的時候,沒有見娃子回來。中午散了集。也不見娃子的麵。問姑父。姑父也說沒有見著。怎麽回事兒,以前都是吃飽了不得飯才走的,今天怎麽回事兒?

大概是一個人回家了,孩子大了,由他去吧。姑父這樣說。

姑父和姑姑,也就沒再往心裏去。

等晚上收拾床鋪的時候,才真相大白,原來,娃子尿床了!

這個故事,被姑姑講了一輩子。在我們兄弟間,也早就成了趣聞。現在,姑姑都故去四年了,二堂兄也都開始做爺爺了。記下來,也算做是一種紀念吧。

五、馬家軍

這個馬家軍的故事,是我上小學時的一個教哲學或政治課的一個老師講的,這老師姓張名一,是公曆老師,因而好記。可是張老師沒有待多久,因為政策落實了,就調回城裏去了。

張老師講這個故事,是為了向同學們說明,好事和壞事,有時候是可以互相轉化滴。

說是在從前哪,有一個小孩姓馬,是一個窮孩子,叫什麽名字,不記得了。家裏也好象沒有什麽人。隻是知道,他是個長跑運動員,每年在縣裏和省裏,運動會都拿名次。

記者們就采訪他,問他有什麽長跑的秘訣,好向全國推廣。但每一次問他,他都不肯說。

可是有一個記者,比較用心良苦。就每天暗地裏觀察他。終於發現了秘密。

原來,這位馬同學,住在馬路邊,離學校也比較遠。這馬路,是男女學生們上學的畢經之路。

每天早上,等同學們從家門口上學過後,馬同學才起來,把被子和褥子,晾在門前的繩子上曬。然後再跑去上學。可是到了晚上,馬同學又是第一個到家,等同學們路過時,馬同學的被褥,都已經收回去了。

馬同學畢業後,成了教練員,專門招收有特長的男女運動員,集中培訓,一時間名聲大振。

這就是馬家軍。

2006-2-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