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羅明同誌談在上杭歡迎南昌起義軍

(2006-03-24 12:38:26) 下一個

關於南昌起義,我隻知道在上杭歡迎起義軍的經過。 

我原在福建地下省委工作,任宣傳部長。地下省委設在漳州。“四一二”以後我在漳州閩南特委任書記。在應付了漳州、廈門的事變後,五、六月間趕到閩西。當時重要的農運地點都在閩西,在上杭、永定、龍岩三縣。後來中央派人到福建指示成立臨時省委,先派陳明(永安人,共產黨員)來,後派陳照禮來,他們是於七月中旬找到閩南特委的。過去閩南歸廣東區委管,閩北歸上海,“四一二”之後中央就決定成立臨時福建省委領導福建工作。

八月初,從報紙上看到南昌起義的消息,上海報紙,廈門報紙都有,但一直沒有收到正式消息或指示。看到八月十九號,南昌起義部隊已向南進,往江西南部前進,這時省委就開會,決定我去一趟和起義軍取得聯係,看看起義軍的戰略如何。如果要到農村則請他們留一部分部隊到閩西,因閩西的農運還有些基礎。九月初,我跑路來到上杭城外到汀州的路上一個農村等著,起義軍先頭部隊很快就到了。周恩來同誌帶一團人打先鋒進了上杭城。本來是上杭城駐的土著軍閥團部(號稱一師,其實不到),早幾天聽到消息都跑走了,因此我才沒有趕往汀州。後來我就進了城,見了周恩來同誌(在廣州和上海時我曾和周恩來同誌見過麵,認識)。我到他那個團去找,他很高興。我向他匯報上杭、永定、龍岩都有黨的組織和農會組織,他說那好了,後頭部隊就要來了;並談了路上的簡單情況,說現在的目的是向潮汕海陸豐進軍,他希望我留在上杭城迎接後頭的部隊,並擔任解決糧食、交通運輸、情報等後勤工作(主要是這幾項),並談到在汀州沒有找到黨組織,有進步人士給予協助。(當談到要求留一部分部隊時)周恩來同誌講,計劃集中力量向潮汕海陸豐發展,不留部隊在閩西了。如果要槍的話後頭部隊可以留一些,留部隊是不行趵。那時敵人是聞風而走,很害怕。據他說在瑞金打了勝仗,會昌也打了勝仗,本打算從梅縣南下,後因敵人守衛厲害,而突然轉到閩西的。

當時上杭的反動軍閥一走,群眾不了解情況,工人走,農民也走,都不敢出來,怕拉夫,因為反動統治很久,又不了解共產黨,所以門都不敢開。這時我們就組織開會,交待政策,後來工人就出來,農民也出來,給起義軍帶路,還把糧食清理出來送到城裏。交通呢,有船從上杭通大埔,很不好走,有十八個灘,但船工都跑了。隻好又找上杭城的左派幫忙(左派主要負責人是傅柏翠,公開的工作主要是他去做,組織了一個工會,做了一下工人工作,第一次到上杭就碰到敵人抓傅柏翠,這個人後來叛變了,一九四九年起義,現在還在)。船工找出來了,交通問題解決了,那時起義軍背的很重,有子彈、米,有的兩支槍,走路很困難。有了船,問題就解決了。傷病員,我們也聯係了醫院,小傷小病都留下(外傷多),醫療一下就搭船走。當時我們曾想留下幾個做為武裝的骨幹,但留不住。他們堅決要打回廣東去,隻好用船運走。當時要打回廣東的聲勢很大。

周恩來同誌帶領一個團打先鋒,隨後進城的有三萬多人,三個軍。二十軍在前,轄三個師;二十一軍(注:應為十一軍——以下同)是葉挺的,朱德同誌的第九軍在最後。第九軍,朱德同誌那個軍在上杭停留較久,是後衛部隊。一個師,是周士第的二十五師,停了有一個禮拜。二十、二十一軍前進迅速,很快就走了,我們和二十五師較熟,二十五師下麵很多人都在廣東做過工作,當時部隊影響很大,運輸除了用船外,群眾還自動挑運,這個鄉送幾十裏,那個鄉又接著送,這樣一直送到廣東,所以部隊進軍很快。

在上杭城開了一個群眾大會,歡迎起義軍,有幾千工人、農民、學生、教師出場。我記得郭老還上台講了話,他講話不長,說一路上把敵人打了個落花流水,講完後對我講了個笑話,說:“哎呀,我肚子痛,瀉肚子,也要落花流水了!”當時工會,農會代表都上了台,我也上去了。

我記得彭湃同誌是隨先頭部隊和周恩來同誌一起來的,他對廣東很熟,對周恩來同誌也很熟。我和彭湃是“四·一二”之前在汕頭地委一起工作過,彭湃把起義的經過講給我聽。他講武裝起義是勝利了,我們這是第一次領導武裝起義,以前是北伐戰爭;也講了黨內兩條路線鬥爭,主要是對土地革命爭論得很厲害,周恩來同誌和多數同誌的意見是一路實行土地革命,分配土地,當然行軍中時間有限製,但這不是時間問題,但張國燾、譚平山他兩個不主張土地革命。張國燾大革命時到過廣州,譚平山也是,精神都不太好的,當時沒有分配主要工作。郭老還可以出場,張國燾是不叫他出場的,他很右,當時爭論得很厲害。彭湃還對我講來了哪幾個領導同誌,記得有聶榮臻同誌、賀昌同誌等等,好多人都在,還有周士第,他是主力師,很能打仗的。

部隊很順利地就走了,在城裏還發了幾十條槍,九月中旬就到了潮州,以後到了汕頭,接著又很快下去了,隻有朱德同誌留在三河壩。那時我們在上杭城四麵派人了解敵情,我們本以為我軍勝利進攻潮汕後形勢又會不同,但等了好幾天沒有得到消息,這個時候我們沒有撤,敵人不知道我們的虛實,還在武平。後來我們派人去三河壩了解消息,才曉得潮汕部隊失敗,分兩路走了,大部分已到海陸豐。回來後我們就離開上杭城,我們的武裝,幾十個人就到附近的山區去了。沒有好久,朱老總帶隊由上杭附近往武平,到江西。當部隊進上杭界時,我們曾派了一個農講所回來的學員叫溫家福的(這個人很會走路)去問部隊的負責同誌還要不要到閩西,他在上杭界的峰市找到部隊(那時部隊已不是一個師了)。見到朱德同誌、陳毅同誌,溫就跟上部隊走了,他沒有時間寫信給我們,一路打一路走,一直到經過武平過去省界才寫了一封信來,說:“我們回江西了,部隊要到江西,閩西幾縣的武裝鬥爭由你自己負責。”

起義軍在上杭的指揮機關據我了解是設在一個學校,那時正好是暑期。朱德同誌的住處是個比較高的地方,我去過,如果到上杭我還可以找得到。周恩來同誌的住處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反動政府機關。

周恩來同誌到上杭時曾找了我們幾個去談了話。那時上杭還沒有縣委,是個總支,設在城外。我是由外地去的,上杭我也不太熟,同時去開會的有姓藍的等。上半年,當時上杭縣黨的負責人是林心堯,他也是集美師範的,後來犧牲了。

上杭縣黨組織曾經派過人外出探聽消息,一節一節地探。

南昌起義對各地都有影響,教育了很多人,就是說要搞武裝,對於國民黨反動派的鎮壓,大家都有氣,我們一起義,大家都驚歎了:啊!原來還有這麽多我們自己的部隊!在全國都有影響。在廣東那是軍事上的失敗。

(稿件來源:中國經濟網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