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姓氏中,陳和張,是數得著的排在前麵的幾個大姓,人口都近億。小時候就不信百家姓排序,常說張王李趙劉、陳蔡遍地走。張在北方,大概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在太行山以東,和東三省境內,出響馬和山大王的地界。到過一個地方,叫做“九裏十三莊,莊莊都姓張”的。可一問,還不是姓張的大本營。大本營在哪兒,在河南的濮陽,古稱帝丘,即皇帝陵。據傳張氏始祖,是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的第五個兒子,發明了弓箭和網羅。
俗稱南陳中李北王,王在北方十省稱霸,李在長江流域稱雄,陳在江南,為第一大姓,到了福建、台灣、廣東和海外,更是“陳林半天下”了。史有“天下陳姓,出江州義門”,即白居易流放和宋公明題寫反詩的地方。可是江州的義門,也不是陳的故鄉。陳姓故鄉在哪兒,在河南淮陽,即孔子受困和包公放糧的地方。
按理說,這張、陳兩大姓,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在近代,也都是人才濟濟。漢朝的張良和陳平,都是最有名的策士。從先秦的張儀到後清的張之洞,曆朝做宰相的張姓子孫,超過63人。在曆史長河中,陳姓子孫當過
張姓的悲哀,在於自稱是黃帝的子孫,然而曆史上,扒來找去,竟沒有一個姓張的子孫是做皇帝的。元末張士誠和明末張獻忠,雖說本事也了得,可與皇帝大位,還是失之交臂。於是就有好事的人杜撰說,天上的玉皇大帝姓張,叫張堅,字玉皇,生在
所以古代三國時,不管牛如張角、張魯、張繡、張鬆,也不管武賽張飛、張遼、張鴿,都沒有能夠割據稱王。在近代,盡管奇若張作霖、張學良、張宗昌、張道藩、張靜江、張靈甫,也都沒有成什麽氣候。共產黨這一方,四方麵軍的張國燾再牛,也終究的鬥不過真命天子毛澤東。四人幫的狗頭軍師張春橋,鬥得過元帥和副主席的林彪,竟然鬥不過山西小姓之華國鋒。
為什麽?姓氏不好也。
和張姓相比,陳姓算是比較的幸運,總算是出了一位當南朝開國皇帝的陳霸先,加上越南的陳皇帝和台灣的陳總統,讓陳姓的子孫們,得意了好一陣子。可是陳姓的悲哀,也還就反映在這個姓氏上,因旗車戰陣,不食秦粟,曆史上還是任人宰殺、為人做嫁衣裳的機會最多。遠的咱不說,陳勝咋著也算是稱了王,後來的王莽,雖然也是陳姓的一個分支,但終究是改了姓,不能算數的。元末的陳友諒,眼看著就要當皇帝,可就是那麽寸,剛一探腦袋,就飛來支流箭,一命嗚呼了。到民國起義時,南霸天陳炯明,愣是作了孫中山的炮彈,後來陳姓的子孫們,雖然發達到並稱四大家族和當副總統的位置,可撐死了也不過是“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明擺著是給人家當了看門的狗。
在共產黨這一方,姓陳的子孫,雖然也出了不少的硬漢子,可終究也免不了為人做嫁衣的宿命。第一個要說的是陳獨秀,締造了共產黨,並做了連續五屆的中央總書記,最終還是被開除出了黨。第二個是陳豪人,百色起義時的紅七軍前委書記,做了那許多的具體工作,結果也都成了鄧小平的成績。第三個就是陳紹禹,共產國際的代表,曆史上的“左王”,雖然改了姓和名,但仍然是成不了正果,擺不脫最終被清洗的命運。第四個是陳昌浩,因為是和那姓張的走的近,活該他倒黴。第五個是一一五師的代理師長陳光,一員虎將,幫林副主席擦了半天的屁股,結果什麽都不是。第六個是陳伯達,著名的馬列主義理論家。上來的不清楚,下去的也不明白。第七個是陳希同,著名的貪汙大犯,位高權重,可實際公布的貪汙量,不及當代一個小科長。
為什麽?姓氏的悲哀也。
2005年3月27日,始發《清談田地》 www.talkskyla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