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趙畯田教授口述曆史 (四)

(2005-01-20 15:12:39) 下一個

4、中國農學家趣事

張乃鳳:張乃鳳先生是張靜江的侄子,但他為人隨和,從來不擺架子。張先生非常注意健康和衛生。40年代在重慶時瘧疾肆虐,傳說他每看見一個蚊子,就吃一片奎寧 [注1]。

胡濟生:胡濟生的父親為胡霖(即胡政之),是上海《大公報》的總主筆(Editor-in-Chief)[注4]。

陳華逵:1936-1939年留學英倫, 獲博士,夫人係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的女兒。

馬保之:馬保之是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的兒子。馬保之為金陵大學畢業,康奈爾大學博士。太太為藍千碧。抗戰期間任廣西大學農學院院長兼廣西農事試驗場場長。國民黨遷台後任台灣農林複興委員會組長、秘書長、台灣大學農學院院長和台灣食品研究所所長。並曾任職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西非的利比亞(Liberia)創辦農學院,並任院長。

朱祖祥:1944年到美國,1948年在密執根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

熊  毅:熊毅比較有學問,各方麵都行。他先是在密蘇裏大學跟C. E. Marshall教授從事土壤礦物學研究,獲碩士學位。 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博士導師是 M. L. Jackson,也就是張守敬(S. C. Chang)、徐拔和(P. H. Hsu) 、黃盤銘等先生(P. M. Huang)後來的導師。

宋達泉:同陳恩鳳為聯襟, 太太為姚媛。

盧守耕:原任浙江大學農學院院長。台灣光複後,任台灣糖業試驗所所長。浙江大學在台灣的勢力很大,與盧守耕有關。

周昌芸:台灣經濟部次長,台灣土壤學會第一任理事長,因學會的關係,我與他很熟。周昌芸和左舜生、陳啟天、李磺都是青年黨黨員。

席連之:原任職於中央地質所土壤室,經台灣肥料公司借調從事台灣土壤調查工作。曾與張守敬合著《台灣省土壤調查及肥力測定報告書》。退休後來美國定居,數年前因心髒病逝世。

羅宗洛:東京大學學士畢業,曾任台灣大學校長。

金善寶:金老南高農業專科畢業,曾留學美國,思想先進。文革期間下放農村。1979年我訪北京時,金善寶痛責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說紀破壞了中國的農業科研體製。不久紀登奎便倒了台 [注2]。

袁嗣良:浙江大學畢業,俄亥俄大學博士。袁先生曾在貴州大學當助教。在台灣時曾積極參加基督教教會,來美後因教會裏的虛偽對教會很失望。1979年後非常熱心推動與大陸土壤學屆的交流、合作和農業教育,後因大陸有關方麵不信守承諾等原因對大陸頗灰心。但他的精神令人敬佩。

史瑞和: 1953年在俄來崗州立大學博士畢業。喜歡打籃球,身體不錯。

孫  羲:孫羲這人很會說話,普通話講得好,不知道是不是北京人。

金繼漢:於1945年來美國實習,一年後返國。1-2年後獲得獎學金赴英國進修博士學位,畢業後轉往美國。嗣在 Detroit 的 Wayne State University 任教。在1960年代初期因車禍不幸去世。

冷福田:浙江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央農業試驗所工作。於1945年來美國實習一年,1946年回國後返原機關工作 [注5]。

陳  祥:陳祥是四川大學彭家元的助手。1946年陳祥和我一起回國,回原單位四川大學。查閱彭家元的傳記或許能知道他一些信息 [注3,7]。


筆者注:

1. 筆者從他處亦曾聽到過類似張乃鳳先生的故事。可見張先生吃奎寧片防病在圈子裏是廣為流傳的。另外近來看宋達泉的傳記,也有吃奎寧粉治瘧疾的記錄。大概奎寧是當時野外考察的常備藥。

2. 據金善寶的傳記, 金老1920南京高等師範農業專科畢業,1930年赴美國留學。1932年始先後任浙江大學農學院和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副教授。1937年金善寶任南京中央大學農藝係教授,抗戰時隨學校遷重慶。趙教授大概在此時結識的金老。文革期間金老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或副院長,因那時期正主管都是黨委書記―待考)。

3. 據彭家元的傳記, 1936年彭家元和陳禹平一起發表了《廣東土壤中氮素固氮菌之分離研究》,這是我國研究固氮微生物最早的一批論文之一,對後來的研究者頗有啟迪。隨後,彭家元與陳禹平還根據好熱性纖維分解菌的功能,研究了我國農村有機肥的堆製發酵方法,成功地富集培養了高溫纖維分解菌,定名為“元平菌”,是我國40年代在農業中推廣的新技術之一,為發展農業生產作出了貢獻。

4. 胡濟生 (1918-): (摘自《世界人物辭海》) 四川成都人。1935年入南京金陵大學,兩年後,轉重慶中央農業實驗所土壤肥料係。其間,被錄選國家高等文管考試和美國戰時租借法案,公費1945年留學美國。在康乃爾大學研究院肄業。從50年代迄今,倡導並致力於微生物學在農業上的應用,研究成功菌種選育和菌劑生產程序,包括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持續農業生態技術。獲前蘇聯列寧農業科學院“米邱林百年紀念獎, 全國科學大會等獎。

5. 冷福田: 江蘇農科院原子能所研究員, 1940年代浙江大學畢業後, 加入中央農業試驗所工作。於1945年去美國實習一年,返原機關。

6. 徐叔華: 於1957年7月和李連捷、彭克明、張乃風、朱連青、劉培桐等發起北京土壤學會。

7. 陳  祥(1911-1984): 又名陳光宗,四川南川人。1935年7月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1945年留學美國康乃爾大學。曾任浙江金華農業學校教員,浙江省土壤研究所技術員,四川南川簡易師範學校教員,四川農業改進所技士、技正兼實驗農場場長,四川大學、華西大學、川北大學、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副教授、教授。1950年10月調至西南農學院任教授。

8. 屠啟澍(1906-1992): 江蘇常州人,1930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45年至1946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1947年回國曾任中央農業實驗室技正。1960年調湖南農學院。1964年調西南農學院教授。

9. 黃希素(1908-1958): 原名黃熙壽,湖南長沙人, 1931年畢業於國立勞動大學。曾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技士。1945年到美國考察實習,先到依阿華州立農工學院農藝係土壤組實習,後轉入康奈爾大學、 威斯康辛美國農部水土保持中心學校。1946年回國,任四川教育學院教授,兼重慶大學教授。1948年到貴州大學任教授,1952年到西南農學院任教授。

據唐純良著《李立三全傳》: 黃希素和李立三的前妻結婚。

李立三的妻子李崇善這時也在從事地下工作,她帶著兩個女兒,大的兩歲,小的剛滿一歲,腹中還懷著即將出世的第三個孩子。為減輕妻子負擔,李立三決心把這個即將出世的孩子送人。他走後不久,李崇善生下了第三個女孩,受李立三委托的女工果然來把女孩抱走了。

李崇善不久就被捕入獄,1933年釋放後,與黨組織失去了聯係,隻好拖著兩個孩子回家鄉長沙尋找生路。在窘困中遇到了進步知識分子黃希素,兩人成立了新家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