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倒了美國胃口的人——辛克萊和他的小說“叢林”zt

(2007-06-26 20:16:02) 下一個
 倒了美國胃口的人——辛克萊和他的小說“叢林”

               ·歪脖子樹·

  “你讀《叢林》之前,務必不要吃東西,那是要吐出來的!”
  “讀過《叢林》之後,我再也不想碰香腸和肉食品了!”

  這是2006年兩位讀者對於1906年小說的評論。辛克萊(Upton 
Sinclair)在小說《叢林》(The Jungle)裏,對於肉食品加
工廠的肮髒環境做了仔細描寫,今天人們讀了還想嘔吐。

  辛克萊惡心了美國人一百年。

  一、故事梗概

  芝加哥的帕克鎮,座落著達哈姆家族的聯合畜產品加工廠。工廠向世人展示著
現代化工業的優越性:生產高效率,資源充分利用。

  它一小時可以宰殺500頭牛,除去屠宰場的主產品肉食,還有一係列副產品
:牛角製的梳子、發卡;牛蹄子衝壓的紐扣;衝壓邊角料熬製的骨膠等等。都貼上
“達哈姆”商標——達哈姆牌這個,達哈姆牌那個……那提煉過油質的骨頭,不能
做這個,也不能製那個,就磨成粉,裝入“達哈姆牌肥料”袋。

  來自立陶宛的小夥子吉蓋(Jurgis)吃力地捉摸著達哈姆招工人員的語
句,一臉的惶恐。他的英文隻限於“yes”,“no”,“thank you
”。每逢他臉上豁然開朗,而且輔助以誇張的點頭或搖頭時,說明他確實聽懂這一
句了。最後,他明白自己得到了一份一小時掙17.5美分的工作,不由得興奮的
飄飄然,隻想唱家鄉小曲。

  吉蓋的工作是給打暈的牛放血,紅刀子進白刀子出——這麽說不一定對,因為
他常常來不及擦掉刀子上的血跡,從第二隻牛起,就紅刀子進紅刀子出了。比起上
一道工序的夥伴們,掄著大錘砸暈幾千條牛,算是輕鬆。

  吉蓋逐漸發現這個王國內部的黑暗和罪惡。從歐洲退貨回來的火腿,已經長了
白色黴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腸;商店倉庫存放過久已經變味的牛油,公司把
它回收,重新融化。經過去味工序,又返回顧客餐桌;公司的技術人員的才幹就是
把發臭的肉類去掉味道,他們發明了添加硼砂、甘油;技術員們靠調味劑和染料就
可以把同一種雞肉做成鬆竹雞、子雞等不同品種的罐頭;綿羊和羔羊肉都來自山羊
身上……

  當然,冒牌貨並不意味著老是用便宜材料,在油脂提煉車間,一個工人掉到大
鋼罐裏,人們最後從中撈到了他的骨頭,而他本人已被製成“達哈姆牌純豬板油”


  香腸車間的情況更不能聲張。倉庫的生肉在地板上堆成垛,你站在高處用手掌
抹一把頂部,就能抹出一把老鼠屎;工廠為製服成群結隊的老鼠,到處擺放了有毒
的麵包做誘餌,工人卻漫不經心地將毒死的老鼠和生肉一起鏟進絞肉機的進料漏鬥
;車間沒有專用洗手池,工人就在一個水槽裏搓洗油汙的雙手,這水槽裏的水是要
配置調料加到香腸裏去的;掉在地上的生肉沾滿塵土和鋸末,沒引起人們注意,人
們早已習慣在肉錠上走來走去,甚至直接在上麵吐痰,據說有的工人是結核病人…


  生活在這個肉食加工王國裏的工人並不愉快。醃漬車間的工人走來,大老遠就
聞到他們一身的腥臭氣。他們在醃肉的同時,把自己也醃透了:先是指尖發炎,膿
腫,隨後指甲脫落。老工人的手指,比別人短了一截;在另一個加工車間,工人們
長期在隻有四尺高的架子下工作,幾年下來,工人弓腰縮肩,兩腿羅圈,雙手搖擺
,狀似一隻隻黑猩猩在樹叢裏亂鑽。

  最後,吉蓋終於悟出了隻有實現企業公有化,才能消滅這些黑暗現象和徹底改
造食品業。他加入了社會主義者遊行行列,並堅信:未來的芝加哥,是屬於我們的


  小說題名為“叢林”就是一個隱喻——譴責資本主義製度下弱肉強食的叢林法
則。

  二、小說的轟動效果

  辛克萊的小說一出版,馬上引起轟動,很快翻譯成17種文字,成為世界範圍
的熱銷書。26屆總統西德·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not Franklin D. Roosevelt—32nd Pres
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收到了全國各地寄來
的許多本“叢林”,各界人士都希望總統關注美國食品衛生。與小說的熱銷相反,
肉食品銷量大減,出口歐洲的肉類驟然下降50%,肉食品製造業大為恐慌。

  總統約辛克萊會麵,總統表明,他並不同意辛克萊的社會主義觀點,對於小說
描寫的食品加工業現狀,他認為是一個應該嚴重關切的問題。辛克萊鼓動總統,派
出人員實地考察,可以證明他的小說並非純屬虛構。

  總統派員考察的消息泄漏給公眾,芝加哥的食品加工業一片緊張,各工廠做了
許多表麵化的清潔工作。讓食品企業家揪心的是,考察員還是做出了“食品加工業
的現狀,令人厭惡”的評語。羅斯福總統禁止報告公開發表,以免給倒黴的食品業
雪上加霜。總統求助於司法程序解決問題:借助輿論界的壓力,在6月30日通過
了《食物和藥品法案》、《肉類檢查法案》。並組建了以威利博士(Dr. Wi
ley)為首,共1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班子,形成了最初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
局。在以後的25年裏,威利博士艱苦地和食品工業資本家以及一些政客作鬥爭,
建立起美國食品安全的信譽。

  這樣的效果是辛克萊事先未有預料到的,他原來是想通過小說反映新移民和下
層勞工階級的困苦,喚起美國公眾的同情心,宣揚社會主義思想。結果卻變成整頓
和規範食品加工業,給美國人帶來了純淨的食品。辛克萊對自己的小說有一段幽默
評論:“我本意是要打動公眾的同情心,不料卻弄翻了美國人的胃口。”

  “I aimed at the public’s heart, an
d by accident I hit it in the stomac
h.”

  三、成功的“扒糞”作家

  利用小說針砭社會弊病,譏諷達官貴人,甚至反對政府,在美國不是一項發明
,而是一個傳統了。美國人把這樣的揭發醜陋黑暗的行為稱作“Muckraki
ng”,有的把它翻譯成“揭醜”“曝料”等。這些文縐縐的譯法,都不如“扒糞
”更貼近原意。辛克萊就是一個“Muckraker”,中國民間俗語裏對這路
神仙還有一個更傳神的名詞——“攪屎棍子”。

  “扒糞作家”辛克萊不奉迎任何勢力,自行其是。他隻求披露黑暗,鞭撻不義
。對於人們不忍目睹或掩鼻而過的肮髒現象,他偏要凝神定睛工筆細描。他挾持人
們的感官,非讓你看個清楚,聽個明白,熏得頭暈,給你個強烈刺激。人們好像聞
到屠宰廠的血腥氣味,看到了亂竄的老鼠。小說裏的“達哈姆牌純豬板油”,成了
恐怖可憎的冒牌商品的代名詞。

  辛克萊的小說“叢林”改變了美國食品製造業,人們把1906年,看作美國
食品工業發生巨大轉折的一年。FDA的建立,具有裏程碑的意義。許多人建議高
中或大學把“叢林”列為推薦讀物,讓年輕一代了解美國的食品工業界也有過一段
肮髒的曆史,美國人通過揭醜,最後糾正了它。

  “扒糞”使得美國清潔,“攪屎棍子”攪到這個結果,作者功德無量。

  四、失敗的社會主義者

  辛克萊在美國各界、特別是勞工階級贏得巨大聲譽。辛克萊試圖借助他的聲譽
推動社會主義理念。卻事與願違。

  1906年,他以“美國社會主義黨”競選新澤西州議員,他鼓動說:“一個
人連他的薪金都是糊裏糊塗掙來的,也別指望他再明白其他的事情。”借以激勵工
人擺脫“工薪奴隸”地位,向資本家爭取權益。這次競選結果,他僅得到3%的選
票。1920、1922年又兩次參選,均遭慘敗。1934年他移居加州,淡化
自己社會主義者角色,以民主黨候選人身份第四次出來競選。他用“結束加州的貧
困”作議題,四處演說。這一次支持者大增,得到879,000票(之前最好成
績60,000票)。盡管這一次的競選也失敗了,仍然不失一次體麵的失敗。辛
克萊總結自己的競選之路說:“美國人將會接受社會主義,但是他們不會要社會主
義的標簽。”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take Soc
ialism, but they won’t take the labe
l.”

  辛克萊這個總結錯了,美國人既不想要社會主義之標簽,更不想要社會主義之
實體。“社會主義可以救美國”的說法,不僅美國資產階級拚命抵抗,就是勞工階
層也疑慮重重。的確,沒有什麽人比資本家更能挖空心思驅使工人效力。同樣,也
沒有什麽人能象資本家那樣兢兢業業關注企業發展。這是資本家這隻經濟動物的本
性——追求利益使然。而公有化企業特點:人人都是抽象主人,個個推諉具體責任
,利益與己無關緊要,自然也就無所用心,人性使然。有利則貪婪進取,無利則懈
怠冷漠,是同一人性的兩個側麵。所以,公有製企業,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低效
率、低效益。一個不能組織社會力量創造更多財富的製度,最終也擺脫不了社會的
普遍貧困。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做一個抽象主人,比在資本主義製度下做一個“工薪
奴隸”,不但腰間的荷包更為空癟,而且人們的權利更容易被侵犯。光明的社會主
義理想被殘酷的社會實踐所擊碎。人們失去了追求抽象主人的興趣,寧可選擇繼續
當“工薪奴隸”;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被激起當企業家、資本家、發明家的夢。脫
貧致富、興資滅無,成為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

  辛克萊既是一個富有社會正義感的嚴厲的現實社會批評家,又是對未來有錯誤
期望的思想家。他看到了病情卻開錯了藥方。

  總統西德·羅斯福虛懷若穀,他認真聽取辛克萊對美國病情的描述,果斷地開
出了自己的處方:用立法整頓美國的食品加工業。保證了美國人的健康。

  確切地說,是辛克萊加羅斯福才促成美國這一次曆史性進步。美國沒有放棄生
機盎然的資本主義“叢林”,隻是逐步建立了“叢林”文明競爭的法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