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題:江青不是那種潑婦似的人——三個人眼中的江青

(2009-01-30 17:18:48) 下一個
主題:江青不是那種潑婦似的人——三個人眼中的江青

[史海鉤沉]
就在所謂的“粉碎四人幫”三十周年之際,國內媒體有一篇江青的貼身護士馬曉先回憶江青被抓時真實情況的訪談錄,題目是“江青不是那種潑婦似的人”,首次更正了三十年來的廣為傳播的一個曆史真相:即江青在 1976年10月6日被抓時,表現得十分冷靜,根本不像民間傳聞的那樣潑婦似的謾罵反抗。馬曉先回憶,那天下午四點多,警衛局局長宣布對江青隔離審查,江青好像是有思想準備的,所以一點也沒驚慌,很快就鎮定下來。然後覺得有點突然,她對來宣布的人說:“能不能再念一遍?”又念了一遍後,有人說江青趴在辦公桌上給華國鋒寫了一封短信,信的內容說“國鋒同誌:來人稱,他們奉你之命,宣布對我隔離審查。不知是否為中央決定,隨信將我這裏文件櫃上的鑰匙轉交於你。江青,十月六日。”接著又在一隻印有紅框的大信封上寫上“華國鋒同誌親啟”幾個字,下腳還注明“江青托”。馬曉先證實:她當時確實是在寫東西,但寫什麽不知道,寫完後還在信封兩端貼了密封簽,又用訂書機訂上。江青平素有尿急尿頻的毛病,就提出來要上衛生間。這期間,馬曉先已經把她要帶的日常東西準備好了。後來,馬曉先跟江青一起,在隔離審查地度過了八個月沒有電話、沒有書報的日子。八個月馬曉先沒見到江青哭過, 應該說她還是一個堅強的人,表現得很沉默,就是自己寫寫東西,然後慢慢地學著做點日常的事情。

大曆史誰都知道,但細節就隻有當事人和目擊者才清楚的,馬曉先恰恰是知道一些細節的人。就像現在坊間的一些書刊,每到江青被抓這一段經曆,就寫得繪聲繪色,隨意演繹,說她嚎啕大哭,說她是假頭發(民間傳為三假,即假頭發,假乳房、假屁股),還說她吐唾沫,說她反抗等等。馬曉先說,那些都是瞎說,她不是那種潑婦似的人。客觀地說,她心裏還是有主席的,雖然不會給主席織個毛衣什麽的,但從家庭的角度看,她和主席的關係,她和女兒的關係,和普通人沒什麽兩樣。有時候,江青還會長時間看著書上毛澤東的畫像,默默地流淚。但馬曉先也指出,江青的權力欲比較大,比如有很多信寫著“江青政治局委員收”,她就很高興地拆看,如果寫“毛澤東夫人收”,她就不太高興,這些小事情能看出她的想法。

毛澤東說過自己一生辦過兩件事,一是打倒了國民黨,二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作為毛澤東的妻子江青來說,對第一件事,她的功勞與作用遠遠沒有自己在《紅都女皇》中所吹噓的那樣大;但在第二件事上,她的確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加油的作用。江青個人能夠傳下來的,除去“四人幫”這個反革命的政治頭銜外,還應該有她一手培植的“八個樣板戲”,盡管說“八億人民八部戲”,太荒蕪凋零了些,但眾口傳唱、深入人心、至今不衰,卻是不爭的事實。對此,創作樣板戲的親曆人汪曾祺也有著自己的真實回憶。

汪曾祺在《“樣板戲”談往》中說,樣板戲的經驗一個是重視質量,江青總結了五十年代演出失敗的教訓,以為是質量不夠,不能跟老戲抗衡,這是對的。她提出“ 十年磨一戲”,戲總是要磨的,“蘿卜快了不洗泥”,搞不出好戲,公平的說,“磨戲”思想有其正確的一麵。從劇本來說,江青的“指示”,有些是有道理的,比如在今天耳熟能詳、不少人都能哼幾句的《沙家浜》“智鬥”一場,原來隻有阿慶嫂和刁德一兩個人的戲,胡傳奎一邊呆著去了,江青提出要把胡傳奎拉到矛盾裏來,展開三個人的心理活動。實踐證明這樣的改動很成功。一個是唱腔、音樂,有創新、有突破當年試唱以後,要立即講錄音送交江青,有她來逐段審定。另外,於會泳把曲藝、地方戲的音樂語言揉入京劇裏,是成功的。例如《沙家浜》裏他寫的“人一走,茶就涼”,《紅燈記》裏別人寫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都符合這個創作思路。幾十年過去了,這些話流傳至今,並成為經典的俗語,已經證明了它們的生命力。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也就是樣板戲正走紅的時候,汪曾祺曾預言,“《智鬥》肯定會傳下去。”結果證明此言不虛。不言而喻,這種流傳也包含有江青的成績。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