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網上無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粵語的記憶碎片】:二、北妹侃粵語

(2007-03-15 12:42:07) 下一個


去到廣東,我傻眼了,卻原來“南蠻子”的話一點兒都不 easy 啊。過了這麽多年,我總算是摸到點兒門道,在這兒現一現,現錯了也沒事,反正我是外地人。俗話說得好,我是北妹我怕誰。

首先,單單粵語的名稱,就花裏虎哨一大堆,今天我發誓光用這點就侃暈了你你信不信?

其中最直接也最被廣泛使用的,應該說是“廣東話”,也有人叫它做“廣州話”,兩者的差別,更多是在廣州城裏城外人的相互成見上,而就語言本身,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差別。(這個觀點,如果被當地人看到,可能會砸我個頭破血流。不過,俗話說得好,我是北妹我怕誰。)

粵語”的源起,則跟文言和曆史有一定關聯。中國南方一向被稱作“越”,嶺南地區早先叫“百越”,或者“粵”,於是在嶺南最為普及的語言便自然而然成了“粵語”。香港人比較多用這一叫法,可能是懷抱著思源與還鄉的心願吧,嗬嗬。

這裏說明一下,香港口語同廣東口語,在發音上總的說來沒有太大區別,頂多也就是通縣和海澱的差異吧。但是講話的語氣語調就有少許不同,香港話更洋腔洋調一些,口語也比較書麵化;另外由於兩地所處環境不同,對一些事物會有不同的習慣稱呼。恰當的類比應該是,“廁所”和“茅房”,“下午”和“後晌”。

粵語還有一種在廣東很普遍的名稱,是“白話”,音為“把娃”。不過這種稱呼僅僅局限在大陸廣東地區使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粵語族群從來不用它,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

關於這個“白話”的來由,我得多寫幾句,因為它很有點兒意思,廣東人內部也就它的來源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先說北方人(對了,廣東人把廣東以外的同胞都叫做北佬北妹,顯然很看不起吾們這幫五大三粗隻出刺客不出才子的北方人嘛,隻是委屈了江南溫柔婉約的男女,不好不好)所知道的“白話”,是指白話文的“白話”,也就是胡適研討過的那個白話:“白話有三個意思:一是戲台上說白的白,就是說得出,聽得懂的話;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飾的話;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曉暢的話。依這三個標準,我認定史記漢書裏有許多白話,古樂府歌辭大部分是白話,佛書譯本的文字也是當時的白話,或很近於白話,唐人的詩歌-尤其是樂府絕句,也有很多白話作品。”

雖然不是特指“廣東話 ”這一“白話”,但從文化淵源來論,廣東的“白話”,很有可能取的就是這個“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讓大家都能聽懂的話,不同於官話以及文言文。

在廣東人當中,則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廣東的外縣人(廣州以外的人)管廣州話叫“白話”,有點兒“他們廣州人說的廣東話”那意思;另外一派則認為,廣東話就是白話,而廣州話隻是廣東話的一小枝,所以概念上比“白話”範圍要小。

除此之外,“廣府話”也是公認的說法,指廣州的官話,用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它之於粵語,如同普通話之於北京話。不過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廣府話”的地位已經逐漸被香港粵語所取代。

而“廣州話”“廣東話”“廣府話”“白話”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牽連,我個人覺得,已經涉及到當地微妙的地域區分,好像台灣土著管祖籍大陸的人及其後裔統稱為外省人,而上海人則把上海近郊的人喚作阿鄉,其中的樂趣/無奈都是我等外人所不能領會也很難定奪的,當個八卦背地裏起哄一下,要動真格的,不論也罷。

反正吾們外地人,背著當地人,都管他們的語言叫“鳥語”。

你說你還沒暈還挺清醒?我 KAO 不可能,來來來,咱們繼續談,談談語言學。

從語言學來講,廣東話完全可以自成一家。隻不過由於從秦漢開始,嶺南便被納入統治,它就此成了一種方言,沒有再獨立出去。

獨立與否,它都是一大語種,並不因其方言的地位而遜色於它。根據早前的統計,廣東話有 12000 萬人在講,從人數上在全世界語言中排第十六。最新的數字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去唐人街走走,滿街都是“亢亢亢亢”,茶市點心阿公阿婆雄霸一方的情勢是很明顯的。

扯遠了,回到語言本身,先說說用詞。粵語中有很多非常特別也很有趣的用法,我不懂的時候覺得就是 “亢亢亢亢”,懂了才發現他們憨逗憨逗的。 我在這兒特意選一些,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猜猜看都是什麽意思。 不用怕猜錯,我們是北佬/北妹我們怕誰?

稱呼上 有老姑婆、基老、老細、老千、後生仔、後生女、細路、細蚊仔、臊蝦、事頭婆、心抱、契爺等等。

待人行事上 有撈邊行、一腳踢、車衫、夾手夾腳、執頭執尾、搏命、撞板、鬆人、托大腳、畀麵、傾偈 gei2 、早晨等等。

生活小事及用品上 有浪口、飛發、食晏、飲勝、頸渴、梳化、夾萬、鑊、咪、插蘇、遮、電心等等。

蔬菜水果上 有椰菜、蔗、番薯、番瓜、勝瓜、矮瓜、禾、栗米、楊桃、柑等等。

身體上 我們知道的比較多,有頭殼、頭皮、麵珠墩、酒凹、下爬、眼眉、眼核、耳仔、鼻哥、鼻哥窿、膊頭、手瓜、肚腩、駁骨、聯針、埋口、執藥、燥火、好翻、凍親、頭赤、濁親等等。

再列一組地方色彩濃厚也極搞笑的,附上普通話注解,內容摘選自網絡:

肉酸 ( 惡心)
核凸(與肉酸意思相近)
開片 (打群架,動刀動武。)
擦鞋(拍馬屁)
一身蟻(一身麻煩)
鑊泡(比喻一團糟糕)
一鑊熟(比喻全部遭殃)
一擔擔(半斤八兩,彼此彼此)
舂瘟雞(比喻亂闖亂撞的人)
手瓜硬(比喻權力大)
執死雞(揀到便宜)
跌眼鏡(估計錯誤,走了眼)
摸門釘(吃閉門羹)
踢曬腳(非常忙碌)
食死貓(背黑窩)
拋浪頭(吹噓自己或嚇唬人以顯示自己威風,出風頭)
扯貓尾(演雙簧,串通自來)
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貶義)
炮仗頸(火爆脾氣)
篤背脊(金手指)(背後說人壞話,告發別人)
放飛機(故意失約)
一仆一碌(跌跌撞撞)
三姑六婆(好館閑事的女人)
好人好姐(好端端的人)
話頭醒尾(領悟力強,一說就明白)
有紋有路(有條不紊)
生安白造(捏造,無中生有)
死蛇爛鱔(一動不動,比喻懶惰)
把心唔定(下不定決心)
定過抬油(鎮定得很)
水靜河飛(靜悄悄,幽靜)
衰到貼地(倒黴透了,壞透了)
鬼五馬六(狡猾古怪)
身水身汗(滿身是汗)
偷呃拐騙(招搖撞騙)
無端白事(無緣無故)
一天都光曬(雲開霧散,大快人心)
一部通書睇到老(用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十問九唔應(屢問屢不答)
十問九唔知 (問什麽也不知道)
手指拗出唔拗入(比喻自己人不幫自己人反而幫外人)
數還數,路還路(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明)
十劃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離成功還早著)
生人唔生膽(沒有膽量,膽小怕事)
手板眼見工夫(比喻工作範圍小,一眼可見)
有風駛盡利(比喻在得勢的時候仗勢淩人,不留情麵)
有碗話碗,有碟話碟(說話直率,有什麽說什麽)
食碗麵反碗底(比喻忘恩負義)
好心著雷劈(不領情,好心反被當惡意)
二打六(跑龍套)

除此之外,粵語當中還有許多外來詞。主要是由於港英時期香港粵語中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影響到了廣東境內的粵語區。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士多”( store )、“巴士”( bus )、“貼士”( tips )等等,數不勝數。對了,因為發音不同,所以在很多人名地名的翻譯上,廣東話也跟普通話不同。比如“喬治布殊”,還有“阿諾舒華辛力加”,念念都覺得有趣。

香港粵語口語中還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公文夾”通常用 file (讀作 fai-lo );男警員叫啊 Sir ,女警員叫 Madam 、女老師叫 Miss ,工作加班稱為“開 OT ”。加上廣東話特有的尾音,使得當地人的中英夾雜有種特別的味道,一聽就知道是廣東人在講英語,很容易辨認。

這又讓我想起個事來,那還是我剛到廣東上班的時候,坐寫字樓嘛,老板給大家開會,就說了:“記住,來我這裏上班,男人一定要打胎,女人不能穿褲。”把初來乍到的我嚇得個半死,心想我應聘的時候丫告訴我這是間外貿公司,現在怎麽變成了青樓妓院?!正琢磨著告訴老板說士可殺不可辱呢,突然明白過來,他原來是說男的要打 tie (領帶),女的要穿裙子。

除了用詞,在書麵上,粵語不僅使用繁體字,而且有許多我們不認識,或者不會發音,或者以為認識並且會發音其實都錯了的,字。 比如, 佢,係,咩,乜,咁,嚟,哋,吤,咿,惗,嘁,咖,嘎,啱,慳,囡,啱,佢,乜,嘅,嫐,睇,啲,冧,冇,嗻,嗟,叻,喱,哽,喺,抦,啵,俾,嘈,噏,掟,嘞,囖,揾,嗮,嘥,攞,摞,噫,咗,屙,拗,乸,撩,啖,憇,呃,唓,嘢,冚,嗰,嚡,嗟,咥,嚇,淠,甴,甲甴,多了去了。

這些字看上去很枯燥,可是照著字句用嘴巴讀出來,霎時它們就活了,而且活得很生動。我在這兒寫幾個句子,其中有些是我們熟悉的網上對話哈,看看究竟熟悉不熟悉,生動不生動。

  • 咁啱嘅
  • 依兩樣係咩黎架,佢地同我哋又有乜野關係吖?
  • 唔想兩手空空 ? 唔好再諗啦,click 入來!
  • 好番曬,無爛肉
  • 師父仔叫在下道歉在下咪道歉咯,深度在下冇嗻,重識達度架 !
  • 話時話。。。呢度 B 都開左甘耐啦。。有冇人係係度認識,繼而開始拍拖拖嘎?有冇先?眯唉聲歎氣啦。 有冇嗻??大家嚟踢爆下啦。。
  • 著名麥兜對白:

麥兜:唔該你魚丸粗麵。
老板:冇粗麵。
麥兜:係咩?來碗魚丸河粉。
老板:冇魚丸。
麥兜:係咩?牛肚粗麵。
老板:冇粗麵。
麥兜:咁要魚丸油麵。
老板:冇魚丸。
麥兜:點解乜都冇啊?要墨魚粗麵。
老板:冇粗麵。
麥兜:又賣曬咗?唔該你來碗魚丸米線。
老板:冇魚丸。
同學:麥兜啊,佢哋魚丸粗麵賣曬咗,就係所有跟魚丸粗麵嘅配搭都冇嗻。
麥兜:哦,冇搭配啊,唔該你隻要魚丸!
老板:冇魚丸。
麥兜:咁粗麵呢?
老板:冇粗麵。

想找這個對白的粵語版視頻,巨經典,可惜找不到,就湊合著看看另外一段麥兜點餐吧。

粵語版:

國語版:

咦?明明說要講點兒有文化的,怎麽又俗鳥起來?換點兒雅的:粵語對古漢語的意義。狂暈吧?

我在接觸粵語之前,不知道粵語原來還是古漢語的一項重要保留呢,對漢語有著特殊的貢獻與意義。所以,您如果能夠仔細讀完我下麵的介紹,就一定會同我一樣,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

發音:

標準粵語保留了很多古老的發音。比如“我”和“餓”這倆字,都有舌根鼻音聲母「 ng- 」,這就是中古疑母的原始發音;至於聲調,它除了保留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還衍生出一個中入調,所以算是保留古漢語入聲最為完整的語言了;它還包含 -p 、 -t 、 -k 、 -n 、 -m 、 -ng 六種韻尾。它的這些特質,對於中國古代詩詞的研究和朗讀都有特別的意義和意思。

用詞:

粵語當中,甚至包括一些口語裏麵,都保留有很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耐人回味。比如廣東人管吃火鍋叫打邊爐,這個邊爐,就是一種古代的炊具;再比如現代漢語中“行”和“走”基本上沒有什麽差別,但是廣東話裏頭,“行”是步行的意思,而“走”則保留了古漢語中“跑”的意思,表達非常之精準。

語法:

粵語也保留了古漢語當中修飾成分後置和倒裝等語法結構。比如把 “公雞”說成“雞公”,“怪不得”說成“唔怪之得”或者“怪唔之得”,把 “我先走了”說成“我走先”。

唔怪之得牛兄唵啊吽有時選擇用粵語朗誦呢,我這兒正式支持一下佢 !


這裏是他的文字說明:

詞牌《釵頭鳳》,雙調,六十字,十六句。上下兩闋各八句七仄韻。每闋頭部三句押一個韻腳,尾部四、五、七、八句換押另一不同韻腳。結句三疊字。
陸遊的《釵頭鳳》尾部押的仄聲韻字有:惡( e )、薄( bo )、索( suo )、錯( cuo )、落( luo )、閣( ge )、托( tuo )、莫( mo )。按今天普通話,這些韻腳聽起來是三個韻母( e )、( o )和( uo ),即便把( o )和( uo )並成一韻也是兩個韻,而且其中的 “ 薄 ” 、 “ 閣 ” 和 “ 托 ” 字押成了平韻。讀起來稍欠整齊。
但用粵語讀出來,以上這些字都是統一的韻母和統一的仄聲,整齊劃一,聽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陸遊·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
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
閑池閣,
山盟雖在,
錦書難托,
莫、莫、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酩酊兵丁 回複 悄悄話 古時中原人說的語言就是今天的廣府話(廣州話),秦始皇說話跟現在廣州人沒兩樣;中原漢人不斷南移,主要原因是逃避戰亂,因為中國人的兵就是賊,賊就是兵;一打仗,老百姓落在賊人手上固然遭殃,落在官兵手上也一般的倒楣;故此在幾千年曆史中,漢人大量南移的事實時有發生;客家人南移大概比廣東人稍遲,所以客家話比較接近現在的北方話(國語).
中部 回複 悄悄話 廣東還有三分之一是不講廣東話的.他們講潮州話. 和客家話. 閩南話, 潮州話. 和客家話, 廣州話才是漢族的話. 是中原古語. 普通話是胡人的話.用原古語去吟唐詩才是能體會到他們的真韻.
東岸夏日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看了你寫的廣東話,就像回到家鄉了!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阿小妮,阿小名請你幫伊謝謝阿小南,順便代問一下阿小南,什麽時候有空,周末拉紅豆豆一起喝杯革命的阿小酒吧!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江兄弟你嘅主意真係唔錯,但係唔知我哋哽樣算唔算偷呃拐騙啊哈。:)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牛兄你的牙煙界我以前看過。不論從地理還是從時代來說,那都是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特別的世界。你的文章帶我走進了一個地方一段時光,感覺很奇妙。以前走廊還有位我喜歡的寫手叫“天南太子”的,寫過許多關於廣東的好文章,我讀後也是受益匪淺。謝謝你們!:)
萬人迷妮 回複 悄悄話 阿小名,阿小南說你太有才了。
江上一郎 回複 悄悄話 賽利!得個“服”字!名姑娘真係有語言天才!----有排上海教粵語生意晤錯--不如同你一起返北京開學校?我仲可以教潮州話添:))))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很有研究。確實如此。廣東人學英語比北方人賺便宜的地方就是閉音節,以輔音結尾的音節。如m結尾的音。

廣東方言說“牙煙”就是危險的意思。我博客有一篇文章叫“牙煙界”的,說的是洪秀全故鄉。

我博客了還要【粵語唐話】係列,探討一些粵語的詩詞韻律問題。

謝謝網上無名的好文。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ircraft的評論:
不會吧!我還正覺得我還不專業了呢正悔得不得了這一篇文章得留下多少條小辯子啊。。。
aircraft 回複 悄悄話 嗬嗬,這個太專業了,看的直暈,過幾天有時間要來仔細學習一下,指望著將來也能聽懂一點兒廣東話。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關於粵語的起源,有前輩私下向無名提出異議,我覺得非常地好。不過因為這個問題太複雜,我就不再改寫我的文章,不然真要查考大量資料才行,不是我這麽順嘴胡說的一篇小文章有能力做到的。不過我根據前輩的指點,查了一下,發現這也是一個各執一詞的話題,搬兩個比較權威的上來參考一下,原文很長,給兩個古狗來的連接好了:

討論粵語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粵語從何而來。有人以為粵語來源於占代嶺南“百越”語言,這不合乎事實。粵語確實保存著某些古代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來源,則是古代中原一帶的“雅言”。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CantoneseFormTo/index.aspx)

粵語是當年秦國士兵去攻越的時候帶了五十萬軍,打到廣東這一帶,兩廣這一帶,那五十萬兵留下來了,戍守屯邊,管理嶺南三郡,這是粵語產生的最早的一個底層,後來真正的現代粵語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漢人為了要躲避遼人和金人的攻擊,一路南逃,經過南雄,有一個叫珠璣巷的地方,在珠璣巷那裏定居了一批漢人,可以說是今天現代粵語的鼻祖。(http://ywb.edu.xm.fj.cn/list.asp?ID=181)

還有潮州話,我是完全沒概念,隻好就“我走先”了,嗬嗬。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你們倆的高度評價要從牛兄弟或者江兄弟嘴裏說出來才比較有力度。不行我得快把他們請來評判一下!
哪吒 回複 悄悄話 我靠!
紅豆豆 回複 悄悄話 你丫太有學問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