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多倫多

我的信仰是我皮肉上熬出來的,比哲學家強。
正文

人性就是利己

(2020-06-23 14:20:57) 下一個

人性就是利己

                                                      我的信仰是從皮肉裏熬出來的,比哲學家的強。

                                                                                                                                                                                                                                                       高爾基

 

引子

餘生於1960年代初期,小學時代在文革中度過,但年紀尚小,沒有什麽成形的記憶,中學時代經曆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工作後經曆了城市價格闖關,六四學潮,下海經商,國企改革,減員增效等一係列時代變化。

人到中年遭遇下崗,負氣移民海外,打過工上過學,經曆艱苦掙紮後終於在一家隻有屈指可數幾個員工的小公司裏謀了個職。公司裏是廟小妖風大,自己在裏麵也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前後也堅持了十多年。

學生時代所接受的教育,和其後社會宣傳的都闡述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大公無私,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國家利益更是高於一切,工作中要但求耕耘不問收獲,或者用雷鋒叔叔的話就是工作上要向高標準看起,生活上要向低標準看起。但是,這些熠熠生輝的精神和現實生活有著巨大的差距,理論完全沒有指導生活的作用。每個人都把這些理論掛在嘴邊,但內心裏並不那麽認為,實際行動上也不是那麽作的。那座莊嚴神聖的精神信仰之塔在一點一點地倒塌。

我不得不把過去耳提麵命強加在自己腦子裏的那些所謂理論一點點剔除出去,再裝入新的東西,這次我要用自己的眼睛來看世界,用自己的腦子來思考問題。精神重建成為我人到中年以後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耳聞目染,親身體驗都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跡,引發了思考,把自己當作標本認識人性,把經曆轉化成精神的財富。我是拖拖拉拉,思而不學,有一搭無一搭地經年累月地逐漸發酵醞釀,終於在我奔向六十歲的時候有些個眉目了,自我感覺還是多少觸摸到了人生的真實,寫出來也可以把原本散亂零星的思想片段來一個總結,同時也便於傳播。

 

人生的追求就是個人利益

在討論人的追求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更大範圍內的動物界的事情,或許會有些啟發。動物在其生命的整個過程中都在不遺餘力地為生存和繁衍而戰鬥,在哪裏可以找到食物就是其生存的主要活動部分,與同類打鬥以爭奪交配權就是其繁衍的主要活動。食草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要逐水草而徙,食肉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要占據一個地盤,地盤之內的動物都是我的,其它同類不能染指,否則就必然是同類之間的廝殺。

食草動物群居的多,依靠群體的力量來保護個體。食肉動物則個自為政的居多,完全依靠個體的力量。群居動物的每個群體裏麵都有一個首領,如頭羊,頭牛,控製了領頭的也就控製了整個群體。這是人類當初馴化野生動物為家畜的一個基本要點。

而和人類同屬靈長類的猴子和猩猩,由於群體龐大關係複雜,在一個大首領之外,還有著順位之說,即還有所謂老二,老三和老四的等級,順位高的個體在進食和交配方麵都享有特權。

人類通過幾十萬年的進化,大約於4萬年前形成了語言,1萬年前放棄了捕獵和采集,而開始定居農耕,人類的勞作開始有了分工,5千年前形成了文字,進而有了勞心者和勞力者的區別,這些都讓人類的群居生活日益複雜化,多樣化,和階層化,最終達到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社會化。

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所追求的是什麽?那就是個人利益,即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其中生存是本能,是個體能夠存在所需要的對物質的必要消耗,如衣食住行等,而發展是欲望,是在生存得到滿足之後的必然行為,如名利心,虛榮心,和對財富和權力的占有欲。本能和欲望就象一個鍾擺似的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晃動,本能和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我們焦慮,甚至是暴躁;本能和欲望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無聊,空虛。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全麵的分析,而我在此提出的隻是思想的點滴,不是理論。

其實動物的也和我們一樣,隻時他們的欲望受到其本能,或是能力的限製,不是無限可以擴張的。如食肉動物就不能在獵物充足的時候,多多地捕殺並留待饑荒的時候再吃。而人類的欲望已經根本地擺脫了本能的控製,可以無限地擴張。《小金魚和漁夫》的故事就以童話的形式,說明了欲壑難填,這是人類麵臨的最大問題。

由於人類社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社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階梯製度,其形態有上小下大的,所謂金字塔型社會;也有上下都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但是無論哪種社會型式,都以占有財富的多少,和掌握權力的大小來決定人們在整個社會階梯上的位置。位於社會階梯上端的人們決定著下麵人的命運,具體講就是對下麵人的財富或權力的分配。而位於頂端的人甚至決定著整個社會國家的命運。子曰“無君子無以治野人,無野人無以養君子“依然是現今社會的組織方式,幾千年來並沒改變。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此我們不討論得之有道與無道,而隻強調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人類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就充分地說明了富與貴始終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也是人們的價值取向。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就是爭權奪利,在社會階梯向上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類過去是,現在也還是在自己欲望的裹挾下奔忙。

向上爬的手段和方式有很多,通過讀書掌握一門對社會有用的知識或技能,走技術官僚的路;也可以直接入官場,從小秘書幹起,兢兢業業,左右逢源,多方投靠,審時度勢也可以官運亨通;還可以投身商海,什麽賺錢幹什麽,投機取巧也可以飛黃騰達。

80年代的高考就是一個人生的篩選,一個上了大學的年輕人畢業後就可以在社會上占據一個較高勢能的位置,為自己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向上爬)提供了較好的機會。當然這隻是一個起步,一個基礎,自己以後幾十年的發展還通過自己的努力,及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巧合的多重作用了。生活中某某人有誌向,作學生的時候努力學習,上班的時候努力工作,後來就出息了。而這個出息了就是從自己原來的社會台階向上邁了一步,不是有錢了,就是有權了,都是有錢有勢的代名詞。

我曾看到一個電視節目,說的是在四川發現了先秦戰國時期的蜀文化墓葬,富貴者的墓穴裏有以整塊楠木做成船形棺槨,並有青銅器陪葬。而那些貧賤者的墓穴裏隻有些破碎的陶器,而屍骨早以化為泥土了。富貴者生前的榮耀我們現在無從知曉,但他們死了二千年之後,其棺槨和陪葬品被挖掘出來,成為我們了解當年人類文明進程的物件,並擺放在博物館中供後人們觀賞和緬懷。這怎麽不讓我們感慨富貴的偉大的現實意義,和其深遠的曆史意義啊。

 

人性善與惡的判斷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據說此話源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審美取向多半來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毛澤東在其《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從此廣為人知。這句話生動形象地指出了人對人的愛或者恨不是沒有緣故的,但是並沒有進一步地點明這個緣故是什麽?

在此我要鄭重地指出這個決定了愛與恨的緣故就是個人利益。當你的存在對於他人的利益是有利的時候,他對你就是愛,喜歡,和笑臉相迎。當你的存在對於他人的利益是有害的時候,他對你就是恨,輕者避而遠之,重者你死我活,這取決於利益衝突的嚴重性。

沒有固定的朋友,也沒有固定的敵人,隻有我們的利益是不變的。這是19世紀中頁英國首相說的。它形象地說明了當年大英帝國在歐洲舞台上縱橫捭闔,今天和俄國聯盟共同打擊拿破侖法國,明天又和昔日的敵人法國結盟,聯手打擊俄國背後的不變的主線,大英帝國的利益。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普通人的平凡的日常生活。公司在活兒多的時候,你是創造剩餘價值最多的好員工,老板看著你是真喜歡;在公司活兒少,不景氣的時候,你是拿工資最多的主兒,應該最先踢出去。正所謂用你的時候你是孫猴子,不用你的時候你是猴孫子。

人性的善與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利己和利他作為判斷的指標。關於利他主義(Altruism)有必要在此說明一下。利他主義的標準其實是很高的,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走向貧困。我們常見到的某位億萬富翁從自己的萬千財產中拿出一部分來幫助窮人,那不是利他主義,而是慈善(Charity)。叫化子武訓捐錢辦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他。

利己主義(Egoism)也並不完全是惡的代名詞。利己是人類,也是整個生物界在生存競爭中的最基礎的部分,具有客觀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殺是其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樣在食肉動物內部為保護自己的領地而與同類的廝殺也是生存競爭的一部分,都是合理的。David Hume 在《人性論》中認為人天生受自然欲望的支配,而其利己之心是最強烈的情感。其他社會正義的情感,如同情心,都是由利己心推衍出來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合理的“利己也是善。

什麽是合理的利己主義,我在此需要指出的就是人在生存和發展的生命過程中需要有度的把握。讓我用一個表格來形象地說明。

 

 

溫飽,小康

奢侈

貪婪

 

 

 

天理(善)

 

人欲(惡)

存天理

 

滅人欲

當然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個從量變逐漸質變的過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為生存而戰的日子基本上過去了,為了滿足自己永無止境的欲望而戰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和人的日益膨脹的欲望相結合,越發地上天入地,甚至要飛向太空了。人們的房子越住越大,汽車越開越高級,旅遊越跑越遠,歐洲的大教堂已經不能說明什麽了,要到南極和帝企鵝近距離接觸,要登珠峰以彰顯自己的體魄,勇氣和財力。現在人們乘飛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於是又有人在研發商用宇宙飛行器,大家隻要出錢就可以到太空中去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在太空中看一眼地球。我的神啊,救救人類吧。

我們應該提倡合理的利己主義,在達到小康生活的情況下,要安於現狀,平靜地體會生命的過程。

利己主義還有多種狀態和境界的問題,在此用一個表格來表示。

利人利己

(善)

不損人利己

(善)

損人利己

(可善/可惡)

損人不利己

(惡)

在資源有限,而欲望無限的條件下,損人利己應該是必然的常態。

其中的損人利己這個狀態比較特殊,需要進行深入的討論。損人利己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都以明火執仗的方式出現,它往往是在法律的認可和保護下,以軟刀子的形式出現,也並不是要你的命,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拿走你創造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即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雇主占有的勞動。 剩餘價值考察的是勞動過程當中的價值增殖。

例如我在的這家小公司,全公司算上老板也就那麽幾個人,其中的幾個技術人員具體幹活兒,一個管賬先生,老板自己主要是和客戶打交道,把為客戶服務的報價開的高高的,同時把雇員的工資壓得低低的,屬於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低位,各項福利都走法律要求的底線。這樣下來公司的年營業額刨去員工工資和各項花銷,老板一個人的年收入占去了總收入的一半。

老板由於占有生產資料(有客戶有項目來源),本人的工作強度也大,工作時間也長,掙得理應比員工多,但是多多少才是合情合理得哪?這裏麵就有一個度的把握,有一個定量分析的問題。我們將如何界定老板是一個為社會帶來就業機會的,經營有方的企業家,還是一個貪得無厭,奸詐的小商人。

這就是以軟刀子謀利的事例,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損人利己。我們應該深入分析對剩餘價值的占有,從合情合理的報酬,到令人憤慨的巧取豪奪,進而作出我們的道德評判。

 

人性是不能改造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曆史上關於人性的作法。

存天理滅人欲的時期---在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極低,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的時代,我們的東方哲人就號召道“存天理滅人欲”,而西方的宗教則點明人的七宗罪(傲慢貪婪色欲嫉妒暴食憤怒怠惰),皆希望以道德的說教,和宗教的救贖來約束人們的欲望。

解放欲望的時期---在中世紀晚期,開始承認人欲的合理性,要把人欲從地獄中解放出來,並認為在塵世的成功就是救贖,為後來的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掃清了心靈和心理上的障礙。

現代社會---在欲望驅動下的人類活動。科學技術和人欲的完美結合,成就了工業革命以來二百年的高歌猛進。

自我利益的具體化和理論化之後,就是利己主義,利己主義的物質化就是私有財產,進而擴大成了具有法律性質的私有製。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從內心欲望,心理需求逐步外化和物化,最後成為我們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的演變過程。

在物質生活還很貧乏的時代,哲人們希望通過道德的感召和宗教的救贖,讓人們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欲望,安貧樂道。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後工業時代,在溫飽都有了保障以後,我們大家能否就此安居樂業,人類就此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哪?曆史和現實都無情地告訴我們,沒有那麽回事。

在用道德的說教,和宗教的救贖來約束人們的欲望而不果的情況下,人類又進行過一次在國家層麵上的改造人性的運動,那就是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裏,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旨在消滅私有製為目的的一場規模空前的社會主義實踐。私有製是利己主義的外化形式,也是利己主義得以實施的具體物質基礎。消滅私有製就是剝奪了利己主義的具體形式,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消滅利己主義,因為利己是思想,是本能,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非物質的精神活動。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理論上說得很好,實際操作上就變成了“按職位分配”。人們在考量自己利益的時候,在多勞不能多得的情況下,我就少幹,盡可能地少幹,出工不出力,於是工作生產的效率低下。當局者為此不得不號召”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滿世界地評選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忙著樹立大公無私,甘於奉獻的各色標兵。這樣作的效果如何,人們內心裏的那個小九九,那個追求自我利益的私心改造過來了嗎?

從蘇聯解體了,中國改革了就知道怎麽回事了。中國現在又重新確立了私有製,也不呼喊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就自發地高漲了,社會活力也激發了,社會財富也大幅增加了。這是什麽在後麵起了作用?

馬克思提出通過消滅私有製,從而消滅人類社會中的貧富不公,進而達到人類大同。現在看來太唯物主義了,人還有唯心的一麵,而且更加根深蒂固。此外確定人們在社會階梯上的位置除了財富,還有權力,沒有了首領不就群龍無首了嗎?

馬克思要是能親眼看到這一幕,恐怕會仰天長嘯: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或許他還會這麽歎息道:不可救藥的人類,隨他們去吧。

後記

人類文明,有文字明確記載的三千年文明史所體現的文明光彩讓我有些個失望。物質文明日新月異,精神文明基本沒變。社會組織結構,不同階級劃分的標準一如三千年前。無君子無以治野人,無野人無以養君子。我們都是那些被人驅使的,用來養君子的野人,滄海一粟,隨波逐流,任人宰割的小蘿卜頭。

人類自詡自己是萬物之靈,靈長類動物,但再怎麽天花亂墜,人類歸根到底還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而不是上帝捏出來的。人不僅保留了動物的肉體,雖然我們都穿上衣服,把那些羞處都掩蓋起來了,還保留了動物的原始欲望。人和其由人所建立確定的人類社會有著與生俱來的不公正,強權,剝削和壓迫的特點。但這些都不是顯學。人性中的偉大光榮的部分被有意識地宣揚開來。這其中有盲人摸象的局限性,也有為了私利片麵地宣揚一部分,而有意識地隱藏一部分的,更有睜眼說瞎話的。

我們現在得以一窺人的真實,原來那顆不平靜的心也就放下來了,並可以用一顆平常心來麵對自己還要繼續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