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農莊

用開花的創意,將司空見慣,變成耳目一新。
個人資料
博文

中國的漢字,實在太奇妙。比如,人和動物的頭,正體字寫作“頭”:左邊一個“豆”,右邊一個“頁”。豆,指帶短把的圓鬥形容器;頁,指有頭發、有胡須、有睫毛和鼻毛的麵貌。 人圓形的頭,連著一段脖子,看上去就是一個“豆”;人和動物的頭上,又都有一個“麵”,今天稱作“臉”。蛇和蜻蜓的頭雖然很小,但也都有一個清晰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9)
前兩天,上小學的女兒放學後迫不及待地遞給我一張捐款通知書,說讓我早點把錢準備好,免得明天她忘記。 我接過來一看,原來是給癌症研究機構募捐的,於是我就不假思索地對女兒說:“這次我們不捐!”女兒一聽,覺得很詫異,瞪大眼睛問我說:“以前我們每次都捐,為什麽這次不捐了?”我說:“以前是捐款給殘疾人,給戰亂國家的苦難兒童,給原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8)

女兒出生時,太太做了一個夢,說這孩子前世是唱京劇的。我雖然不信中國魂會投生到加拿大來,但卻覺得孩子長大後應該送她回中國讀幾年書,學習中文,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轉眼女兒十歲了,我當初的想法也該實施了,可如今的中國,哪裏還有十年前的天、地、人、情、境呢? 去年春節期間,我剛好在國內探親,每逢朋友、同學聚會的場合,我總要抓住機會向大家采集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苜蓿草
田野中的苜蓿草垛
苜蓿是我們草原地區主要的飼料和綠肥草種,其英文名字叫alfalfa,學名是MedicagosativaL.。由於苜蓿的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供莊稼直接吸收利用,從而改良土質,增加農作物產量,所以,草原省政府鼓勵農牧人種植苜蓿。我們經常從風景圖片中看到的田野草垛(strawbale),有一種就是苜蓿草的草捆。 苜蓿原產歐洲,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中國文人造反的本事一向不濟,但誨淫的功夫卻是世界一流。無論是多麽生澀、隱晦、佶屈聱牙或陽春白雪的淫詞豔語,他們總能找到辦法推廣普及,讓其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名垂“黃”史。 比如“雲雨”,原本是戰國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的虛構典故,即便在當時,能夠讀懂《賦》體的人也為數不多,可是,經過曆代文人的移花接木和偷梁換柱,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大概是受了孔子的影響,中國人無論品人還是論事,都喜歡“一言以蔽之”。語言簡潔,雖然給人清爽練達的感覺,但也常常以偏概全,更容易產生歧義。比如,最近國內有同學問我,若用一句話來概括現在的中國男女,句將安出?我想了一陣子後,回答他說:“男人死不認錯,女人死不服老”。同學覺得這句話很有概括力,也很生動,但我自己覺得這話頗有些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2015-01-14 06:05:40)

儒家經典《孝經》記載:孔門大弟子曾參,生母早亡,繼母對他凶惡寡恩,但他仍然盡心盡力地供養繼母,妻子僅僅因為讓婆婆吃了沒有蒸熟的野菜——藜,他就把妻子休掉了,自己後來也未再續弦。有個成語叫“蒸藜不熟”,比喻孝順父母之意,典故就是從這裏而來。其實,藜,不論是野生的還是栽培的,鮮嫩的莖葉生的也可以吃,而且更有營養,未必一定要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美國有一個民間組織,為首的叫AndrewMorrison,現在正通過網絡向北美和全世界推廣一種新型環保節能建築。這種建築的牆體用草包(strawbale)為原料建成,但又不是簡單的鋼結構填塞秸稈的做法。它的防火、防潮、防風、防腐蝕技術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外觀裝飾也非常漂亮,不但可以用作工具房、收費站、避難所、兵營和溫室,還可以直接居住,尤其適合農舍、養老院、汽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Shamrock是愛爾蘭人稱呼幼嫩時期Clover的一個專有名詞。其實,Shamrock與Clover是同一種植物,而不是兩個。它們二者的關係,有點像中草藥中的“茵陳”與“蒿”的關係。“茵陳”就是幼嫩時期的“蒿”。中醫所謂“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拿來當柴燒”,指的正是這種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有不同名稱與特性的事實。 中文大多把Shamrock翻譯成&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現在的世界是個榮辱不分、善惡混淆、黑白顛倒的世界,很多事情都要反過來想,反過來做。個人適應社會如此,政府管理國家也當如此。比如,過去我們一直信奉“君子動口不動手”、“邪不壓正”、“以德報怨”、“教育可以改變人”等等,如今看來,都不管用。時代變了,教化的手段當然需要與時俱進。民不知禮,奈何以禮待之?對壞人的寬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